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题材文章教学浅探
2017-11-30黄主勤
黄主勤
[摘 要]历史题材文章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文本,对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再现历史、明晰历史、审视历史等方面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题材;文本;思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40-01
語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选文包括各类题材的文章。历史题材文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文本,由于其发生的背景距离学生现在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学习的意愿明显不强,效果自然也就不会理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题材文章的兴趣,从而把历史类文章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呢?
一、借助情境,再现历史
由于历史类题材的文章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相关的历史知识播放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获得深刻的感受。
如,苏教版的《虎门销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作者主要通过对林则徐销烟情形的描述,赞扬了林则徐伟大的爱国精神。在教学时,由于故事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什么是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危害的认识,只是有朦朦胧胧的感知,因此对林则徐销烟这一伟大壮举,他们很难有深刻的感受。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笔者特意向学生播放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以及林则徐销烟的视频资料。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学生对林则徐顶着重重压力,完成销烟这一壮举非常感动。
该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再现了历史,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对林则徐这一伟大壮举产生了真正的认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依托文本,明晰历史
历史是不应被忘却的,而历史文本是学生了解历史的有效渠道。因此,在学习此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凭借,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精妙的同时,让学生对相关历史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并能汲取知识营养,提升个人素养。
如,苏教版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主要讲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表现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矢志不渝编撰史书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主要人物司马迁的感受与理解,笔者特意补充了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的相关资料,特别对他遭受的酷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在有效资源的补充下,再结合文中故事的描述,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明白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缘由。此时,学生不仅明晰了历史,而且对文本中人物的命运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有效突破了学习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该案例中,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深刻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教师主要采取了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思想情感,教学效果显著。
三、阅读思辨,审视历史
历史题材文章中的故事虽然距离我们现在社会较远,但人们的为人处世以及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是基本一致的。这就为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审视历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阅读思辨的形式鼓励学生去揣摩古人的行为做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教学更有厚度与深度。
如,苏教版的《负荆请罪》一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教育学生要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品质以及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注重团结的精神。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文中人物,获得对廉颇、蔺相如的正确认识,教师主要采取了批判性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审视文中人物的一系列语言、行为等,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站在客观的立场审视文本内容。有的学生认为:“蔺相如的确具有大将风范,有容人之量。你瞧,在韩勃告知蔺相如廉颇挡道的事情以后,他只是笑笑;当韩勃继续说‘为什么要怕他时,他也依然只是笑笑。他丝毫不会被别人的语言所左右,一直保持着笑容。我真佩服他!”就这样,学生结合自己来谈对文中人物的态度,真正地走向了文本的深处。
该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批判性阅读,站在自己的立场审视文本。经过思辨对比以后,学生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了解真正走向深刻。
总之,在语文教材中,对历史题材文本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教师要珍惜这宝贵的资源,巧妙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使课堂教学绽放出无限的魅力!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