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特征和预期实效认识
2017-11-29徐海燕张立娜
徐海燕 张立娜
摘 要:一体化教学的本质是工学结合一体化,体现为教学环节、功能手段、角色定位和学材、教材四种一体化过程,是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再博弈的必然结果,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名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特征 预期实效
一、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特征认识
(一)本质认识——工学结合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的本质是工学结合一体化,即工作环境和学习情境的结合,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结合,但是,它并不完全排斥理论、技能一体化,只是将其狭义的内涵拓宽为广义,體现为四种一体化过程。
1.教学环节一体化。工学结合将实实在在的工作流程纳入课堂教学当中。甚至将材料设备、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形式都明确写入具体工作任务描述当中。教学环节也就由原有的割裂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改成了系统的、整合的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体现了教学环节的一体化过程。
2.功能、手段一体化。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岗位技术工人,使其能够迅速上岗顶位、缩短实习和就业初期的技能重学和师傅指导时间。培养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工厂化、工作过程的导向化和学习过程的岗位化。通过工作和学习情境的结合和深化,职业教育的功能和手段形成了趋同,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和直接,教学效果也更为可期。
3.角色定位一体化。教育形式经历了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趋同者,教师主动填鸭,学生被动受嗟来之食;在一体化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工学结合一体化中,教师和学生都同时具备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身份。教师要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具体工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体现导的责任,同时要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承担演的义务;学生通过学材-工作页的引导,在很多时候要自导自演、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者要上演职教领域的现实版无间道。只是教师以导为主、以演为辅。学生正好相反。
4.学材、教材一体化。以往的教材主要为教师设计,学生被动适用。一体化教材主要为学生设计、教师适用。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工作任务分列、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和一体化课程的转化等步骤,凝结“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反馈”的工作任务导向思路,既是教师教学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材,颠覆了原有教材分章计节、任务割裂的撰写方式,彻底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终于有了自己适用的学材,学材、教材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和真正的适用。
(二)度的衡量——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再博弈
1.内容广度的回调。同传统教学相比,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工作过程导向和任务引领,完全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当中,具体的工作任务严格对应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加之课堂训练的常规化和增强化,就将传统课本当中过于晦暗的名词内涵、过分细广的分类和艰深的原理性知识进行了瘦身甚至直接砍掉,回避大而全、追求小而精,虽然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工学结合中的每个具体工作任务却自成体系,完整回环。使教学内容更为严整、更具操作性、更易增强课效。
2.内容深度的凸显。最近以来,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逐渐向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发展,提倡适度,却因为教材选用的匮乏、教师把握的因人而异和教学方式的不适用等原因无法实现。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根本介质——学习任务设计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学习任务情境描述为例:描述要具备工作流程和价值体现两个方面,在工作流程描述上,应具备4W+1S:即what(做什么)、who(由谁做)、when(时间)、where(地点)和1s:standard(质量标准),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在价值体现上,应交代清楚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教学价值、生产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方法价值等,上升到收益高度。小任务、深挖掘、大价值,工作任务具体系统、价值描述可见可期,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等关键问题,做到目标明确、操作有序且信心满满。由此可见,传统教学内容有些深不易学、有些浅而无用,一体化教学却由浅掘深、做浅意深。实现了教学内容深度的凸显。
二、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预期实效
(一)学终有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工作页的开发立足真实、具体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依托学生的成长背景。如简单数控加工常以“擀面杖”作为学生完成的第一个工作任务,简单易操作,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实施了包含接收任务、指定方案、实施加工、总结拓展为流程的任务阶段,从而经历了自学、提炼、总结、反思等思维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飞跃,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为学生技术升级和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者无虑——教师压力的有效释放和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
现在的中职教师,尽管辛苦的备课,认真的组织课堂,绞尽脑汁的设计互动,仍苦于上课曲高和寡、学生少有参与。而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是真正的工作情境,真正的互动,必能引发真正的效果。尽管学生被动进入半工作状态,却能在这种氛围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完成教师事先设计的戏码。见此情景,教师也能融在其中、乐在其中,成就在其中。为其他环节的教学积蓄信心和勇气,实现了教师压力的有效释放和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
(三)校享其效——学校塑造品牌、提高档次的便捷路径
准确具体的职业定位、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资源、机制的有效保障、教师观念的正向转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动提升等等的合力,能够彻底打破学生低水平就业、就业后离职率高、晋升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招生低迷、专业发展停滞、学院前景堪忧的恶性循环。提高办学档次,拓展品牌效应、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 杨爱群.国外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08
[2] 高亚平安月辉高洁郭孝辉.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
作者简介:徐海燕 女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高级讲师 长期从事经济与法律研究与教学管理。单位: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大庆技师学院)
张立娜 女工学学士,工程硕士,高级讲师 长期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单位: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大庆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