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两个”全国平台努力建设全国林业标杆省份
2017-11-30撰文林云举
■撰文//林云举
积极打造“两个”全国平台努力建设全国林业标杆省份
■撰文//林云举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和“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真抓实干完成2016年目标任务
平原绿化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强势推进。2016年,全省完成平原绿化19.7万亩。全面启动“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完成珍贵彩色树种育苗2546.3万株,新植珍贵树2099.3万株。加快绿化造林步伐,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7.9万亩。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4.19万亩。全面落实中央造林普惠政策,完成造林补贴面积10.28万亩。扎实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认真实施森林抚育重点项目,完成珍贵彩色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20.6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50.88万亩。继续实施珍贵彩色树种赠苗造林行动,赠送珍贵彩色树种容器苗580万株,其中容器大苗360万株。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厅牵头的“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绿化缺失整改工作,完成森林通道建设里程3353公里、面积4.9万亩,全省82个绿化缺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林业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复要求,制订《浙江省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报请省政府转报国家林业局批复。推进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林权流转机制改革,确定临安等10个县(市、区)开展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省评出省级示范性家庭林场40家。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2016年全省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89亿元,累计借款农户28.7万户,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85亿元。探索构建“经营科学有序、管理公正透明”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结合我省实际对加强天然林保护、完善公益林抚育采伐、规范林木采伐审批等作出政策调整。开展现代国有林场创建工作,制订了申报命名办法和评价量化指标,淳安县林业总场等6个国有林场被命名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积极推进庆元等7个县的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取得了初步成效。
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强。全省共办理各类长期占用林地项目1391项,使用林地定额面积4468公顷。依法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全年采伐林木总蓄积154万立方米、占采伐限额的29.96%,采伐消耗逐年减少。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圆满完成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1500万亩,新建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4个省级湿地公园。继续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大江大河源头县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30元提高到每亩35元,公益林管护费用从每亩2.5元提高到每亩3.5元。认真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2016利剑1号”“清网行动”“治爆缉枪”等行动,全省共侦破和查处3054起,其中大要案件34起,有力地震慑了涉林违法犯罪活动。
高效富民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000亿元左右,比2015年增长10.5%。加快培育林业经营主体,全省累计评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50家,联结农户119万户,联结基地406万亩。加快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全省新建木本油料基地9.2万亩,是年度计划的115%。拓展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公布了第一批森林特色小镇27个,命名森林人家35个,培育森林人家25个,启动了一批森林古道建设。加强森林公园保护与建设,全省共新建市级森林公园7处,绍兴、丽水、金华、台州出台了市级森林公园认定办法,5处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管理机构。第9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595家企业参展,成交额47.79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并再创新高。
G20杭州峰会林区安保任务圆满完成。省林业厅成立G20杭州峰会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安保专项工作组,制订并严格实施林区稳定、森林消防和森林公安3套G20安保方案,省政府和省林业厅先后召开15次森林消防、林区治安和专项行动会议,层层签订了森林消防责任书,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森林火灾防控,狠抓林区安全大整治。全省森林火灾大幅度减少,森林消防持续维持历史最好水平,全年仅发生森林火灾83起,受害森林面积261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为1.37次/10万公顷,受害率为0.05‰。涉林违法案件大幅度下降,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5%和95%;山林纠纷成功调解385起,民用枪支弹药全部收缴入库,林区安全生产和危化品整治成效突出,圆满完成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林业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
林业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林业系统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获第六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1项,获第十六届科技兴林奖51项。获得国家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20个,新审定通过降香黄檀母树林等省级林木良种18个。新建国家城市生态定位研究站1个,新增国家林业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7个国家级林木、花卉种质资源库,安吉国家毛竹生物产业基地通过专家评审。建立香榧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套种三叶青、铁皮石斛仿生栽培等“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6.5万亩,辐射13.2万亩。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2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40项、省级地方标准6项,批准立项20项林业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省级共抽检食用笋、木本粮油等2272批次,食用林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100%。
林业基础保障不断强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制订了年度任务书和评分细则,在我省首次启动了森林浙江建设考核。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共筹集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资金23.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4亿元、省级资金18.4亿元,为全省林业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印发了《省林业厅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了“双随机”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营造林工程化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营造林工程化管理的意见》,编制完成森林抚育工程定额,全省专业队伍承担公益性营造林任务达70%以上,招投标项目覆盖面达50%以上。加强基层林技队伍建设,加强林业专业技能培训,继续在丽水开展林技人员的定向培养试点。
