APP下载

浅谈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处理

2017-11-30李传忠李军朝

传播与制作 2017年8期
关键词:采集

李传忠+李军朝

【前言】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李雪健经典之至的一句广告词。在电视节目的传输过程中,声音从采录、到制播传输、再到受众收听收看,经历了多个环节,如何保证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重现精彩时刻,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本文就电视节目中声音的处理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 电视伴音 采集 声音处理 节目类型

一.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因为技术所限制,早期曾有无声电影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现代电视节目中声音是可以缺位的,一般来说,电视节目中声音的信息含量大概占到40%左右,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甚至达到60%以上。不难设想,人们能仅通过广播的声音来了解一则新闻的所有要素,而无法仅靠电视画面就获得具体消息的内容,当然,报纸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平面媒体,涵盖全方位的功能。在电视节目中声音的运用分为语言类、配乐类和音效类三大类别,其作用是传递信息,服务内容和解读强化主体。任何一档电视节目,或多或少都会应用到几种声音,由此可见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电视声音的技术处理过程

声音伴随画面到达受众面前的过程,往往经历不同通道和处理,如最初的话筒拾音、录制调音台制作、矩阵切换调度、延时处理、响度控制,调制播出,接收解调等等。

1.声音源头把握好

电视节目的拾音环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拍摄环境的本底噪音;复杂灯光控制产生的电磁影响;同时为了照顾画面,话筒的摆放位置也有限制,不如纯录音的灵活;采制时话筒的选用,采访类多以超指向性为主,演播室内则以桌面话筒或界面传声器为主。具体录制过程中,都要注意拾音距离适中,根据话筒灵敏度适当调整;在室外采访加必要的防风罩以降低风声等噪声;每个节目录制前要重新调整录音电平高低,根据可预见的声音大小留出余量,保证声音的清晰度;晚会类拾音较为复杂,一般情况建议主路采用现场扩声调音

台输出,辅助为对环境的补点拾音,特殊情形下引入摄像机话筒拾音,增强声像定位的明晰度。

2.技术处理控制好

技术处理的效果和目的是美化声音。首先是响度控制器的使用,电视播出过程中,常出现不同节目、不同频道间的声音电平差异大,响度产生跳变,让受众反感。不损害动态范围,不破坏音质的响度控制,是广播电视设备供应行业追求的目标,常用的有Harris、Evertz和TC、Electronic公司的响度控制产品。当前,数字技术发展,用户可以把频道间的音量调节等参数单独存储,但频道内的节目之间音量大小仍离不开响度控制。其次要注意画面和声音的同源,画面取那一部分,声音就来自相应的位置,确保声像准确,具体到谈话类的直播节目,就是谁在讲话画面给谁,对应话筒推起;第三是在制作过程中,完成声音对应画面的延时补偿,视频处理过程产生的延时,要把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保持在自然同步感阈值内;第四是在直播节目中,从直播室到播出发射,保证安全的节目延时是必要的,延时器可以分别调整音频和视频延时时长,在声音加嵌前很灵活。最后是调音台的调整,完成音量大小控制,高低音的均衡,各路音频信号的调配,特殊要求下加入混响等常用效果。

3.传输覆盖保证好

无线覆盖的模拟状态下,一般为图像和声音以10:1发射功率配备,伴音以调频方式传输,调频接收特点是视距传输和门限接收,会有多径传输,互调干扰等存在。这一情况随着央广数字广播覆盖工程,地面模拟电视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就目前来讲,随机调查发现,有线网络、IPTV、直播卫星接收成为主要收看手段,无线模拟用户群所占比例已非常低。这种数字电视传播覆盖以有线为主,无线和网络音视频日渐增加,电视节目的格式较多,声音大都为嵌入式伴音,很少存在外来干扰。传输覆盖的重点在向地面无线数字,IPTV转移。

