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让词语教学妙趣横生
2017-11-30王菊莉
王菊莉
[摘 要]词语教学既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怎样在丰富学生词语积累的同时,避免给他们加重负担呢?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做到“三动”,即引导学生动口,咀嚼词语色彩;引导学生动手,演绎词语情感;引导学生动脑,想象词语画面。
[关键词]词语教学;动口;动手;动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64-01
对于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来说,词语教学是其重点。但很多教师却采用生硬理解、机械抄写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让词语教学变得无趣,而且还会变相加重学生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冰冷冷”的词语同样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气。
一、引导学生动口,咀嚼词语色彩
第一学段是学生培养语感,学习文字规范性的重要时期。而正确的朗读则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字对话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孔繁森》中“孤儿”一词的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二句话中“孤儿”一词)
师:谁来说说“孤儿”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就是父母都死了。
师:你说得很好。“孤儿”是指失去父母的孩子。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地震的画面。
(多媒体出示地震画面)
师:你们看,这些孩子多可怜呀?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记住要把可怜读出来。
(学生读)
师:你如果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点,这样听起来就有一种悲凉的气氛了。
案例中,教师对“孤儿”一词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在读中处理词语的感情色彩,这可以推促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内化,并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最终爱上阅读。
二、引导学生动手,演绎词语情感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可能意思不同,甚至意思相反。怎样准确把握词语的情感呢?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乐于表现。因此,教师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语言巧妙设计成一个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理解。比如,《沉香救母》这一课中“救母心切”这一词语的教学。
师:谁来说说“救母心切”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1:就是非常着急。
生2:想立刻动身去救母亲。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来表演一下。我做师傅,你们来做沉香。谁先来?
生:(跑到讲台前,单膝跪下,双手作揖)师傅,徒儿要立刻去救母亲,特向您告别。
师:(双手扶起学生)徒儿呀,这路途非常遥远,你不怕吗?
生:徒儿什么也不怕!
师:徒儿呀,你舅舅二郎神非常厉害,你还是再跟师傅学习一段时间,好吗?
生:师傅,我母亲还被压在华山下,我要立刻去。
师:不能再等等。
生:一刻也不能耽误!
表演也是理解文本语言的主要途径。案例中,对于“救母心切”这一词语,虽然学生能够理解其意思是非常着急,但是急到什么程度,却无法把握。而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知了急的具体程度。
三、引导学生动脑,想象词语画面
词语是抽象的,但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这需要教师借助情境或者媒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通过感性学习激活他们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比如,对《蜗牛的奖杯》这一课中“背”和“睡”两个字的教学。
师: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说说蜗牛捧走了奖杯后,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并试着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
生1:蜗牛背着奖杯到处炫耀:“看,这是我得第一名的奖品——金光灿灿的奖杯。”
师:那么到了晚上,蜗牛会怎么做?
生2:它睡在奖杯里,它不能让别人偷走奖杯。
师:那么透过“背”和“睡”这两个字,你们说说蜗牛内心是怎么想的呀?
生3:蜗牛很喜欢奖杯,因此一刻也离不开奖杯。
生4:蜗牛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它得到了冠军。
……
案例中,教师抓住“背”和“睡”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导其说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中的蜗牛对话,准确把握蜗牛得奖后那种得意与害怕的心理,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三动”,多层面地积累词語,多手段地理解词语,多角度地运用词语,我们的词语教学才会显得妙趣横生。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