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有风骨的村庄

2017-11-30郑彬昌

西江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牌匾风骨荔枝

郑彬昌

一个有风骨的村庄

郑彬昌

藤县和平镇荔枝村,一个坚守精神家园千年、名满藤县,却偏安一隅、甘于寂寞的古老村庄。村中有青翠的松竹,碧绿的流水,白的墙,灰的瓦,橙的浮雕,紫的牌匾,构成了片片秀色。

这里有引人遐想的谜题:爷孙两进士,一门四举人,偏远山村,却留下了传奇佳话。自打那户卓家飘然而来,便没有离开过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至今还在此繁衍生息。

荔枝村具有岭南水乡最典型的特征,诗意画韵,悠然淡雅,而这些,并不是我惊奇艳羡之处。我的惊诧,在于走进村子之后。

阳春三月,雨后转阴,流水潺潺,蛙叫鸟鸣,田野泛出新绿,空气湿润得能拧出水来。走进荔枝村,一股现代与古朴相融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崭新的小车,衣着光鲜的居民,高耸的楼宇,一切都表明这里紧密地与现代接轨;村中间杂的老房子,沧桑的石板,灰暗的门窗,斑驳的墙壁,碧幽的瓦片,两百多年时光的积淀,在这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石阶、门楼、天井、客厅、堂屋、厢房,四开四合,结构井然,布局匀称,典雅质朴,这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跨门坎,过回廊,登堂入室,门楣上,墙壁中,阁楼里,“大夫第”“资政第”“贡元”“进士”“文魁”“亚元”“御赐花翎”“赏戴花翎”等各式牌匾次第入眼,虽历经侵蚀,但风骨犹存,每一块牌匾都蕴含着厚重的辉煌和传奇。

明朝后期,为避战乱,卓家先祖来到荔枝村,看到这里山环水抱,树林繁茂,草肥水美,景色如画,便在此落脚。而卓氏一族的传奇,要从清乾隆年间的卓凤仪这一代说起。

在卓凤仪之前,卓氏祖辈都以务农为生,少有饱学的文士。而卓凤仪偏偏喜爱读书写字,且聪慧机敏,十八岁时,他到欧村拜高中举人的陈僩为师,潜心学习。几年后,卓凤仪考取了县学并获得了秀才资格。回乡后,卓凤仪立志教学,在村中开办学堂,取名“蒙舍”,招收弟子,教书育人。后来“蒙舍”又扩大规模,开设大馆书房,教授年龄更大的学生,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的众多弟子前来求学,荔枝村成为方圆十公里内唯一的育才基地。

在卓凤仪的教育下,除了其他学生,他的儿子、孙子、曾孙频频中举人、中进士,连续三代均有人入朝为官,其中进士两人,举人四人,秀才二十多人,被传为佳话。学风长存,及至现当代,这个如今五百多人的村庄更是人才济济,走出一大批教授、官员。

是什么令这个家族、这个村子长盛不衰,人才辈出?人们都在追问。

这个生生不息的家族,不仅记录有其家族教育史,还设立了树人堂。人们通过翻阅这些沉甸甸的家族典籍,去聆听卓氏祖先那浑厚而坚定的声音,去追寻这个家族生生不息的秘密。

族谱上记载着卓氏的族训:清、慎、勤。“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晋武帝司马炎的话,富于哲理与警示意义,清康熙帝曾手书“清、慎、勤”三字刻石赐内外大臣,激励官吏约束自己,后来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箴言,卓氏持此为族训而自强不息。

于是,卓氏就有了声名远播的“清”。卓凤仪之三子卓僩,历任知县、知州、大夫,官至二品,其一生严于职守,克己奉公,无一失足之事。卓凤仪之孙卓熙泰,历任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盐务司,按例每年可开销公款白银三万两,历任官员均照例开销,有的还亏空。但卓熙泰遵循族训,不占禄外之财,不支例外钱物,任期内为朝廷节省大量开支。卓凤仪之曾孙卓诚,在多地任知县、知州,不管在何地任职,均严打地方械斗,剪除匪患,栽培贤士,发粥赈饥,平反冤案,不贪毫厘,他每每离任,当地民众洒泪饯别,刻匾相送,上书“卓青天”“卓父母”“盗息民安”等赞语。卓氏家族,自立足荔枝村千载,为官者无数,均无一人贪赃枉法、作奸犯科,这对族训是何等的坚守。

卓氏还有卓尔不凡的“慎”。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追击从桂林溃逃而来的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到荔枝村,村民烧毁船只阻止国民党军队渡江,让解放军得以几乎全歼敌人。随后,村民夹道欢迎解放军,重修船只,帮助解放军顺利渡江,卓楠祥随即把五星红旗插上荔枝村学校的钟楼,藤县境内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在这个村子上空升起的。国与家、忠与义、孝与廉、荣与耻,在卓氏族人的心里始终分辨得一清二楚。

卓氏还有绵延不歇的“勤”。卓氏族人,日起辰(7时)暮歇亥(21时),众人谨守族规,从不荒废。族人均读书竭力奋进,心无杂念,学不成名就不休;做事施以全力,不屈不饶,功成事达方可。不置豪华之物,以长奢华之风;不养飞鹰犬马,防溺安乐游玩。卓氏的祖先们深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并一直铭记。

徜徉在这个古朴的村庄,凝视着卓氏家族的老屋,我的思潮起伏。这几间老宅子,除墙脚、天井和大门是青砖构造外,其余部分全是泥砖、瓦木构建。在几千年“光宗耀祖”思想的浸淫下,即使清廉者,亦大多注重自家屋宅的构建,就算不雕梁画栋,庭院深深,也大多青砖灰墙,鲜有泥墙陋室。卓氏数代为官,却始终能够坚持操守,安守如此简朴的屋宅,实乃大情怀、大智慧也。

历经200多年岁月沧桑的卓宅,渐渐隐退在历史苍茫的暮霭中。但是,它的每根柱子,每块牌匾,每粒墙泥,似乎都渗透着一段历史传奇,传承着一种凛然的风骨。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牌匾风骨荔枝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岭南荔枝红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千里采荔枝的鹤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荔枝
直言才见真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