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绿色酒店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11-30陈亚南

绿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星级建筑节能海南

陈亚南,陈 丽

(海南建筑园林工程公司,海南 海口 571000)

1 引言

2009年1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海南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1]。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南省政府把推进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加快建筑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2]。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建设量,近年来海南重点建设的星级度假酒店、酒店式公寓、疗养基地等带来7969万m2建筑面积增量,给海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3]。海南大力应用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是贯彻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态保障。绿色酒店建筑的应用和推广符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绿色酒店建筑评价将为酒店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为第三方和消费者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行业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探讨发展绿色酒店建筑的影响因素,对于海南绿色酒店建筑评价的实施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 酒店建筑特征的影响因素

2.1 能耗情况

调查显示,公共建筑用能强度普遍高于民用建筑,而酒店建筑是公共建筑仅次于商场建筑的用能大户[4]。酒店建筑能耗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给排水、电梯、办公、餐饮等。由于要常年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酒店暖通空调系统几乎全年运行,暖通空调和照明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用电量的65%左右。由于酒店 24 h为客人提供循环热水,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也普遍高于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约占总耗电量的17%左右。电梯作为酒店的重要运输工具,使用率较高,电耗量也较大,约占总耗电量的9%左右[5]。

2.2 结构功能

从酒店的内部空间结构来看,包括前厅大堂、餐厅、客房、会议室、宴会厅、洗衣房、康体中心、员工办公区、生活区、后勤区等前后场空间。不同布局、不同空间结构的设施设备运营时间各不相同;不同主题、不同规模酒店的餐厅、客房、洗衣房、商务中心等建筑和设施的数量也不相同。因此,合理设计酒店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功能、空间出入口、动线组织,对于酒店建筑的用能系统分区、室内交通能耗、土地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品质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2.3 运营条件

不同星级酒店的设计标准不同,导致酒店星级越高,能源消耗量也越大。不同星级的酒店建筑,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接待设施配套、公共区域面积比例、客房面积和数量、套房数量比例、房间人均新风量、感官舒适度等方面。五星级酒店一般要求有游泳池、健身中心、桑拿浴、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等齐全的休闲娱乐接待设施,对客房面积和客房数量、白金五星级酒店对套房数量和比例都有较高要求。五星级酒店房间新风量比四星级高20%左右,比三星级高30%~40%[6]。五星级酒店对外观造型、装修装饰、灯光设计、温湿环境等感官舒适度指标也比其他星级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较高的接待标准都增加了相应的能耗水平。

2.4 运营时间

酒店运营往往是全天候24 h甚至是全年365 d无休,需要全时开启空调、热水、公共照明等系统。酒店大堂、餐厅尤其是客房等空间,即使是在没有客人使用时,也必须开启空调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体感舒适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酒店需选用高效、节能、变频的中央空调系统。酒店外部全域、外墙、大堂、楼道等公共区域有的需要24 h保持照明,给酒店造成高昂的电费成本负担[7]。

2.5 运营管理

第一,酒店普遍制订了节能管理和节能减排的制度,但这些制度流于表面,制度设计方面不够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第二,多数的酒店一线员工没有受过节能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缺乏相关的意识、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一些酒店建筑和设施设备如围护结构、中央空调、照明、变配电、电表、生活用水等部分,在规划、设计、安装之初就缺乏对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的考虑,导致在实际运营中产生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2.6 客源市场

酒店建筑所服务客源市场的具体类型、活动规律和行为偏好,对酒店建筑的能耗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客人是酒店服务产品的消费体验主体。酒店服务产品特别是高星级酒店服务产品中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奢侈性等要素导致了酒店建筑巨大能耗的产生[8]。因此,酒店客人的行为方式和消费偏好决定了酒店客人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水平,也决定了酒店建筑能耗水平。一些缺乏节能意识的客人,超负荷使用照明、空调、自来水和热水,对设施设备的不规范操作等大大增加了酒店建筑不必要的能耗负担。

3 海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3.1 气候温度

海南岛处热带北缘,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海洋气候特征。海南岛日平均气温超过10 ℃,海南气候四季如春,冬季吸引众多内地居民前来避寒。温度是影响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的重要指标,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感,长夏无冬的温度条件决定了海南酒店建筑没有冬季供暖需求,但将在一年很长时间提供冷气服务,制冷期达10个月以上[9]。

