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阅读探究法教学模式初探
2017-11-30柴岩辉
柴岩辉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生物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科渗透的力度不强、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对各学科的片面理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改意识的相对滞后等重要因素。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物教学教学氛围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励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近年来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改进,积极采用——生物阅读探究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并以公开观摩课为载体,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对初中“生物阅读探究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探索模式,追求实效
笔者借鉴主动阅读法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生物阅读探究法”进行教学,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常常根据教学进度,把学生带到绿化良好的校园、环境优美的公园等地方,让他们尽情地观赏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动植物;从生物学角度,阅读探究大量的图书、资料、挂图,并参加富有神秘色彩的“网上冲浪”活动,切身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积极配合班主任,在教室里建立阅读园地,使学生能经常带着疑问通过阅读去寻找、探究答案,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两栖類时,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查询资料;生物教师展示挂图“青蛙”,并在多媒体教室,通过Microsoft Word中“插入”——“图片”呈现青蛙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图案;设问:青蛙是怎样进行生殖和发育的?学生通过阅读,能比较认真地回答: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春季,雌雄蛙经抱对后,雌蛙将卵排在水中;接着,雄蛙也把精子排到水中,这时卵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因此青蛙是进行体外受精的;青蛙的卵受精后发育为成蛙。同时,让学生看图“青蛙的发育过程”,教师再设问:青蛙的发育经历哪几个过程?学生经探究后回答: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二、把握角色,师生互动
如我在教学裸子植物之“松树的形态结构”时,生物教师展示——松叶,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松叶的形状、每束的叶数、颜色等;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知识点、对照实物(松叶),经认真探究后回答:(1)松叶是针形的;(2)松叶成束生长;(3)不同种类的松树每束所包含的叶数不同,有五针一束的、有三针一束的、也有两针合成一束的;(4)新鲜的松叶呈绿色。
三、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在实施“生物阅读探究法”时,笔者根据“学情”状况,承认个体间的差别,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然”速度。主动地向学生阐述为什么要改进教学模式,用“生物阅读探究法”,来组织、指导课堂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家鸽的内容时,生物教师展示挂图“家鸽”“家鸽的羽毛”“家鸽的骨骼”“家鸽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家鸽的肺和气囊示意图”“家鸽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等;通过学生的阅读探究,根据“学情”不同,要求同学们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识记“恒温动物的概念”和“家鸽的双重呼吸”、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个别同学,“家鸽消化系统的结构”“家鸽的血液循环”等知识点不一定都要求掌握。
同时,为了使“生物阅读探究法”更有效,生物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辅助性的中间环节。首先,要为学生配备阅读探究材料如《黑龙江省珍惜植物志》、《中学生物学》等阅读探究笔记簿,这是学生学习的好伴侣,能为学生阅读探究生物知识提供方便。其次,要让学有所获的学生开展出刊如班刊、校刊、团队刊等,办报如《芳草地》、《生物小世界》等竞赛活动。
生物教师对学生的构思和做法,都要认真地听取和充分的肯定。所以,这些辅助性的中间环节,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对提高“生物谜”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起着非常有益的帮助作用。
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在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探究新知识的章节。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影响与帮助同学,这无疑也是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如教学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时,教师分别进行【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等方面,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进行列表比较;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澄清了各自的一些模糊的认识;在争论、辨识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又进行了一次复述,重新整理、加工和归类,使掌握的相关知识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根据“学情”状况、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钻研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倡导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生物阅读探究法”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可行性、实践性、科学性,生物教师便于操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