生态文化建设有力推进。组织开展义务植树,全省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干部、社会团体等共计2080.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开展“最美鸟类”“最美绿化通道”“最美山峰”“最美峡谷”“最美湿地”等评选活动。推进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创建,台州、金华两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7个、森林城镇47个、森林村庄200个。启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制定《浙江省古树名木五年行动方案》,落实2016年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对第一批树龄500年以上急需抢救保护的2426株一级古树进行重点保护,并建成古树名木主题公园27个。
林业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内法规,开展建党95周年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狠抓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扎实推进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持之以恒反“四风”,并认真组织“回头看”,继续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数量,强化林业重点工作督查和林业项目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林业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改善。
2017年全省林业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新发展理念,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以“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为目标,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统筹保护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强化基础保障,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精准发力抓好2017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加快推进以股份合作和金融创新为重点的林业综合改革。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推进以村(或联村)为单位组建林业股份合作社,按市场机制引进工商资本,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式、合作式、托管式等运作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林农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坚定不移地落实“三权分置”流转机制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及时总结、修改完善管理办法,在全省全面推广流转证发放,切实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在做大做强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林权IC卡”贷款的基础上,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山核桃香榧等珍稀林果预期收入质押贷款,探索开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加快推进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对分散的执法职能进行整合,集中执法力量,把“五根指头”捏成“拳头”,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执法与管理分离。
扎实推进以生态红线管控为重点的林业资源保护。一是全面加强林地规范化管理。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宏观调控,科学分配各级林地定额使用计划,确保全省林地保有总量基本稳定。二是切实加强湿地保护。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分别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三是加强公益林管理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争取出台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争取继续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四是加强天然林保护。积极争取省里配套资金,参照公益林扩面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组织开展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基础性工作,为下一步申请管护资金奠定基础,促进天然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五是稳步创新森林资源监测评价机制。加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数据成果,建立以森林资源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为基础的森林资源本底数据信息“一张图”。
全面启动以“一区两园”建设为重点的资源保护行动。一是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对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域,积极划建自然保护区;新建和待建的衢州千里岗、绍兴舜江源、江山仙霞岭、莲都峰源、淳安磨心尖、东阳东江源等自然保护区,要尽快启动建设和保护工作。二是加快湿地公园建设。依据县级湿地保护规划,加快新建一批湿地公园,特别是平原地区及少林县要把建设湿地公园作为重要抓手,优先抓紧抓好,每个县都要争取有一个以上的湿地公园、每个设区市争取有2个以上的国家湿地公园。三是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启动编制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完善保护利用设施,优化森林公园布局,加快市县级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型、城郊型和平原地区森林公园,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提质增量。
着力抓好以新植1 1亿株珍贵树为重点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一是大力推进1亿株珍贵树行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落实建设任务,有效整合资金资源,制定补助激励政策,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全省完成新植珍贵树2200万株以上。二是工程化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坚持按设计施工、按预算投入、按标准检查,实现营造林的工程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和项目化管理,完成森林抚育补贴40万亩、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备林20万亩以上。三是开展目标树经营工作试点,逐步推广目标树经营,并在安吉、临海、仙居、龙泉、庆元等5个县市开展竹林补植珍贵树试点,采取综合抚育措施,提高木材单株的品质价值,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四是加快松林主动改造步伐。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保护好重点区域、重要地段松树的基础上,加大主动改造力度,降低松树比例,增加珍贵彩色树种,增强森林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
全面完成以绿化平原水乡为重点的五年阶段性目标。
一是实现平原林木覆盖率19%目标全覆盖。推进平原绿化建设,优化市场、完善机制,完成面积11万亩。特别是不到19%以上的市、县,要抓紧向党委、政府汇报,拿出方案、争分夺秒、迎头赴上,确保达到要求。二是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全覆盖。全省目前已有69个县(市、区)已经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17年,全省要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级全覆盖。同时,各县(市、区)要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取到2020年全省有三分之一市、县(市、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是积极探索森林城市群建设。围绕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城市群建设,启动森林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以森林一体化建设为目标,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点、线、面结合,城、镇、村协调,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提升城乡绿化的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以推进三产融合为重点的现代林业经济。一是转型传统产业。深入实施竹产业、木本粮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稳步扩大木本粮油产业规模,加强道路、灌溉等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力争逐步减少竹林面积,扩大木本粮油面积,稳定花卉苗木面积。加快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一产提质增效、二产创新升级、三产引领壮大,推进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建立县、镇、村三级森林休闲养生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森林休闲养生福地。