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017-11-30王伟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践类型人才越发紧缺。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已成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根据巨大的社会需求,高校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高尚的职业素养、追求创新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制定实践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是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严格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酒店管理专业对生产生活越发重要,其服务的对象要求这一专业的学生自身具有高实践标准。因此,各大高校应结合现实产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岗位适应性人才。加强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模式,完成酒店管理实际问题情景的模拟,让学生能够达到岗位就职的标准。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能力为中心;教学改革

酒店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市场化的领头羊。近几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高度发展,我国各地的酒店数量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加大,酒店行业的标准开始与世界接轨。我国酒店的人才更加趋向于复合化、多元化。当今酒店所需要的人才趋向于两个极端:第一种,勤劳肯干门槛低的服务生、保洁、前台等。第二种,经验丰富、会多国语言的百事通,例如: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培训经理、高级西餐厨师、项目部经理等。在这种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需求背景下,导致近些年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顺利就业。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以往应届就职毕业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体系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报告中发现,本学科的在校生存在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低、主动服务意识不足、行业服务能力薄弱等劣势。针对这个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在校学生的实践培训力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市场输送“称职”的毕业生。

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

为社会输出岗位专业性人才是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题目标。加大实践课程的落实程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途径。各高校应当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酒店管理情景还原的实践课程。从感性上激发学习酒店管理的热情,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领导气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地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

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坚持并重发展不是各自孤立地发展,而是要着眼于教学整体目标需要,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大学课程体系,建立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创建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 能力本位理念

能力本位就是要变传统的专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观念;树立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样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

(三) 以学生为本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发展。

二、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完备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乎延续了多年不变的格局,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

(二)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师资队伍等原因,将理论教学作为管理的重点、教学工作的中心,实践性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实践课程教学也只是做做托盘、铺床等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综合技能偏低。

(三)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

同样是管理类的课程,不同的课程对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形式和目标要求都不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不同的实践教学设计。然而,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未针对课程需求和不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而是千篇一律,采用一种方式。

(四) 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结构情况: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型的,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因而在其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底气不足,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三、 落实实践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素养

(一)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响应了我国下发的广东“旅游强省”和“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有利政策。该政策激励了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专业人才管理酒店,以博学和专业的旅游知识打动客户的策略要求,全国高校应大力培养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优秀的领导能力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在从业道德、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全方位优秀人才,用以胜任与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酒店行业、旅游行业、旅游景区、会展中心、管理策划公司,城市旅游资源规划等企事业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情景实践模拟引导学生学习管理模式,为中国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输送专业型人才。

(二)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能力

在实践课程的需求下,校内强化实践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酒店模拟教室,还原酒店客房、西餐厅、酒店前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此同时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实训合作。因为资金的限制,学校不能将酒店的所有设施全部建设到校园内,只有与产业合作才能切实了解到酒店在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制定管理人员的校园培训计划。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依托企业,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旅游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段金梅.珠三角地区酒店人才需求现状与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40.

[2]张全福,张忠福.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基本取向[J].职教论坛,2006,(6):19-29.

作者简介:

王伟,重庆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