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7-11-30屠海玲陈国强王丽平
屠海玲,陈国强,王丽平
(泗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泗洪 223900)
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屠海玲,陈国强,王丽平
(泗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泗洪 223900)
目的:对比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6例患者分为全身抗凝治疗组和局部溶栓治疗组,每组各有6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进行全身抗凝治疗,对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管再通的情况。结果: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全身抗凝疗法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用局部溶栓疗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其血管的完全再通率。
脑静脉窦血栓;全身抗凝疗法;局部溶栓疗法;效果;血管再通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脑血管疾病。CVST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但发病率较低。CVST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静脉窦血栓所致的颅内高压[1]。CVST可分为炎症性CVST和非炎症性CVST两种。炎症性CVST均继发于感染病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海绵窦和乙状窦。非炎症性CVST是由各种因素所致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上矢状窦。若对CVST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2]。临床上对CVST患者主要进行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改善脑部微循环和抗凝溶栓等治疗。局部溶栓疗法和全身抗凝疗法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溶栓疗法。因此,为CVST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CVST的有效方法,我院对收治的12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CVST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26例患者分为全身抗凝治疗组和局部溶栓治疗组,每组各有63例患者。在全身抗凝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31例。他们的年龄在19岁~72岁之间,平均为(38.4±11.2)岁。其中,局灶性缺损患者有21例,单纯型高颅压患者有31例,亚急性脑病患者有11例。在局部溶栓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9例。他们的年龄在18岁~73岁之间,平均为(40.2±10.8)岁。其中,局灶性缺损患者有17例,单纯型高颅压患者有33例,亚急性脑病患者有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进行全身抗凝治疗。具体的方法为:1)用5000U/d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1~2次/d。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使用联合纤溶酶进行治疗。对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具体的方法为:根据患者进行脑静脉窦内造影检查和脑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机械溶栓和洗栓治疗。在患者的脑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使用微量尿激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即以2ml/h的速度为其泵入28万U的尿激酶+48ml的氯化钠注射液。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为其留置微导管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栓再通的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及昏迷等症状完全消失,其NIHSS评分明显降低,其mRS评分为0~1分。2)好转:经过治疗,患者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及昏迷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其NIHSS评分有所降低,其mRS评分为2分。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及昏迷等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在加重,其NIHSS评分无明显变化甚至增加,其mRS评分为3~6分。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在全身抗凝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22例,为好转者有19例,为无效者有2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1%。在局部溶栓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36例,为好转者有21例,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的比较
经过治疗,在全身抗凝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有27例(占42.9%),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有10例(占15.9%),血管无明显改变的患者有26例(占41.3%)。在局部溶栓治疗组的63例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有45例(占71.4%),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有12例(占19.0%),血管无明显改变的患者有6例(占9.5%)。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血管的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管的部分再通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CVST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这说明,用局部溶栓疗法对CVST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颅内高压、意识混乱、昏迷、癫痫等症状,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从而提高其血管的再通率。笔者认为,CVST多在患者的海绵窦和侧窦内形成,使其出现颅内高压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对CVST患者进行全身抗凝治疗时,使用的溶栓剂和肝素往往无法处理难溶解的血栓。对CVST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时,可在对其进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对一些难溶性血栓进行机械性溶栓和洗栓治疗,并可通过不间断的溶栓操作对其再生的血栓进行治疗[3,4]。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与进行全身抗凝治疗相比,对CVST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其血管的再通率更高。这是因为,局部溶栓疗法是一种冲击力较大的一次性大量冲击治疗方法,此疗法可有效地击碎CVST患者颅内的血栓,同时配合辅助溶栓和吸栓操作,可彻底地清除其被击碎的血栓[5]。
综上所述,与使用全身抗凝疗法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用局部溶栓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其血管的完全再通率。
[1] 张勇,黄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70-71.
[2] 欧阳至吉,陈岚.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87-89.
[3] 王孝良.改良溶栓方案联合全身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2):29-31.
[4] 牛英翔.全身抗凝与局部溶栓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57-158.
[5] 吴贵才,李仕卓.单纯抗凝与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J]. 当代医学,2015,21(16):54-55.
R743.3
B
2095-7629-(2017)7-0059-02
屠海玲,女,1971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泗洪人,学历为本科,职称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