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芝罘岛上听故事

2017-11-30撰文潘玉毅

浙江林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半面阴坡阳坡

■撰文//潘玉毅

在芝罘岛上听故事

■撰文//潘玉毅

芝罘岛,顾名思义,形如灵芝仙草,状似屏风而立,对烟台港的渔民来说,它是一道天然的防波堤。“芝罘”之名,除了象形的成分,也寄寓了老百姓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便是希望生活安宁,如灵芝般美好。因岛上多峰峦,又名芝罘山,当地人则多呼之为“北岛”或“老爷山”。

和其他地方的山一样,芝罘山半面是阴坡,半面是阳坡,不过此处的阴阳只与阳光的照射有关,与古汉语里的“山南水北”或是“山北水南”无关。同在一座岛上,阴坡与阳坡的风景有着很大的差别。阳坡因为常年光照充足,林丰木茂,风景如画,“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古诗里的意象和意境在此处都能找到原型。阴坡则要险峻许多,奇峰突起,怪石嶙峋,一张呆板的脸,一副难以亲近的样子,“老爷山”之名许是因此得来。阴坡和阳坡之间的这种差别,让芝罘岛兼有温柔和肃杀两种风格。与山互为映衬的是水。芝罘岛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风的时候,俏媚可人,难怪左思在《招隐诗》里会这样写:“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晴天的芝罘岛,日出和日落时节最美,当曙光跳脱海平面、缓缓升起的时候,当夕阳挂在山头、渔舟唱晚的时候,芝罘岛沉浸在浮光静影里,美得令人陶醉。而雨天的芝罘岛是什么样子,我只能凭着想象胡乱测度。因为我在岛上停留了两天,一滴雨都没有下。不过,想来也是很美的吧,微雨迷蒙,浩渺烟波,让天地变得更阔、更宽了。

不过,有些人喜欢芝罘岛,多半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芝罘岛是一个有故事的陆连岛。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便曾到此游览,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巡的时候,更曾三次登临芝罘,立石颂德以为留念,这处遗迹现在仍存。另外,塔山景区的三和塔也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烟台最高处;太平庵里更供奉着一些有关儒释道文化的塑像,这个现象放眼全国的名山大川亦不多见。这些古迹吸引着外地游客从岛的南边走到北边,从岛的中心走到一隅。

当我行至婆婆口时,向北望去,有几处礁石,其中一块形似一位年迈的老婆婆盘坐在水中央,当地人称之为“婆婆石”。既然有“婆婆石”,想必还有“公公石”吧,然而我遍寻不见,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原来早前还真的有一块“公公石”与“婆婆石”相对而坐,后来不知是因为被海水侵蚀还是其他原因就没有了,只剩下老婆婆孑然一身,像望夫崖一样在海中苦等。这让我想起沈从文在《边城》结尾处的一段话:“到了冬天,那个坍圮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不由得有些感动,能够得闻这样一个故事,此行便不算虚行了。

或许,与许多知名的景点相比,芝罘岛不算出众,甚至都没有开发完全,然而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就好比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固然令人爱慕,有时却不及寒而不俗的小家碧玉更讨人欢喜。当然也有人说,去海边其实是最无聊的,除了海,什么也没有,可是在海边找一处宁静所在,吹吹海风,看看海景,听听大海的声音,这难道还不够吗?

离开前,在渔家乐偶遇先前那位为我释疑的当地人,便邀其同坐。见我对芝罘岛本土的传说甚感兴趣,他又与我讲起了他从祖辈那里听来的其他故事,说到兴头处,忽然来一句地道的烟台土话。我虽不甚了然,但边吃鲁菜,边听他讲芝罘岛的掌故,分明觉得那些掌故的滋味比满桌的菜肴还要好!

猜你喜欢

半面阴坡阳坡
游泰安地下溶洞有感
阿尔泰山天然林不同采伐坡向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山坡羊
基于CAE模型的船舶舱室自动识别高效算法
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生长状况分析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冀西北阳坡硅藻土矿地质特征及应用前景
有关林线高低问题
拯救半面城
半面妆,一世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