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11-30戴亦军

绿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管理

魏 华,陆 玲,戴亦军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 引言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场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诸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因此各级应高度重视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1]。

2 当前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防范意识有待增强

安全意识薄弱,是制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瓶颈,意识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2]。据统计,98%的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并且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又占到90%以上。有的思想麻痹,心怀侥幸不把安全当回事,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有的对反复强调安全出现“安全意识疲劳”,对上级三令五申查找隐患、限期整改,要么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要么敷衍了事、草草应付。有的师生平日里工作、学习、生活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缺乏,甚至根本不会辨识隐患、防范风险。

2.2 管理制度落实有待加强

分析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原因,大都有“规章制度不落实”这一条。近年来,虽然各级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制度缺乏检查监督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有的管理责任不明晰,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甚至出现多个部门都抓实验室安全管理,但一旦遇到涉及实验室安全的重大敏感事项甚至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大量“分界线”、“结合部”的工作无人问津。有些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超负荷运转,但是与开放实验室相配套的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相关安全保障措施也没有及时跟上。有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各类仪器操作规范性不高,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权、利”规定也不够详细具体,致使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2.3 实验耗材及废弃物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高校生物学科领域广泛使用化学药品,许多属于危险化学品,但高校实验室目前在危化品的购买、存放和使用管理等方面还不够规范。

有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剧毒麻药品和易制毒制爆药品的采购,但对其他药品试剂关注较少,同时对试剂的使用和流向监管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的实验室药品试剂和耗材购买采取实验室自购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购买程序,更为方便,但造成了监管上的疏漏。有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明确标记危化品的种类、危险等级、禁忌关系、和存放方式,对于危化品需要分开存放、毒品需要双人保管领用、易燃易爆危险品需要设专用库房集中存放等,没有做到严格执行。有的在剩余化学危险品存放和处理、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的分类和妥善处理,以及大量一次性塑料制品产出的废弃物等方面的安全处置工作不够细致到位,留下安全隐患。

2.4 基础建设投入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校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实验室仪器和设施、实验项目、科研项目都有相应增加,实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更新,但相比之下,安全设施基础建设的投入没有相应匹配跟进。

有的实验室存在着用房紧张、房屋建筑结构陈旧、安全设施不规范、不配套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甚至有的实验室因场地不足,不得不将实验设施设备放置在楼梯、楼道等消防通道区域。有的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有的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存放危险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有的没有安装火灾报警系统;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毒、防烟的呼吸器具等。

3 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3.1 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安全条件

做好基础性工作、完善安全基础设施,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3]。筹备实验室建设,应高度重视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切实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要结合实验室的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专业化设计,高度重视水、电、网、汽、通风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同时要预留通路,预置带宽,为后续扩容增量提供便利安全条件。平时使用管理,要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各类实验仪器现场布置合理、整洁卫生,各类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各类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同时,应定期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耗材和消防器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实验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大力提升实验室建设、大型仪器采购、线路改造等工作的专业化水准,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可靠。

3.2 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

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具体工作入手,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管理标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链接、层层落实,确保处处有规范、样样有规定、件件有标准。严格实验准入制度,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建立实验设施设备操作使用培训制度,结合新教师培训和新生入学等时机,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确保只有培训合格,才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操作使用仪器设备,实现标准化操作。强化试剂药品耗材的采购和使用跟踪安全管理,分类放置实验试剂,剧毒、放射性物质存放在指定地点,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所有试剂的使用要记录在册,严格试剂使用和流向管理,强化废液废水处理规范,设立生物垃圾专用箱和动物尸体回收库,严防生物病菌、病毒传播。严格检查机制,始终把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采用师生自我查、专业人员对口查、领导机关普遍检查和季节转换、阶段转化拉网式排查等形式,做到常抓常查,勤督勤导,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3 建设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是社会和个人在安全方面的意识、观念、法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没有安全文化的理念,事故会一个接一个,永远纠缠于事故处理中。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坚持“全员额进入、全方位渗透、全过程监管”,持续深化安全教育,特别是突出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安全教育,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坚持把安全文化融入师生生活,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方式,把安全文化作为主题,让师生在活动中打下深刻烙印,逐步形成科学的安全文化观。大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灯箱、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媒介传播安全理念、宣讲安全常识,开展“个人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我尽责”活动,采取印在本上、挂在墙上、贴在桌上,让安全警言警句无处不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谋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抓安全”的浓厚氛围,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4]。

3.4 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应急预案

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有时会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把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作为一项保底工作抓紧抓好。玻璃割伤的应急处理,如果为一般轻伤,应及时挤出污血,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玻璃碎片,用蒸馏水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如果为大伤口,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使伤口停止流血,急送医务室就诊。烫伤的应急处理,一般用浓酒精消毒后,涂上苦味酸软膏,切勿用水冲洗,视情况送医院治疗。酸液或碱液溅入眼中的应急处理,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用洗眼杯或将橡皮管套上水龙头用慢水对准眼睛冲洗,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急送医务室。中毒的应急处理,溅入口中而尚未咽下的应立即吐出来,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急救,若吸入气体(媒气)中毒,将中毒者搬到室外,解开衣领及钮扣,呼吸新鲜空气。若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触电的应急处理,及时关闭电源,再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意外事故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无法准确预测,必须把各类应急处置工作想细,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并有选择地组织演习,从而全面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

4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注意把握的问题

4.1 着力推进实验室管理队伍专业化

优秀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团队,是实验室得以安全运转的保证。设立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通过岗位培训、送学培养、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大实验室管理员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着眼激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内在活力,紧贴实验室管理岗位实际,建立健全相应人才考核选拔选用制度,做好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各方面保障,确保实验室管理队伍能安心岗位、尽职尽责,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2 着力推进实验室设备管理规范化

各类实验仪器、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避免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要紧贴生物实验室各类设施设备类型多、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名称、房间号、防护级别、安全责任人及电话、所在建筑物位置、总面积、主要实验活动内容、实验设备等进行汇总备案;定期登记洗手池、洗眼器、喷淋器、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箱、灭火毯、灭火器等配备情况;定期检查气罐、通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等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保养与维修日期等,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4.3 着力推进实验室管理责任明晰化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领域多、范围广、人员多,必须要建立明白清晰、健全完善的责任体系[5],让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任务的各相关单位和人员都明晰责任,明确任务。要紧贴自身实际,坚持全方位、全覆盖、零容忍,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管理部门、实验室、课题组”四级管理组织构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将实验室安全责任明确到实验室的每一名人员、每一个房间和每一台设备。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6]。

5 结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防患于未然。要坚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室的超前安全防范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坚决防范和避免各种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师生员工安全,确保高校安全稳定。

[1]曹 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

[2]周 健,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3]张惠芹,周骥平,周 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236~238.

[4]张春平,陈 勇,吕宏伟.实验室建设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5]闫 琼,张海军,刘元朋,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230~233.

[6]冯新玲,陈科力,李 娟.龙蔓藤茶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7~69.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管理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