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小城镇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评价
2017-11-30杨宗英颉沛骅
杨宗英+颉沛骅
摘要:为了解灾后重建城镇人居环境情况,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研究灾后重建小镇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地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得出目前居民除了对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满意以外,其他方面满意度均为一般,根据评价结果对城镇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汶川县水磨镇;人居环境;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1-416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41
Assessment on Resi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Human Settlements of the Reconstructed Towns after Disaster——A Case Study of Shuimo Ancient Town in Wenchuan County
YANG Zong-ying,JIE Pei-hua
(College of Geography Resource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1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huimo town as an example,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human settlements of the reconstructed area after disaster was studied. By using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igh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an assessment on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local human settlements was carried out an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constructed towns was provided according to assessment result that the local people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while the other aspects were less than satisfactory.
Key words: Wenchan Country;Shuimo town;human settlements;satisfaction;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加。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1]。它不仅指人类居住和活动的有形空间,还包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霍华德等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先驱者开创了人居环境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道萨迪亚斯等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3]。中国人居环境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4]。1993年清华大学吴良镛[5]提出人居环境包含五个子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至此,国内人居环境系统研究得以系统发展。其后,一批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指标体系探索研究城市区域的人居环境[6-10]。
目前,人居环境研究多聚焦于大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对乡村和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关注还较少[11]。本研究选取汶川县水磨镇,探讨其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状况。汶川大地震距今已经8年,各重灾区的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居民生活进入有序状态。2011年4月联合国授予汶川县水磨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项目“全球灾后重建規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表明以水磨为代表的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学者对灾后重建地的研究较多,对于本研究选取的汶川县水磨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领域,如灾后旅游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12-15],尉建文等[16]则研究了汶川灾后重建过程中居民对政府满意度的变化,发现居民对基层政府有效治理满意度一直较低。本研究拟从人居环境的主体——人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探讨灾后重建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
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213国道旁,东距都江堰和成都分别为30、70 km;地处青城山、都江堰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等景区的包围地带,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大门。全镇面积89 km2, 共辖1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万人,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约占总人口的1/4,以藏族和羌族为主,民族地域特色明显。该地区平均海拔920 m,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以上,平均降雨126 d,年平均日照时数少,气候潮湿。境内多为山地峡谷地区,岷江支流寿溪河穿境而过,灾后重建居民点大多沿河谷而建。水磨镇古有“长寿之乡”之名,境内河流也因此得名。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地势开阔,靠近都江堰,这里被规划成为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区,“5·12”汶川地震前,容纳了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灾后重建中,阿坝州对水磨镇进行重新规划,定位为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小城镇,基本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使得生态环境较震前大有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社会治安、污水乱排、垃圾处理等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问题。endprint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率为75%。