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高节竹:“黑笋变白笋”畲民们的致富“秘笈”
2017-02-13撰文江志标朱玲
■撰文//江志标朱玲
桐庐高节竹:“黑笋变白笋”畲民们的致富“秘笈”
■撰文//江志标朱玲
来到杭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桐庐莪山畲族乡,你就会觉得心旷神怡。这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一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翠竹满山遍野,农家屋舍掩映于浅翠浓绿之中,连绵的万亩高节竹林不仅让畲乡四季如春,还敲开了畲民们致富的大门。
村民无心插柳政府有心栽花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因为山多地少,原有贫困人口相对较多。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他们发现莪山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竹子的生长,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宝。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当地政府发动畲民尝试竹子的种植。从上世纪60年代有少数种植竹子的农户,到80年代自然扩展,再到90年代在杭州市市长绿化点的推动下,竹子种植开始快速发展。随着高节竹面积的不断扩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莪山也成为有名的高节竹之乡,高节竹也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具有竹笋产量高、品质佳、加工性能好、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浙江杭州、湖州等地广为栽培。高节竹笋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较雷竹、毛竹迟,因而竹笋价格总体偏低,导致竹林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节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特别是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高节竹笋的价格跌至冰点,仅为0.2元/斤,大量的鲜笋烂在山上或倒进垃圾桶,极大地挫伤了竹农的积极性,导致部分竹农毁竹砍竹。针对这一情况,林业技术人员疼在心里,并一直在做努力,希望通过各种技术措施能够提高高节竹笋的效益。
一次机缘巧合,莪山乡的村民造新房,挖地基后的土没处堆放,就将其倾倒在路边的高节竹林里,没想到第二年长出来的高节竹竹笋笋壳由黑色变成了白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味道也更鲜美了。白嫩嫩的高节竹笋一到市场上就特别受欢迎,收购价格一路攀升,最高能卖到7-8元/斤,比“黑笋”平均1元/斤的收购价翻了好几番。
这是一次偶然的个案,但是桐庐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却上了心。自2010年开始,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的林技人员和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陈双林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科技人员,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竹笋的大量需求,根据高节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开展合作攻关,经过5年多的精心研究和试验,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并且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以科学的立地选择、林分结构调控为基础,科学选用适宜的客土、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覆土厚度,配套相应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开展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生产,该技术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经营,出笋期比原来延长15天左右,竹笋的适口性和笋个体重量明显提高,竹笋品质明显改善,如明显改善了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增加了香味和甜味,减少了酸涩味和粗糙度。通过这种技术措施提供的高节竹笋,产品价格高,市场收购价每公斤在10—20元。此外,该技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健康、营养、富含粗纤维的食品,为食品产业的安全繁荣发展,推动我省竹笋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带动我省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看到这一情况,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技术会商和指导,并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和省林业科技推广资金项目就有《高品质竹笋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高节竹覆土延出高效培育技术示范》等,目前已在桐庐莪山建立了示范基地1000亩,辐射推广了2000余亩。
科技支撑竹农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这项技术使许多林农尝到了甜头。莪山乡新丰村叶荣法农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人口4人,经营着高节竹面积19亩,目前已有覆土白笋经营面积4亩。从2012年开始,该示范户就在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和莪山康源菜竹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下,实施覆土白笋经营,2014年产白笋1332公斤/亩,2015年产白笋835公斤/亩,年均产白笋1083公斤/亩,平均销售价格12元/公斤,亩年产值12996元,年均收入(毛收入)近5.2万元。除去较常规培育高节竹林增加客土运输、搬土用工和肥料等投入5480元/亩,合计投入成本7100元/亩,净利润5896元/亩,比常规培育高节竹林增加了利润3358元/亩。如果按加土一次保持3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白笋”生产效果,以3年平均分配加客土的增加投入,则利润更为显著。
莪山乡新丰村蓝增华是个“后来者”,但受益却不减。他家庭有4口人,经营高节竹面积9亩,目前已有覆土白笋经营面积3亩,该示范户是在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和莪山康源菜竹专业合作社前期建立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下,开始实施覆土白笋经营的,2014年覆土面积为0.68亩,2015年又增加了覆土面积2.3亩。2015年产白笋1018公斤/亩,平均销售价格12元/公斤,亩年产值12216元,年毛收入达3.6万元,经济效益(利润)达到5116元/亩,较常规培育高节竹林增加利润3298元/亩。初尝甜头后,该示范户打算2016年从其他农户处流转高节竹林30亩用于开展覆土白笋经营。
这样的实例在莪山少数民族乡数不胜数。2016年挖笋季节,在忙碌的竹林脚下,一位慕名前来的外地老板边忙着收购装袋边说:“这里的白笋口感好,在萧山、上海等地非常受欢迎,我每年挖笋季节都来这里收白笋,每天的收购量有两三千斤呢。”一位正忙着挖笋的村民说,他每天能挖100多斤白笋,收购价格是3元/公斤,过几天,价格还要提高。据该村民介绍,目前他只有这几分地的竹林做了覆土,他得赶紧把其他能做的竹林地做起来才好。
桐庐康源菜竹专业合作社社长廖营忠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普通高节竹的出笋期一般在4月20日—5月10日,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约0.3万元,而通过覆土后的高节竹出笋期虽然迟了10天,产量也未大幅增加,但是品质好、收购价格高,每亩收益高的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扣除每亩的人工费0.5万元,每亩纯收入有1万元。廖社长说:“现在老百姓积极性都很高,大伙都想扩大高节竹林覆土的规模,但是山高路远交通不方便的竹林很多,如果林业部门能够在林道建设上加大扶持,竹农的收入会大幅增加。”
掌握关键才能锦上添花
“黑笋变白笋”不是加层土就能成功,覆土厚度和时间、竹林选择、控鞭、施肥等都会影响白笋的产量和质量。桐庐县林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已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垦复控鞭、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等。
桐庐县林业技术人员说,关键要选择具有丰产结构,坡度20°以下,交通便利,土壤深厚、疏松、水肥条件好的竹林;覆土的客土为红壤或黄壤,团聚体结构好,不用沙石土、泥沙土,要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根)等;覆土后前2年进行每年2次的林地垦复控鞭;施肥要施4次肥:覆土肥、笋前肥、新竹抽枝长叶肥、笋芽分化肥;还要进行轮作:竹林覆土白笋栽培3年后,要按自然笋栽培措施培育3年,才可再进行覆土白笋栽培。
随着互联网的强劲东风,桐庐县林业部门希望借助“互联网+农业”将“白笋”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竹农获得更大实惠,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在餐桌上品尝到高品质的白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