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有“法”感悟有“度”

2017-11-30高金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感悟阅读思考

高金勇

[摘 要]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一个意会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争辩、拓展和体验,使学生学会感悟,让感悟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关键词]阅读;思考;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1-02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并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的过程。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学生只有潜心读书,自己咀嚼出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感情,获得感悟。

一、阅读中思考,让感悟有高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让教学绽放异彩。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进入总结环节时,我出示:“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作家 王火 《敬寿巴老百岁》”在学生充分地阅读后,我提出:“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从“巴金是金”,我感受到巴老为人的真诚,巴老的文学造诣深厚,他的作品如金子般闪光,教育后人。

生2:巴金默默追求,创作一生,“吹尽黄沙始得金”。

生3:巴金老人家不爱名、不爱利,他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一生。

生4:巴老爱家乡的孩子,爱祖国和同胞,这种真心真爱流淌在他的作品之中。

学生们的回答令我惊叹不已,学生们的思维真的不可低估。我们必须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独立思考的平台,留给他们充裕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阅读中争辩,让感悟有深度

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对霍金的遭遇、命运非常的同情、悲悯,对他的成就和顽强生活的精神更是敬仰。但为什么在描写他的形象时,用了一个贬义色彩的‘龇牙咧嘴和一个讽刺色彩极浓的‘标志性形象呢?你们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这一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确实有点难度,但在课文总结时再交流,学生们的理解却给了我很多的惊喜。

认为这样写不好的理由——

生1:病魔已经让霍金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用“龇牙咧嘴”就是幸灾乐祸。

生2:医生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他却顽强地活下来了,这本身就是奇迹,应该值得敬佩,不应该拿他的肢体、容貌来取笑。

生3:病魔让霍金的身体严重变形,但他却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一个正常的人、一个不“龇牙咧嘴”的人做得到吗?

认为这样写好的理由——

生1:“龇牙咧嘴”这个形象是无情的病魔所致,更包含着作者对霍金命运的同情。

生2:“龇牙咧嘴”的形象和他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为他在如此的病痛下,竟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更令人敬仰。

生3:霍金对自己的这一个“龇牙咧嘴”形象并不回避,在别人都害怕给他带来心灵伤害而回避他时,他却以恬静的微笑来面对,所以作者是如实描写。

生4:这一形象让初读的人笑,让再读的人痛……

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们的一个个回答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霍金的悲悯,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中拓展,让感悟有广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最后一句话:“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再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是学生开始的回答还是一直围绕着这株柳树的生命力是怎样的顽强。于是,我进行提醒:“难道文章仅僅是为了写这株柳树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拓宽了,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有的学生说:“霍金就像这株柳树一样,因为命运也给予霍金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然而他以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生活态度,在一线希望之中成为科学巨人——宇宙之王。”有的学生说:“海伦·凯勒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一样,因为命运也给予海伦·凯勒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岁半的海伦·凯勒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从此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她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一线希望之中,掌握了六种语言,成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有的学生说:“张海迪也像这株柳树一样,因为命运也给予张海迪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她5岁因病高位截瘫,然而她坚强不屈,成为著名的残疾人作家。”……此时,文本的“写柳树,同时也在写人”的中心已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我们心中应一直充满希望。

四、阅读中体验,让感悟有温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五“风成偏形树”时,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躬行”的重要性。教学中,在学生读完题目要求后,我问他们:“什么是‘风成偏形树?”学生的回答真的让人捧腹大笑。

生1:有的树叫香樟树,有的树叫皂荚树,这种树的名字叫“风成偏形树”。

生2:云南那里就经常刮这样的风,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偏形树”。

生3:因为云南的风特别大。

生4:因为云南的天气比较炎热。

类似这样不着边际的猜测还有很多,我又继续追问:“‘风成偏形树是不是只有云南才有?”看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我笑了。我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学生。相反,我更感到正是这些看似无知的回答,才还原了原生态的课堂。这时,我发现班级洗手盆里有一盆水,我临时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预设,现场来做一个实验。我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右手弄湿,然后让他们同时摆动左右手,学生说出了两只手的不同感觉:弄湿的右手比没有弄湿的左手要凉一些。我又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将弄湿的右手放在桌上不动,另一个把弄湿的右手不停地摆动,看看谁的手先变干。不久,学生说出不停摆动的手最先变干。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又说出:因为手不停摆动,就加大了水的蒸发速度;因为水的蒸发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弄湿的手会感到凉一些。我继续启发:“候机楼前的大树都是歪的,而且歪的方向都一致,这应该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候机楼前的大树与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强大气旋有关系。候机楼前的大树迎着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强大气旋的一侧,由于经常受较大风速吹袭,水分蒸发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长缓慢,导致一侧的树叶枯萎,而背风的一侧仍能继续生长,从而使树形出现不对称。在气候学上称之为‘风成偏形树。”学生们在实验中真正明白了“风成偏形树”的成因,这个过程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是学生获得体验的心理过程。教师只有将阅读、感悟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起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舞台,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从面面俱到的广种薄收走向少教多学的简约教学,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从走马观花的匆匆过客转变为来回穿行、深度漫游的品味者。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悟阅读思考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