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7-11-30杨黎
杨黎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是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与网络的有效结合,是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网络;整合资源;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80-0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网络,可以使资源共享,为教学提供交流的平台。网络的广泛运用,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活用网络环境,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
1.多挖掘,善使用——网络教材使用广泛化
怎样使数学课堂更科学化、更具有生命力?网络所展现的丰富的生活情境、动画等,将静态的数学知識动态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活用教材,结合网络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将圆拼接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进行剪拼,把圆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演示网络素材直观展示剪拼的过程,并将其与学生的实践操作加以比较、总结。通过网络教材的直观展示,学生发现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自然就推导出来了。
网络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规律,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教学,成为一种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和充满生命力的教学。
2.近生活,提兴趣——网络素材内容生活化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一旦与生活分离将毫无意义。”的确,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其有深刻的体验。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也会应用到网络。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前教师让学生上网搜集“用字母表示数”的来历,并打印出来与大家交流。又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搜集不同地区的邮编、区号、人员的身份证号码等生活信息,并比较同一信息编码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以上这些知识,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完成,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多联想,活运用——数学素养培养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最大的浪费,就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排除在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知识经验展开联想。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出示一连串的错误信息:“早晨起床,我从2厘米高的床上下来,穿着2厘米长的鞋,拿起3米长的牙刷刷牙……”这样一个改错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所在,并且加深了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在总结中培养素养”的学习历程,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巩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另外,对学生估测素养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比如买衣服时我们会估测衣服的价格,买菜时我们会估测菜的重量……此外还有专门与估测有关的职业,如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估测的内容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估测?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尝试用估测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只有感受到估测的必要性,才会主动参与和探索估测的策略,从而利用估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学数学、用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每位教师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却各有各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探索,多交流,从而感受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巧用网络环境,变“单一教学”为“整合资源”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切忌“拿来就用”,应该学会将别人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思想,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
1.活用网络资源,“动”化课堂
心理学指出,要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课程标准指出,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借助Flash动画,演示将圆柱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过程,学生经历并理解了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也可以借助Flash动画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有深刻的认识。
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会了从动手操作中捕捉信息、梳理思路,最终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借助网络环境,“实”化课堂
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来自网络,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可以查阅到许多名师的优秀案例、课件。在教学中,不可能每位教师每节课都亲自制作课件,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依旧可以运用课件教学。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要用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再通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课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既节约了时间,又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充实。endprint
三、数学与网络结合,促“数学素养”更“高效培养”
1.借助网络平台,完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空间,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种激发策略,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此外,网络教学为数学素养的横向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联系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数学问题展开想象,广泛联想,纵横沟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先出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拼一拼,并说一说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教师通过电脑补充展示由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用技术处理隐去拼合线,让学生由前面积累的经验先估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再显示拼合线评测学生的估测是否正确。教师巧妙地把估测训练融入其中,赋予这一环节更深层次的教学价值。
2.借助网络平台,充实生活
在开设研讨课或数学研讨活动的前后,教师可以借助QQ平台进行互动,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这节课,也可以說说自己对数学教学的想法,同时就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网上研讨,真正将本网络平台广泛应用。借助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
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通过网络作业、成长日记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网络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有巩固练习的作业,有实践操作的作业,还有拓展性的作业等。通过网络作业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以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将作业批语作为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写批语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采用谈心式、聊天式的评语,表扬其优点,指出其问题和不足并鼓励其改正,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尊重与理解。
通过网络平台的实践与运用,教师对网络环境的应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思维的引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都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借助网络大环境的力量可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兴趣,同时使教师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文化观”是课程标准理念中明确强调的内容,我们对教学在不停地探索、实践,总结各种驾驭课堂的方法,研究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研究出网络与数学的有效结合有多种方法,虽然方法多种但却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都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上交叉使用着,只要使用的时间恰当,内容紧扣教材,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邝少梅.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2] 高煊.让信息技术课堂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3] 张曼.小学教师学生网络知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 余圣.过一把宽带瘾[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2(Z2).
(责编 李琪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