4.声音识别利用好

电视的互动性不如广播,一直是电视交互性的短板,但微信“摇一摇”的出现,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大大提升。通过音频指纹识别(Acoustic fingerprinting)技术,将电视直播流的声音转换成音频指纹上传到微信服务器,受众用“摇一摇”采集到的当前音频码,系统自动与音频指纹比对匹配,然后就能产生互通了,交互的优势体现在随之而来的第二屏互动,是广告推送等业务扩展的又一平台。这可以说是电视声音的深层次利用,提高了电视屏幕对观众的粘性。这种应用,对电视台能否继续生存、持续产生影响意义重大,传统广告下滑,技术更新举步维艰,是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不同节目声音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声音承载的具体内容要求,不同节目的声音特色也不同。总体来说声音要能赋予画面生命,使二维画面立体化;又是一种能增加信息含量,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还可以通过声音来过渡,实现画面组接多样化的技术处理。

采制侧重点不同,如新闻、专题类,以信息量最大化为主,力求清晰,真实,现场的同期声允许有难以弥补的瑕疵;艺术类、广告类为表现主题可多采用音响和音效,精工细作,相对短小精悍,易直入主题;现场直播类,实时性强,声音采制兼顾内容和效果,涵盖多种节目形式,声音来源多;电视剧制作类和电影制作类似,时效性不强,后期加工量大,但录制手法较为灵活。

电视节目声音处理中,合理运用音效和配音配乐,往往能使节目锦上添花更好看。随着高清画面成为主流,“高清声音”也必不可少,不少家庭装备了自己的家庭影院,电视类节目也是其一内容。气势宏伟的画面,没有磅礴大气的音效,耳畔低语的时刻,缺少柔和舒缓的背景声,更是一种缺憾。专题节目中的旁白,新闻节目中的评论,名家阅读更是把画面和声音完美结合,发挥到极致。

四.电视声音与广播、电影的区别

首先是电视节目伴音和广播播出可以说主要手段技术相似,但作用大不同,广播的信息载量都在声音上,电视声音是辅助,电影声音则精心制作,大屏画面3D技术,环绕声、多声道早已实现。其次三者针对的人群不同,欣赏环境各异,所以声音处理和目的也不一样,电影配音可以很容易的还原环绕声,多声道,广播则以立体声为主,电视伴音要求标准相对来说低一些。第三是采用设备方面,比如效果处理电视大多会使用响度控制器,广播用音频处理器,电影声音处理可以软硬件同时采用,时效性不强,电视剧制作在向电影靠拢,伴音质量越来越高。

电视节目发展趋势决定了伴音的技术要求,例如选秀类的中国好声音,跑男,大型活动直播等,声音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要求越来越高。终端用户接收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相比4K、3D,高清电视的标准制定了多路环绕声,但就当前来说,用户还没完全把听觉体验提到日程上来,屏幕尺寸和分辨率能一目了然,看电视节目如何改善声音,有时需要外接功放音箱等硬件再投入才能实现。

结束语

随着广播电视机构合并,资源整合,技术相互融合,如何运用好广播技术来处理电视声音,更好发挥技术人员优势,需要大家探讨。比如从源头上改善声音质量,利用广播的录制间来配音,专题片的制作中除了创意、画面,也考虑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B&P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电视播音与广播播音之异同 新闻窗 2013 06

[2]、赵辉 试析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今传媒 2016 08

[3]、孙沛然 聲音在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和责任 电声技术 2015 11

[4]、肖建波 自动响度控制器在贵州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的应用及效果传播与制作 2015 06

[5]、徐威 电视节目声音与制作(实用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丛书)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6]h t t p://w w w.s o h u.c o m/ a/24582538_114857endprint

猜你喜欢

采集
市政工程档案采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浅析微量物证的采集和包装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欲善“录课”事必先利其器
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生物公司脐带血采集业务的收入及税金核算方法
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图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分析
基于工业无线网络WIA—PA的项目实施与应用研究
基于红外技术的简易心率计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