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

2017-11-30沈春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沈春华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上的问题、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57-02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德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又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拿出主要的时间专门进行孤立的道德教育。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作为学科教师,也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德育,所以笔者尝试着将德育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德育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多的是注重教学生手脑并用。信息技术学科有具体的教学仪器设备、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有图文并茂的教材,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同样也容易接受德育熏陶。所以,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教材具有的教育功能是顺理成章的。

1.运用教学设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是在微机房进行的,微机房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环境,它需要保持安静、整洁、有序。所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比如自觉登记上机记录本、凳子的整齐摆放、下课后关机、维护机房卫生、爱护机房设备……要求学生在各个细节方面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非常繁琐,此时教师应当耐心提醒,严格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起到表率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体验到遵守公德是一个人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同时也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教材,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围绕“神舟11号”“中国梦、我的梦”“环境保护”“喜看家乡变化”等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做电子小报、做网页、建网站。学生通过采集素材,进一步激发出爱国、爱党、爱科学、爱家乡的情怀,获取有意义的知识。

同时信息技术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良好网络道德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课不是上网课,但信息技术与网络又息息相关。在讲到信息的获取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信息的方法,还要让他们真正学会“如何上网”,通过网络找到有效的信息。教师更要让学生明白应该上什么样的网,要教会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筛选信息,明辨是非。通过开展关于网络道德的讨论,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其在网上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教师上课只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一些资源,将道理融于学习生活中,牢牢把握一切机会,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抓住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德育

中学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层出不穷,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能把小事变大,也不能把小事化了,要针对问题及时切入教育。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如每年迎接高一的新生时,无论教师怎么提醒,都会有小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话置之不理,下课后转身就走。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学生留下来,让他们感受一下这几张凳子与整个电脑房的环境是否协调,再让他们去走一走,体验一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想一想,自己一个小小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将心比心,学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作为高中生,接触网络都有一段时间了,有些学生把上网当成了唯一的娱乐,一接触电脑就是上网,教师一关掉网络就牢骚满腹,更有甚者拍桌跺脚,扰乱课堂纪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大发雷霆,厉声制止吗?如果这样,只会让师生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探讨一下,网络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只是玩游戏、QQ吗?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合理使用网络?作为学生,只有让他们有了親身的体验,才能明白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懂得了上网应该有所选择和控制,从而达到自己克制的目的,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作为教师,首先应当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投入课堂中来,逐渐构建信息技术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丰富校园网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的空间,将学生吸引到校园网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乐观、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网络。

当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并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的。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监督与坚持,抓住每一个问题,处理好每一个问题。

三、改进教学方法,组织有效的德育

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信息技术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师生互动,形式呆板,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WORD这部分知识时,由于此类内容在初中时学生初步学习过,但水平参差不齐,这时候教师应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情谊,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在复习“信息及其特征时”,可以采用竞赛法发挥学生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讲授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学生只有爱上了课堂,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发自内心地领悟教学中的真理,才会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总之,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德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