3.2 太阳光照

海南漫长夏季的直射阳光会产生较高的太阳辐射热,使室内气温过高,降低人体的热舒适性,阳光直接照射还有可能引起眩光,加快室内物品老化、退色和变质速度,甚至因阳光照射引起火灾,从而对酒店建筑围护结构遮阳及热工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在海南酒店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地采光纳阳、利用光伏发电,采取措施进行遮阳和隔热设计,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和过多的太阳热辐射[10]。

3.3 降水分布

海南岛四面环海,夏季常受北部湾、南沙和西沙群岛生成的热带气旋影响,全年季风变化明显,台风和热带风暴频发,且台风季节时间跨度长。海南降水丰沛,但降水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在规划设计酒店建筑时,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需降低地表径流量,避免雨水聚积影响交通;缩短雨水径流途径,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 加大雨水渗透量。强调对雨水、海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应用。另外,在酒店选址时,基址应选择在山脊、山背、山腰等山势较高、容易排除积水的地段,采用坡度较大、出檐深远的屋顶形式。

3.4 风向风力

海南岛位于信风带和季风区,四面环海,中部为五指山,受信风、季风、海陆风、地形风共同作用,风速较大。尤其是海南岛西部、北部、西南部、年平均风速大于3 m/s,并在强太阳辐射和城市效应作用下,空气的对流、乱流运动较强。这将有利于海南酒店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此外,在迎风区由于通风条件良好,酒店建筑布局可相对较自由,而背风区由于风速较慢,通风条件较差,需要合理组织建筑布局才能够营造出宜居的建筑风环境。

3.5 植被覆盖

海南酒店建筑在选址时,可尽量选址靠近植被绿化密集的区域,注意保护原始植被的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绿色植物挂带、种植屋面植被和屋顶花园等方式,提高建筑局部绿化率,实现自然降温。考虑到海南岛是远离大陆的独立岛屿,生态环境脆弱,为避免污染、保护环境,不倡导建材生产的本地化,就地取材的半径应将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的500 km拓展到800 km。此外,海南中部山地原生态热带雨林密布,植被种类多样、空气含氧量高,拥有层峦叠嶂、奇石怪洞、河流瀑布、珍稀动物等多种自然生态景观资源[10]。以热带雨林环境为设计背景,并且加以保护,可提高海南酒店建筑的绿色生态性。

3.6 本土文化

海南黎苗回汉等民族的多彩文化往往成为酒店建筑设计的主题元素。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海南官方和民间都在积极吸收全球各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勒比海、地中海、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具有热带海洋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元素都可为海南酒店建筑所用。海南本土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学习,必将促进海南酒店建筑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客人文化体验需求。

4 海南酒店产业的影响因素

4.1 数量规模

过去10年海南酒店整体供给强劲增长,但星级酒店数量呈下滑趋势。部分精品酒店不符合星级酒店评定规则,无法融入星级评定系统。部分酒店考虑到中央八项规定政策执行导致市场环境改变,参与评定星级并不能为酒店带来更多客户,甚至会成为政府采购的阻碍,因此不参与酒店星级评定。一些现有的星级酒店由于缺乏竞争力,纷纷停业翻新或退出市场,导致星级酒店数量持续下降。

4.2 空间布局

海南各市县酒店接待情况参差不齐,酒店等住宿设施,特别是高星级酒店超过7成集中三亚和海口两个大型旅游度假城市,各地发展不平衡。三亚酒店已成为我国度假酒店行业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是内地豪华酒店的最集中地区。海口在中高端酒店数量上落后,但在快捷连锁酒店数量上却是三亚的3倍。万宁、琼海、陵水、文昌、儋州和保亭酒店都有一定接待量,其中,文昌、陵水、保亭近年来酒店供给大幅增长,但与海口和三亚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客房体量较小的小型宾馆、旅馆、公寓式酒店等住宿设施占整体市场近80%的份额。在乐东、临高、屯昌、白沙等欠发达地区占90%以上。

4.3 产品结构

第一,产品业态。海南酒店多为海滨度假村和城市商务酒店,产品类型单一,与之类似的是海南旅游景点主打海景旅游。第二,产品档次。中高档酒店成为海南酒店的重要类型。第三,产品规格。近半数新增酒店属于100~299间客房酒店,是新增酒店主流。

4.4 经营状况

其一,经营方式。海南中高端酒店历来以自主经营为主。绝大多数国际品牌酒店为大体量的新建酒店。第二,客源结构。海南酒店90%以上客源为国内游客,使海南酒店呈现季节性明显,人均消费增长缓慢的问题。第三,客房入住率。不同档次酒店入住率差距主要源于酒店产品品质的差异。第五,酒店收入和成本。客房是最主要收入来源。海南酒店客房收入比例大致与其星级成正比,主要由于不同档次酒店的定价能力不同[11]。

