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浅探

2017-11-30夏利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主题语文课堂

夏利民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设适宜开展对话的环境,关注文本的“文”“道”结合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采取疑解惑、选好主题和咬文嚼字等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不同的体验,与教师、同伴等进行平等的、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对话;语文课堂;环境;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30-02

一、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書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指明了阅读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就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平等的、心灵的对话,使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课堂教学开展师生对话不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是培养什么人和采用什么途径来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这两点乃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终点。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它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师应该尽力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不是光靠说教就能形成的,它应该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获得到切身感悟,经历升华、沉淀、积累方能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抓住他们的体验,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使他们的错误得到纠正,这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师生对话还可以促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等。这一切都无法脱离培养什么样人的范畴。

语文教学应采用什么方法来培养这样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必须借助文本(文化的载体),通过师生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开展平等的、心灵的对话,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是这样的过程,只不过语文教学更具有师生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罢了。

思想观念决定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思想观念。因此,对话改革了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是关注学生发展,培养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试金石。

二、有效对话条件

“效”是指效果、效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既有知识与能力的方面,也有人文方面,这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效对话就是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不论是在语文基础知识、能力方面还是道德情操方面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要达成有效对话,就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 建设适宜开展对话的环境

环境是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对话时,学生往往是弱势群体。专制的教师所控制的课堂,学生心里没有安全感,恐惧、担心等种种顾虑充斥头脑。这样,对话时他只会附和教师,本能地关闭自己的心灵。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而教师却对学生的思想观点或不置可否,或因无法指引而硬将学生拉回自己的预案中。这样,学生慢慢地产生不信任感,也就没有了与教师对话的欲望。有的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教训口吻来教育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抗心理……凡此种种实在是很难开展对话,根本谈不上什么心灵的沟通。一旦失去心灵的沟通,对话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

(二)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

开展有效对话,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应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文”与“道”的结合点。对话要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从理解“文”到感受“道”,再从“道”回到“文”,使“文”与“道”相互转换,达到两者双丰收。二是关注学生。首先关注学生的表情,推断学生所思所想,找出对话点;其次关注学生的表达,找出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引导点;最后关注学生的认知重建(“文”与“道”两方面),这是对话终点。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话是一种内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对话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肤浅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对话能力不是单纯一方面发展的结果,而是人的生活经历、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甚至包括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长期展开,逐步提高。

三、有效对话策略

要达到有效对话,就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学会对话,深入对话。

(一)去疑解惑,力求共鸣

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专家精选的典范之作,但受版面、主题等方面的影响,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把一切都交待得很清楚。同时,一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无法与文本产生共鸣,产生了疑惑。这些疑惑不解决,就很难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军神》一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它讲的是刘伯承1916年做手术的事情,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文中一些情节离孩子太远,特别是“72刀”,很难使学生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吹牛”。因此,教学前,我主动了解学生初读后有什么疑惑。我要求学生大胆地说出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对话医生,以“什么样的军人才能称得上‘军神”为主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去认识刘伯承的内在精神,再提升到对“军神”的认识。endprint

如果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较大的障碍,对话教学也就无法实现,更不能达到认知重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说出其疑惑所在,并帮助学生解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获得思想情感的共鸣,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

(二)贴近学生,选好主题

当学生的理解感悟出现误区,偏离作者、编者的主旨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好对话的主题,并进行必要的指点、评价,使对话达到理想的目的。如,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人物(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并分析他们各自是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为什么。自读后,学生对调达纷纷指责。就在大家义愤填膺地声讨调达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高高举起手臂。她站起来就说:“我认为调达虽然当初是承诺了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悬赏下动摇了。这只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为什么说他是‘灵魂肮脏的小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话文本、对话编者,让孩子们明白:为了自己发财,不顾公正和道德,靠残害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绝不是“一念之差!”

这里,教师抓住“调达是不是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义”,怎样对待“义”,并正确认识“一念之差”与“灵魂肮脏”的区别。这个主题能触及学生的灵魂,能有力地支持学生认知的重建。这样,比生硬地、表面地、标签式地去分析人物更有意义。

(三)咬文嚼字,增进语感

语文课堂不仅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再回过来加强对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精妙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如,听了一些教师教《雾凇》一课,他们基本上没有对“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一句中的“镀”字,引导学生进行推敲。我觉得很可惜。教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对这个字感受一番。

当我在课堂上提出“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一个‘镀字?大家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时,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我先引导学生理解“镀”字的意思;然后启发他们把“镀”和“雾凇”联系起来,揣摩作者用“镀”的精妙;最后总结出作者写作时也许对这个词考虑了许久,就像贾岛推敲是用“推”字还是用“敲”字一样,这真像杜甫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采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开来,带动全文的学习,不仅达到对内容深刻理解的目的,更使学生认识到作者选词用语的精妙之处,增强学生的语感。这样的对话正是一种“共享”!

弗莱雷说:“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对话就不可能存在。”对话教学更是如此。对话教学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如果教师对教学工作热爱、对所教学科热爱、对学生热爱,就能在对话教学的实践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使学生乐于对话、善于对话,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主题语文课堂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