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2017-11-30许华闽
许华闽
美国教育学家莉莉安·凯茨(Lilian Katz)教授认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在三个层面进行:知识、能力与气质,而气质是最重要的目标。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晋江四小”)提倡气质教育,其内涵不仅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而且是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是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和個性化特质。因此,学校围绕“培养有气质的学生,蕴育现代化小公民”的校本课程改革总目标,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课程,形成“5+1”课程体系。
一、“5+1”课程体系的架构
学校致力于用气质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让气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校“5+1”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三部分构成。基础型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层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我们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沿着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实施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由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整合而来,主要包括生命、经典、礼仪、艺术、体育教育等,学校将拓展课程定位为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满足不同个性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实现对学生的气质教育。
体验型课程由班队活动和活动课程整合而来,主要包括七彩童年及校园节文化,不分年级,不分学科,全员参与,重在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究,在参与中慢慢积累美好气质所需的各种素养。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涉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层层递进,又交叉相融,多元整合,有助于全方位、综合化、多元化地落实气质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与层次。
二、“5+1”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施途径
“5”指拓展型课程中的经典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体育教育;“1”指“有效教育”,把二者有机结合作为办学抓手,促进课程的落实,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气质课程体系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大多为国家课程,学校都认真实施,通过“有效教育”,取得有效成果。而拓展型课程与体验型课程涉及的大多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其中,拓展型课程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大,可以说是落实气质课程的重头戏。为此,我们对拓展型课程细致规划,精心实施。
1.拓展型课程的内容与落实举措
经典教育课程。该课程以传统文学名篇为主要内容,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落实。一是师生“晨诵、午读、暮省”。早上,朗诵经典;中午,师生共读书籍;晚上,用随笔和日记等记录每天的生活。二是开展各种活动。学校每年4月开展“经典诵读月”活动,每年9月举行“书墨飘香,开智启学”新生开笔礼仪式。三是开展国学考级。每学期期末进行国学考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取“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之一作为自己的目标。
礼仪教育课程。学校把礼仪教育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进行整合,确定了“九项常规礼仪”,分别是问候礼仪、课间礼仪、课桌礼仪、餐桌礼仪、排队礼仪、着装礼仪、课堂礼仪、如厕礼仪、集会礼仪,规定每周选一课时为“礼仪教育”课,每个月开展一个主题的礼仪教育。根据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每月评选“礼仪之星”。学校根据《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第四实验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成长七彩卡》,实施立体式、全时空、多元化的礼仪教育评价,保证了评价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学期末的礼仪教育评价分别从自评、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等角度对学生实施评价。
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由普及项目、提高项目与特色项目三者组成。普及项目有“写字天天练”和“人人都学葫芦丝”。学生人手一册《写字天天练》教材,依据学校统一规定的学期计划、教学重点,在每天中午固定的15分钟里,教师用心教,学生专心练。此外,在活动课中,通过外聘专职教师进行葫芦丝教学,本校教师跟班学习指导。提高项目为江左少年宫的50个活动项目,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选择项目,专项提升,于每周二下午开展活动。特色项目为“江左民乐团”,学校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本校音乐教师跟班学习指导,每周一节课。学期末,对艺术教育课程全部项目以五星形式进行评价并颁发证书,给予表彰鼓励。
生命教育课程。学校把生命教育当成一门课程,课程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在课程实施中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首先,学校将每周星期五的早读时间定为生命教育课。学校编写教材、撰写讲义、组建教学团队,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学校把生命教育课程融于各种活动中,通过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社区志愿者、心灵互动等活动,让生命教育多姿多彩。第三,把生命教育课程融于家庭教育中。设立家长学堂,成立家教讲师团,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第四,把生命教育课程融于社区共建中,通过协调社区资源,开展适合学生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安全、动手实践等生存训练活动,为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体育教育课程。学校确立了“专项化”和“体育模块教学”两个项目,开展“1+X”体育课程教学。其中的“1”是足球,“X”是学生选择的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项目。学校把足球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项目,每周每班开设一节足球课,学生人手配备一个足球,全员学习足球技能。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经常性组织校级足球联赛。尝试开展体育模块教学,把同年段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节课,根据学生兴趣特长,打破原有班级限制,采取走班制,组建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6个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程,每个项目40人左右。课程目标是用六年时间,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期末,学校采用“星级学员”的方式评价学生。另外,在进行专项化与体育模块教学的同时,体育老师还要教给学生“跑、跳、投”等内容。endprint
2.实施拓展型课程的保障机制
整体构建,逐项突破。拓展型课程内容是整体规划的,但实施却是由点到面、逐项突破。实践证明,在拓展型課程的实施上,集中精力分项突破,看似慢,实则快;反之,一哄而上、平均用力,反而欲速则不达。
长短课时,走班选课。课时设置上,分长短课。如“写字天天练”“经典教育”和“生命教育”课程为15分钟短课;“足球课”“葫芦丝课”和“礼仪教育”是40分钟;课程选择上,推行走班选课。对学生而言,自由选课,走班上课。如体育教学模块分为六个项目,设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排球、花样跳绳、武术等多个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走班上课;课程教学上,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一般发展需求与特殊需求。
源头抓起,整体联动。强调从教师自己做起,从学科本身做起。如“写字天天练”课程,从教师做起,先抓教师的板书及作业批改,后抓学生;从语文做起,先抓语文学科写字教学,后抓写字课堂;从作业做起,先抓作业书写评优,后抓写字考级;从描红做起,先摹后临;从姿势做起,先规范写字姿势,后培养写字技能;从写字做起,先认真写字,后学习书法艺术。
课程推进,师训同步。教师是课程改革生力军,是拓展型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如“写字天天练”课程的教学,所有教师都要执教,如何让数学、英语、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上课、会指导,这是必须逾越的难关。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写字研修班,每周一次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钢笔字、粉笔字培训;期末进行写字考级过关,让所有教师能够把字写好;进行写字教学磨课,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能力。
注重过程,评价激励。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抓实过程,功到自然成。我们的做法是每门课程都有工作组,由一名行政担任组长,平时对教师教学、学生学情等方面进行检查、记录,及时公布,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学生评价采取等级制度,其学习评价与基础课程评价一同纳入《第四实验小学学生素质评评估手册》。而与基础课程评价有所不同的是,等级评价更是一种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教学活动。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气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基本成熟,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气质养成”的教育教学特色,正向着“有气质、有品味、有特色”的现代化窗口学校方向迈进。2015年1月,学校被晋江市教育局评为“晋江市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学校被评为“泉州市安全发展学校”。 2015年8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和“福建省中小学足球示范校”。2016年1月,学校被晋江市教育局评为“晋江市书香校园教育示范校”。2017年2月14日,笔者应邀参加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课改三人行”全人课程校长研讨会,并在校长论坛上作《探寻“三味” 塑造气质》主题交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这样说过:“未来学校的竞争将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我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已如雨后春笋,拔节而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晋江四小正怀着坚定的气质教育理想,向教育的更高境界迈进!
(作者系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