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2017-11-30季晓夏
季晓夏
[摘 要]阅读教学要以儿童为本,既要对儿童的基本学情有全面的了解,也要对儿童内在的认知规律进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都要契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注重语文实践形式的创新,根据需要拓展延伸,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视角;教学策略;教学预计;训练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45-01
儿童是阅读的对象,更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因此,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离不开对儿童的观照。只有基于儿童视角、凸显儿童本位,儿童内在的思想和天性才能得到释放。笔者就以《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凸显儿童本位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契合内在需要,在预设中尊重儿童兴趣
认真备课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与基础。阅读教学在设计之时,就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了解儿童自身的爱好和兴趣点,并将其视为教学内容研制、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学的环节和板块能够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从儿童的立场进行教前思考。首先,面对这篇课文,儿童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哪些是他们能自己读懂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领的……只有真正把握学生的内在需要,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并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这一课而言,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在于北大荒的秋天与当地的秋天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就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探寻北大荒秋天独有的特色上,满足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儿童内在的学习需要上。只有真正把握了这一点,教师才能因材施教,让每一板块都能够被儿童所接受和喜爱,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二、创新训练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坚守儿童本位
课堂是实施语文学习的核心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选择契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研制贴近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后,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如,这篇课文通过展现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三个地方的景色凸显了北大荒秋天独有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文本语言的精妙和北大荒具体特点之后,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和运用上。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此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导游解说”的情境,让他们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导游,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北大荒秋天的特点进行介绍。很多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投入到语言实践中。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实践考虑,创新学习形式,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聚焦发展需要,在课后延伸中凸显儿童认知
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意味着语文学习要指向文本的內在规律,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悦纳。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判断和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是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积累和内化的极好资源,同时也是儿童进行模仿训练的绝佳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并能够适当背诵积累相关的词句;其次,对自己喜欢的语句运用喜欢的形式进行感知,比如撰写批注、绘制图画等;最后,根据自己的喜爱,随意选择一个语段,模仿作者的写法,介绍一下本地的秋天。这样,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析理解、感悟体验、悦纳内化和实践运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满足了语文学习的课程需求,可谓一举多得,教学效果显著。
阅读教学要以儿童为本,既要对儿童的基本学情有完整而通透的了解,同时也要对儿童内在的认知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只有真正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才能让阅读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