探索森林休闲养生城市建设,在生态保护、产业开发、服务提升、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标准和示范,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创建。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培育森林人家。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支持适合我省实际的林业机械研发和推广项目,加快林业机械化进程,改善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四是拓展营销平台。培育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加快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把“网上林业”与“实体林业”相结合。五是建设现代林场。持续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编制全省现代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在坚守国有林场生态保护红线和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底线的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森林经营方案,加快建设“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的现代国有林场,把国有林场建成我省现代林业发展的样板。
着力加强以低收入农户增收为重点的林业精准帮扶。一是“一亩山万元钱”惠及一批。大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十大科技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苗等林下经济孵化器和高效生态栽培的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一批“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各类项目资金要向这批基地倾斜。二是森林休闲旅游辐射一批。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景观利用,挖掘森林古道资源,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的辐射力,为有能力的低收农户就近创造就业岗位,获得劳务收入。三是护林员聘用带动一批。2016年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资金增加了一元,护林员人均收入将明显提高。各地在充实调整护林员的过程中,要优先聘用既踏实肯干,又有能力从事护林工作的低收入农户作为护林员,让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四是结对帮扶造血一批。要着力完善帮扶机制,组织林业干部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实行科技人员与低收入农户帮扶挂钩,加大低收入农户的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解决山区低收入农户的发展障碍,持续增强造血功能。
着力提升以建设创新平台和标准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运用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发展水平。着力突破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质量效益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和林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林业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建立省林油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对香榧、油茶的食用、药用等精深加工加大研发力度,使我省始终占据木本油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运用行业标准提升品牌效益。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围绕我省林业主导产业、食用林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大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标准整合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的路子来。三是运用“三位一体”提升质量安全。建立起森林食品质量追溯制度、企业诚信机制和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体系,确定一批森林食品开展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合格证试点开展监测。四是运用“互联网+”提升服务能力。织好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技术服务和科技示范“三张网”,加大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把各路专家、科技特派员、经营大户等按照不同产业汇聚起来,打造浙江特色的“林业网上科技之家”,打通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五是运用优新品种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种苗基地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培育一批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和商业化育种企业,鼓励各地以国有林场、国有苗圃、保障性苗圃为基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进植物园等种质资源保育载体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保持我省林业种业领先优势。
切实加强以灾害防控为重点的森林安全建设。一是加强森林消防。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先进装备、信息通讯和队伍建设“四轮驱动”,推进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和引水上山工程,重视消防水车、高压水泵和直升机(无人机)先进装备武装,加快森林消防通信和视频系统建设,完善提高乡镇半专业和村级兼职队伍水平,重点强化20支专职化森林消防队伍,全面提升森林消防综合防控水平。二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保障森林安全。制订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实行分类施策、科学防治,加大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强化乡镇级疫情管理,建设一批有亮点、可借鉴、能推广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示范乡镇。三是常态化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加快警务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林区警长制”,构建情报共享、防控联动的林区治安防控机制,以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为重点,持续开展“四清四打”专项行动,紧盯大要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现场查办和典型通报制度,全面推进平安林区建设,全力做好关键时期林区社会面管控,加大历年山林纠纷积案的调处力度,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林区持续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以保护古树古道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建设。一是切实保护古树名木和森林古道。组织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五年行动,全面完成普查任务,推进古树名木保险制度、认养机制和挂牌保护等工作,绘制“浙江省古树名木地图”,树立一批古树名木的保护样板。加强森林古道景观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编制森林古道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分类保护办法,建立保护、管理和利用的长效化制度。二是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古树古道等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打造一批古树名木的主题公园,建设一批森林古道的文化精品,加强森林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建设,继续抓好省级生态文化基地遴选命名工作,争创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打造生态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三是加强林业科普和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古树古道、“一区两园”、生态文化基地等的科普示范作用,加强林业科普宣传,重点做好农民林业科技普及和青少年林学知识普及,继续推进科普基地评选和科普大本营活动,更好地让林业科技惠及千家万户。积极组织多种森林文化节和“关注森林”活动,开展“最美赏花胜地”评选,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提升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
●节选自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