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回归“本真”语文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2017-11-30黄祈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雕饰回归本真

黄祈蒙

[摘 要]在教育的舞台上,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教师们挖空心思“雕饰”课堂,却使教学内容越来越苍白无力。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避免浮华造作,把回归“本真”作为追求的目标,稳打稳扎教字词,追本溯源解文本,如此才能真正站到原点去回望与探寻。

[关键词]语文课堂;“雕饰”现象 ;回归“本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50-02

许多教师为了让课堂焕发出活力,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课堂教学中使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堪称 “百花齐放”。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教学手段的日趋增多,语文课堂渐渐出现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

一、“雕饰”的课堂——精彩似昙花

(一)走马观花的字词教学

1.字词朗读形式化

当前语文课堂中的字词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让学生朗读字词,只是为了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整。

如课堂上,教师问:“同学们预习了字词吗?那老师来检查一遍。”然后学生齐读,教师觉得读得不错,夸奖学生:“你们真了不起,看来都是学习的小行家!”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课堂氛围看上去热闹非凡。但是默写的时候,学生只能“执笔相看白纸” 。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可谓是语文的地基,倘若字词不过关,便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时常有教师在出示生字后,随便找几名学生读读,就算字词通关了。 到了高年级,教师在字词上花的时间更少,往往直奔课文。至于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无从得知。

2.字词理解表面化

在学习《九色鹿》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了“榜”字。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榜”这个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是这样记的,“榜”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木”,下面是个“旁”。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有没有别的同学也是火眼金睛?

生2:我是这样记的,把“傍”的偏旁换成“木”就好了。

师:这个同学悄悄地运用了“部首大挪移的方法” 。有没有别的同学也要展现武艺的?

生3:有一个人站在木头旁边,看着皇榜呢!

师:这个同学真了不起,他想象力真丰富,给我们编了一个故事呢!

这样的识字教学,看上去精彩非常,却忽视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只追求机械化的记忆。字义教学是字词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能再追问一下,为什么左边是“木”而不是“亻”,相信学生们对这个字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浮光掠影的文本教学

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可谓费尽心思,誓要做到“课不热闹不罢休”。于是乎,课堂像赶集似的“生动起来了”。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一位教师共用了十一次课件展示,四次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每人自制了一只蝴蝶,最后教师更是让学生上台表演蝴蝶围着游客飞舞的场景。整节课可谓是欢声笑语不断,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十足,但是整节课的侧重点却是蝴蝶的美丽、蝴蝶飞行的样子。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被一带而过,实用性被忽略,文本教学停留在了浅层次的解读上。

如今的课堂,充满着琅琅读书声、热烈讨论声和各种花哨的表演及展示,却摒弃了潜心静读,冷落了凝神静思,拒绝了会意静写。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切忌“把语文都讲肿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避开传统的讲解法,一味追求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法远离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让课堂变得华而不实。

(三)全程包办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多变的直观课件展开教学,使得学生的眼睛无法离开多媒体 ,学得兴致盎然。虽然这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过分依靠多媒体,甚至“无媒体不上课”,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将牵引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及个性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 “本真”的回归——精华如恒星

“本真”,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语文本真,即语文所特有的性质。下面将就字词教学、文本解读、多媒体运用三方面探讨语文“本真”的回归。

(一)稳打稳扎的字词教学

1.兼容并包识生字

对于生字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是胸有成竹,整篇文章的字都不在话下;成绩一般的学生会读生字,但在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后进生却是和生字大眼对小眼——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即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还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點燃他们自信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关注所有学生的课堂,也才真正体现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2.集思广益释词义

词义的理解是教授字词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生字。在解释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变的方式来阐释词义:可以借助图片,一眼明了,如“大炮”;可以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苹果”“番茄”等;可以用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推”“摔”等;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乐”“悲”等;可以联系生活造句,如“唱歌”。其他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运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就能体现出语文的趣味性。

3.“三到”结合学写字

生字的教学不能紧紧停留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会写。学生写字时往往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的任务,收效甚微。真正有效的写字教学是手到、眼到、心到 “三到”结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仅要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字形,还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更要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导他们“手、眼、心”多感官并用,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中国字”,这样方能体现出汉字的美。

(二)追本溯源的文本解读

1.引发思考 ,质疑问难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教学前,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发展其思维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质疑解疑,可开拓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青蛙看海》一课,青蛙特别想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文章所蕴含的乐于助人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

(1)你有过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吗?

(2)别人不能帮助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完以后心情怎么样?

(4)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吗?

(5)你爬过山吗?累不累呢?爬山的时候会想什么呢?

经历这样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文本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2.发挥想象,身临其境

语文是具有诗意的,优美的文字便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文字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印象。比如,教授《雨后》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雨中玩耍的快乐、对雨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就更能体会文本所表达的雨中之趣了。

回归语文“本真”,能够让课堂更有内涵,让课堂的“语文味”更浓,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原汁原味”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雕饰回归本真
吉代荣作品
明清京作雕饰家具设计文化探析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雕饰
SIMPLE SHAPE——天然去雕饰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