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复习课,如何在“学讲”上“做文章”

2017-11-30吴新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做文章学讲

吴新艳

[摘 要]单元复习课,即在学生学习一个单元内容之后专门安排的复习课。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练习”的教学为例,在“理” “练” “趣”上做文章,促使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真正实现复习课与“学讲”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理;练;趣;学讲;做文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24-02

单元复习课,即指在学生学习一个单元内容之后专门安排的复习课。单元复习课中,如何在“学讲”上“做文章”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一、在“理”上“做文章”,促使学生“学进去,讲出来”

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所学知识,促使学生清晰地建构起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更系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灵活、更合理地运用知识。由于复习课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已对其没有新鲜感。为了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积极性,课前,我安排学生独立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复习成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有的动手做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有的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有的写了一篇内容精彩的数学小论文;有的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数学手抄报;有的用两张清晰明了的表格来(见表一、表二)整理了本单元知识。

课始,我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交流复习成果,自己查漏补缺,互相取长补短,完善复习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学生的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得以升华,知识框架得以构建,知识网络得以形成,真正实现“学进去”。接下来的展示汇报(“讲出来”)环节,学生情绪高涨,连平时从不愿举手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小手!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我提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② 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却没有统一的公式呢?随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这一单元的知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不断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做到了“学进去,讲出来”。

二、在“练”上“做文章”,促进学生“学进去,讲出来”

在复习课上,“练习”自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复习课倘若真的以“单纯练习”贯穿全课,那么“种子”可能永远埋在土中,难有“生长”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以“整合”的眼光来看待一个单元里的知识,找到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综合多种知识的习题,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创设条件,搭设一个深化思维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鱼缸系列题:

如果这个鱼缸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分米,你能列式计算下面各题吗?(玻璃、角钢等厚度忽略不计)

(1)做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角钢?

(2)做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3)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多少分米?

(4)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后,水面上升了0.3分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分米?

此题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为主线,把本单元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并且不断变化和拓宽,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以训练、能力得以提升,心中的种子得以发芽、成长,从而实现复习课在“练”上做文章,达成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

三、在“趣”上“做文章”,吸引学生“学进去,讲出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复习课固有的特點,学生很容易出现消极、怠慢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复习课应在“趣”上做文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

例如,结课时,我准备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环节,让学生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考虑拼接部分),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并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得这个纸盒的容积最大。接到这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后,学生兴趣高涨,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算一算,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设计方案:如下图,沿着虚线剪开,做成一个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5厘米的无盖纸盒时,容积最大。这一动手实践练习需要学生测量数据,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剪、折、算,这些都依赖于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学讲”课堂中学生“讲出来”的一种形式。至此,学生心中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真正体现复习课在“趣”上“做文章”,吸引学生“学进去,讲出来”。

综上,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在“学讲”上“做文章”,真正实现复习课与“学讲”的有效整合,打造一节节精彩有效的“学讲”复习课!

[ 参 考 文 献 ]

[1] 孟淑芝.巧设挑战性任务彰显数学课堂魅力——朱国荣《图形与变换》复习课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2014(29).

[2] 俞军.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性的新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17).

[3] 吴传奉.复习:并非重复昨天的故事——对小学数学复习策略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17).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课做文章学讲
挽救海里的珊瑚,要在天上做文章
巧用“加法”做文章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话题式”教学对于提升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效果的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层电视台要瞄准“农”字做文章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