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汽车服务专业建立车联网学科的可行性

2017-11-30广东李艳菲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7年4期
关键词:联网汽车人才

◆文/广东 李艳菲

论高校汽车服务专业建立车联网学科的可行性

◆文/广东 李艳菲

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的地方。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汽车行业近年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新车型、新功能、新技术不断投放市场,消费者对汽车新功能的追求热度有增无减。在享受汽车若干功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消费者对售汽车后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所以汽车服务目前仍然有着广阔的经营空间,是一个需要人们去好好挖掘的金矿。

一、新技术给汽车维修服务带来挑战

4S店或修理厂虽然都配备现代化检测设备,但并不能快速解决汽车故障问题,甚至碰到疑难杂症时,特别是新技术的车型就会束手无策。新车维修信息还没有发布,车就已经发生了故障被送来修理了,这种现象如今也很普遍。

蓬勃发展的汽车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增加了辅助功能,另一方面其电控系统、车载网络系统也越来越复杂,诊断难度也不断提高,仅靠传统的检测仪器进行诊断,用故障码判断故障点,已经不能准确查找问题根源。目前最重要的是维修厂要及时得到制造商发布的最新故障诊断信息,维修人员要尽快学习,及时接受培训,从而掌握本技术车型的维修方法,而这正是一些4S店与传统维修厂的短板。如今一些生产厂商已经开发了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如德系车辆已经实现将在线诊断数据归档到本国中央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在线诊断监控。修理人员应如何运用,怎样及时处理故障,又怎样给车主提供高效率的服务,都是售后维修服务面临的挑战。

二、汽车智能化及车联网新技术给市场带来机会

提高汽车维修的效率,提高维修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靠新思维、新技术。自从车联网被国家列入“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后,车联网的研发迈入新的阶段,很多企业投身其中,研发出不少车联网功能产品,但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产品研发。

有的企业认为要吸引消费者必须强化应用端,于是着手开发车联网系列硬件产品,例如行车途中偏离车道线压线提醒;用于安全保护具有跟车功能的的自动防撞系统;用于事故不可避免时事后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责任快速处理事故的行车记录议、汽车黑匣子等。特别是能够让人们出行找路便利、躲避拥堵,顺利到达目的地的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仪。部分应用端产品还可以提供自动寻找停车位、自动缴费等智能化功能。激光技术的突破,也使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成为现实。虽然目前部分应用比较理想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应用会迅速走向成熟。但这些技术都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发的,也不属于制造商,新车一旦上路就要面对维护与修理,当这些技术发生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在为用户提供维修服务方面,OBD2一直在故障诊断上起主要作用,现在国内出现一些专用于维修服务的集成器,如元征科技为汽车维修人员量身定做的golo技师盒子,其远程诊断功能可以让维修人员接收到车主的远程诊断请求,可通过手机读取车辆的运行数据,为车主提供维修意见,汽车维修人员遇到难题也可以通过golo技师盒子发出远程诊断请求等。

不同的汽车制造企业、车载终端商、IT电信企业、硬件研发企业、交通管理控制服务部门都参与进来打造车联网,产生了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应用系统,也出现了彼此信息不能共享的状况,显然车联网还有待完善。总之,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远超售后服务能力,面对汽车产品技术的飞速发展,固有的传统知识技术已逐渐落伍,从业者必须明白自己需要具备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维修厂家需建立怎样的服务模式,组织怎样的服务网络才是有效的。

车联网是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物、车与信息交流平台和指挥中心等全方位的联接与交流。实现车联网首先要利用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信息,为汽车用户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分析判断汽车的技术状况。其次利用打造好的信息平台和车辆调度指挥中心,为用户实时规划行车路线避开拥堵实现智能行车、智能停车、自动找寻停车位、自动缴费、自动开启关闭通行栏杆等。此外要把所有提供的服务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终端就是车主的手机和电脑。此外是行车安全提醒功能,如行车偏离车道线提醒、控制车间距及自动选择目标车跟车行、停功能。最后是利用语音技术,将所有功能实现语音对讲交流。

上述技术包含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各项技术的融合,应用细分下去是非常庞大的技术体系,因此需要众多厂商、各界人才共同合作打造这个网络生态系统。

三、车联网人才培养策略

无论是燃油汽车还是目前销量大增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车,车联网的趋势都不可阻挡,但目前其市场渗透还不到5%,车联网不仅给服务企业带来机遇,也为培养相关人才的高校带来了机会,作为培养汽车人才的高校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汽车行业技术革新不断加速,汽车服务已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也不能单纯依靠各项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商。为提高服务效率,高校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全面的服务人才。

普通高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整个汽车后市场,面对新形势,汽车专业应培养能够适应汽车服务领域动态发展,且能够适应学科交叉应用、技术基础扎实的技术服务人才。大学不缺乏各个专业教学资源,但应该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建立车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呢?车联网横跨汽车专业与IT专业,属于跨界科学。目前来看,汽车专业以外的学生,如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具备汽车相关知识,车联网涉及到的汽车知识和技术使此类专业的学生无法马上上手;而汽车专业学生遇到车联网相关的通信、计算机、软件等问题又是障碍,故笔者提出如下思路。

(1)侧重汽车服务的思想,车联网专业应建立在汽车服务专业基础之上,单独设立车联网专业方向。

(2)车联网专业相关课程要以汽车专业课程与IT专业课程两条主线展开,汽车技术知识应安排所有汽车专业的各门主干课程,同时应着重教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无线射频知识、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既要完成汽车服务专业资格考试,还要通过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统一等级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

通过研究汽车服务市场与目前人才需求情况发现,汽车的车联网已经形成体系,但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可见整合高校的资源开展车联网专业的建设完全可行,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方案应在建设中检验和改进,学科建设有创新高校才能得到发展。

(作者李艳菲工作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联网汽车人才
人才云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