5 海南建筑产业的影响因素

5.1 建设特征

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步伐,有较快的成长,集中表现在海南省的年建筑建设量快速增加。海南省既有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各占一半,其中,公共建筑的类型以酒店建筑居多,酒店类建筑面积约占公共建筑总面积的46%,办公建筑和商场类建筑的比例分别为15%和14%[3]。因此,酒店建筑、办公建筑和商场建筑是海南省主要的公共建筑类型,其中酒店建筑比例最高,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定位相契合。

5.2 建筑用户

夏季海南居民首选的缓解热环境方式,根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使用空调、使用风扇、开门窗通风、使用手摇扇、减少衣着、洗澡、喝冷饮、午休8种方式,但后5种方式使用比例较小,仅占不到2%的比例。而耗能较高的使用空调和电风扇的比例占调查样本的92%左右,给海南夏季节能减排和电力供应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大力提倡开门窗通风这一缓解热环境方式,并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释放建筑体内所储存的热量,为室内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

5.3 管理政策

第一,管理体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具体负责全省的推进建筑节能的工作职能,设置“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建筑节能的日常管理工作。海南省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的规划包括公共机构节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能源发展和低碳制造业4个方面,从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绿色建筑试点项目、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应用和推广进行规划。第二,管理制度。包括建筑节能的全程监管、评价标识与公示、推广淘汰执行、示范试点制度等4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全程监管制度;二是建筑评价标识与公示制度;三是相关产品、技术和标准的推广、淘汰和执行制度;四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示范试点制度。作为本领域工作的常用做法,通过海南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试点,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三,标准体系。海南省先后出台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质量、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先进技术、建筑能耗限额、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施工等相关主题的规范标准达21项。内容基本涵盖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测评、运营管理、新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基本形成了海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然而涉及绿色酒店建筑的规范标准相对较少仅有两项,与海南酒店行业的高耗能现状无法适应。

6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从酒店建筑自身特点、海南地理环境特点、海南酒店产业和建筑产业发展4个方面,对海南酒店行业实施绿色酒店建筑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由于受酒店建筑结构功能、运营条件、运营环境、运营时间、运营管理和客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能耗高是酒店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对海南酒店产业的建筑节能和绿色酒店建筑打造产生了重要的约束和决定作用。第二,海南长夏无冬的气候条件、漫长的夏季直射阳光、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增加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迫切性,而充沛的太阳能资源和风力资源、较高的植被覆盖、丰富的本土文化,都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海南酒店产业容易扩张的数量规模,高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客源入住时间的不均衡,以五星级高端酒店为主的业态,和酒店普遍追求多房间、大面积的趋势,都对酒店节能环保提出了严峻挑战。第四,海南以酒店建筑为主的公共建筑结构、建筑用户严重依赖空调的解暑降温偏好、绿色建筑管理体制对酒店建筑关注的不足,都增加了在海南采取绿色酒店建筑技术的迫切性。因此,积极开展绿色酒店建筑评价、大力推广绿色酒店建筑理念和技术是海南酒店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保障。

[1]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 海口:海南省人民政府,2010.

[2]单憬岗,谢 曦. 海南将打造绿色建筑示范省[N]. 建筑时报,2010-07-15(1).

[3]尹 波,许杰峰. 海南地区建筑节能重点技术与工程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4]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赵思香.酒店业推行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6]周伟业,彭 琛,刘 珊,等. 酒店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J]. 建筑科学,2015,31(10):31~37.

[7]郭坤洋,汪 江. 酒店建筑能耗研究[J]. 住宅科技,2015(4):35~37.

[8]宋 凌,李宏军,张乐然,等. 《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研究[J]. 建设科技,2014(6):80~86.

[9]顾 文,谭洪卫,庄 智. 我国酒店建筑用能现状与特征分析[J]. 建筑节能,2014,42(6):56~62.

[10]李凤珍.适应热带雨林气候的海南山地酒店设计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浩华资讯.海南旅游饭店业发展报告[R].海口: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

猜你喜欢

星级建筑节能海南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几点思考
砥砺前行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对建筑节能与暖通施工关系的探述
唐DM 智联创享型
新高尔夫 1.4T DSG舒适型
大指挥官 2.0T四驱臻享版
风行T5 1.5T CVT 230T智享型
海南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