在调查中首先要求居民回答各单项指标对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程度,以便确定各指标的权重[17];然后再将问卷中各单项指标的满意度定义为5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方法的选取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体模糊性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从多个因素对事物等级隶属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18]。由于满意度总体上是研究对象一种内心期望与事实感知相结合而产生的对某一事物满意程度的综合反映,其内涵和外延复杂多变,边界并不确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19]。因此,本研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居民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影响人居环境的因素较多,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20],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层次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是指要构建合理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结构,各指标之间既要有逻辑又要避免重复;全面性是指选取的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影响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可操作性是指在设计问卷内容时要尽量通俗,避免因评价者误解而影响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原则和概念,本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准则层,即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居住条件、社会服务与社会文化活动。各准则层下设5个指标层(表1)。
2.3 人居环境满意度的模糊评价过程
2.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居民对人居环境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两两对比打分方式确定权重,其实质是德尔菲法的一种变形。为简化计算,计算时取各样本对各指标打分的几何平均数为重要程度排序依据,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公式得出各指标权重,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最后采用算数平均法将所得权重进行组合,最终结果见表1。
从表1可得目标层A的权重向量集:W[0.437 1 0.268 6 0.165 7 0.128 6]。准则层B1、B2、B3、B4向量集合分别为W1[0.134 2 0.111 8 0.065 4 0.074 2 0.051 6]、W2[0.099 4 0.067 7 0.049 7 0.031 7 0.020 0]、W3[0.078 2 0.029 5 0.019 6 0.018 9 0.019 5]、W4[0.046 0 0.020 5 0.031 2 0.020 5 0.010 3]。
2.3.2 确定指标评价矩阵 定义准则层评价矩阵:RK=(rij)m×n,其中,K=1,2,3,4,m为各准则层的指标个数,m=5;n是评价等级的个数,n=5;rij是问卷调查中统计出来的选择各选项占总人数的比率。则有:
R1=0.133 3 0.160 0 0.380 0 0.300 0 0.026 70.133 3 0.086 7 0.146 7 0.586 7 0.166 70.066 7 0.113 3 0.453 3 0.353 3 0.013 30.046 7 0.126 7 0.267 7 0.506 7 0.053 30.020 0 0.133 3 0.580 0 0.240 0 0.026 7
R2=0.253 3 0.400 0 0.300 0 0.046 7 0.000 00.020 0 0.180 0 0.366 7 0.420 0 0.013 30.060 0 0.260 0 0.326 7 0.326 7 0.026 70.013 3 0.173 3 0.380 0 0.366 7 0.066 70.046 7 0.260 0 0.486 7 0.186 7 0.020 0
R3=0.066 7 0.153 3 0.520 0 0.233 3 0.026 70.040 0 0.166 7 0.480 0 0.293 3 0.020 00.046 7 0.220 0 0.473 3 0.213 3 0.046 70.080 0 0.086 7 0.413 3 0.373 3 0.046 70.106 7 0.360 0 0.380 0 0.146 7 0.006 7
R4=0.020 0 0.193 3 0.460 0 0.320 0 0.006 70.000 0 0.080 0 0.420 0 0.466 7 0.033 30.106 7 0.366 7 0.373 3 0.146 7 0.006 70.013 3 0.080 0 0.366 7 0.493 3 0.046 70.033 3 0.193 3 0.493 3 0.266 7 0.013 3
那么,目標层指标评价矩阵R=W1R1W2R2W3R3W4R4
2.3.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定义评价集合矩阵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依次为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在多层次模糊评价时,每一层级的综合评价由低一层次的综合评价所得,先对准则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B1、B2、B3、B4,然后建立目标层的综合评价矩阵,最后得出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6]。此次计算均采用模糊算子M(·,⊙)。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
B1=W1R1=[0.064 6 0.125 5 0.335 7 0.409 2 0.065 0]
B2=W2R2=[0.115 0 0.281 4 0.345 1 0.240 8 0.017 7]
B3=W3R3=[0.065 8 0.180 3 0.478 7 0.247 4 0.027 8]
B4=W4R4=[0.037 9 0.193 3 0.420 3 0.324 7 0.017 8]endprint
根据计算结果,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到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
A=WR=[0.437 1 0.268 6 0.165 7 0.128 6]
×0.064 6 0.125 5 0.335 7 0.409 2 0.065 00.115 0 0.281 4 0.345 1 0.240 8 0.017 70.065 8 0.180 3 0.478 7 0.247 4 0.027 80.037 9 0.193 3 0.420 3 0.324 7 0.017 8
上述矩阵相乘得到目标层A=[0.074 9 0.185 9 0.372 8 0.326 3 0.040 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居民对当地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为V3,即满意度为一般。
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由表2可知,居民除了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较为满意以外,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居住条件、社会服务与社会文化满意度均为一般。具体分析如下:
1)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其中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34%。主要原因是,在灾后重建规划中,水磨镇被定位为生态旅游小镇,因此,原来60多家高污染企业中的绝大部分搬迁了,加之当地森林覆盖率高,使得当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垃圾和污水的增多,超过了现有处理能力,只有32.67%的居民对垃圾和污水处理现状表示认可。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的保护。
