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复习策略 备战历史中考
2017-11-30贾玉蓉
贾玉蓉
[摘 要]目前很多学校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复习,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要提高中考历史的复习效率,初中历史教师应讲究知识新旧结合,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关键词]复习策略;初中历史;中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8401
近年来中考历史的考查方式由闭卷转为开卷,学生只有巧妙地理解,才能将初中考纲中要求掌握的上下五千年历史通过一条主线在头脑中清晰地刻录下来,使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
一、讲究知识新旧结合,查漏补缺
在历史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触碰到一些新知识,当遇到此类情况时,教师一定不能直接忽视这些知识点,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已学知识进行扩充,以便查漏补缺。针对历史学科考纲方向过于疏散的特点,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好五个W:when(什么时候)、where(地点在哪里)、who(主要人物是谁)、what(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尾)、why(为什么会发生)。只有全面地研究历史事件,才能增强学生面对中考的自信心。
例如在复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时,为了加强初中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就离不开多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应该都知道鸦片战争是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之后又连续与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而后又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瑗珲条约》不熟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知识,教师不仅要讲解其消极意义,还要将其与前面的条约联系起来。
历史复习课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重视新旧知识点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复习。
二、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历史资料是无限的,而复习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利用读图、读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容纳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识图、辨图的能力,对于解答一些含有图片的题目非常有效。
例如教师在复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繁荣与开放”的程度,首先要指出这一说法来源于隋朝,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大运河”“敦煌莫高窟”等象征著人类智慧、劳动结晶的图片供给学生观赏,并让他们说出心里的感想。这种视觉观赏类的活动对于复习并不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而是秉持了劳逸结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会减少对复习课的恐惧感,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正因为图片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我们才要如此重视其作用,学生光熟悉文字说明是不够的,只有图文并用才是科学的复习方法。
三、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所谓迁移,是准确把握现有知识的含义,将它们拓展到不熟悉或者难以理解的更高层面上去,从而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例如历史选择题是考卷中的“重头戏”,下面以一道典型例题来说明。
在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组织的雅克萨之战
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师:请找出上题中的关键词。
生1:“不属于”,而不是“属于”。
生2:反侵略斗争。
师: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第一位同学从题目要求入手,而第二位同学则抓住了性质的字眼。哪一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们上题的答案呢?
生3:B。
师:回答正确,大家给予掌声。那老师再考你们一下,你们能把这道选择题改编成其他的题目形式吗?
听到这句话之后,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4:可以改成判断题,即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反侵略斗争。答案应该是错误的。
生5:我觉得可以改为列举题,即请列举出2-3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反侵略斗争。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开动脑筋进行变式思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巩固了学习基础。
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历史知识迁移的能力,加强变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既能满足知识多变的需求,也为复习课平添了一番别样的趣味。
总之,教师不仅要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善思、巧练、勤探的能力,更要帮助他们掌握复习的技巧。只有充分地将复习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初中生在面对中考试卷时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地回答每一道题,从而让历史这门学科在学生的眼中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