2)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一般。若把非常不满意和较为不满意归为一类的话,加权后的不满意程度39.64%远大于满意和非常满意的25.85%。调查发现,居民对天然气普及率的满意度最低,分别有40.00%、25.33%的人对当地天然气普及率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走访中发现,由于水磨镇地处岷江上游,水源较为丰富,当地小型水利发电站多,用电费用较低廉,但用电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远不如用气。铺设天然气管道设施需要较高费用,没有政府资助,居民虽然有安装的愿望但却缺乏安装的能力。天然气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费用较高,可以探索政府资助加居民自费相结合的办法。对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满意的地方还表现在对当地公共停车场建设方面,只有18.67%的人满意,2.00%的非常满意。水磨镇既然定位为生态旅游小镇,那么其公共设施建设就应该既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又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但在调查中多数居民反映,一遇到节假日游客增多的情况,水磨镇现有停车场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很多车辆直接停放在道路两边,造成道路拥堵,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当地有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大部分节假日时间学生放假,政府可以与各校加强沟通,在节假日必要时开放学校停车场所,缓解停车难题。
3)居民对房屋居住条件满意度一般。当地住宅多为地震后新建,政府对新建房屋质量标准要求较高,所以居民对房屋建筑质量上总体比较满意。但是由于当地降水较多,日照不足,空气潮湿,所以低层住宅防潮保湿功能不足,分别有10.67%和36.00%的居民对房屋防潮保濕能力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调查走访中部分居民反映,一些房屋是震后临时赶工建设,地震过去已经八年,这部分房屋开始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希望自费重建,可是因受政府规划控制,难获用地批准。政府应该协调好统一规划与个人自建之间关系,以保证居民改善住房需求。
4)居民对当地社会服务与社会文化满意度一般。其中对当地拥有的学校数量和教学质量满意度最高,共有55.0%的居民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该镇拥有阿坝州内惟一高校阿坝师范学院和州内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中小学各一所。但居民对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度较低。有47.34%的居民表示对当地医疗卫生条件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灾后重建时虽然规划有一所县级医院(汶川县中医院),设施设备也较为齐全,但是由于缺乏资质较好的医疗人才,当地居民多选择去临近的成都或者都江堰异地就医。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加强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探索与区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合作,逐步提高医疗水平,以满足当地民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4 结论
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且长久的任务,“汶川模式”下的城镇重建规划得到了国内外认可和赞扬,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对当地居民都是利大于弊。城镇建成之后未来的建设方向更应该关注居民的自身愿望与现实感知,以水磨镇为例,当前政府还应加大对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的建设。一个区域交通条件的优劣将会长久影响地区发展。当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应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同样,在其他灾后重建的城镇中也应该重视类似问题。
参考文献:
[1] DOXIADIS C A. Ek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M].Athens:Athens Publishing Center,1968:12-16.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17(6):5-8.
[3] 祁新华,程 煜,陈 烈,等.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2):17-24.
[4] 马仁锋,张文忠,余建辉,等.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4,34(12):1470-1479.
[5]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36.
[6] 程立诺,王宝刚.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104-108.endprint
[7] 王 蕾,武永春,刘欣葵.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指数调查研究——基于北京市内六个城区的实证分析[J].行政论坛,2012(6):90-94.
[8] 杨兴柱,王 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6):851-867.
[9] 陈 浮.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 24(7):25-27,53.
[10] ZHENG D F,ZHANG Y,ZANG Z. Empirical research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human settlement system in dalian city,Liaoning province,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5, 25(2):237-249.
[11] 李雪铭,田深圳.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5,32(12):1495-1501.
[12] 刘春红,刘邵权,刘淑珍,等.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5):102-108.
[13] 蔡 军,文华相,潘远智.四川乡村景观灾后重建规划的社区参与机制及保障措施探析[J].北方园艺,2010(22):209-211.
[14] 帅希权.汶川水磨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2):67-70.
[15] 陈可石,罗勇彬.集中安置区开发旅游的城市设计策略——以四川省汶川水磨羌城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78-82.
[16] 尉建文,谢镇荣.灾后重建中的政府满意度:基于汶川地震的经验发现[J].社会学研究,2015(1):97-113.
[17] 李雪铭,姜 斌,杨 波.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129-131.
[18] 刘伯华,刘传明,曾菊新.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人文地理,2009(1):28-32.
[19] 唐晓云,吴忠军.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J].經济地理,2006,26(5):879-883.
[20] 郭子龙,王德彩,李青松,等.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定量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389-3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