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合作与探究教学设计的思考
2017-11-29江夏燕
江夏燕
摘 要:合作与探究学习是实践证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活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活动内容的设计。文章以《教学大纲》和课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學科素养为目标等五点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设计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活动内容。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与探究;内容设计
合作与探究学习是实践证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活动,是新课改以来大力倡导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合作与探究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形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合作探究什么,于是,这也成为教师开展此活动前首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结了以下几点:
一、以《教学大纲》和课标为依据
《教学大纲》和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前要充分学习《教学大纲》和课标的要求,避免“跑题”、抓错“重点”的现象。开展合作与探究教学活动时也不例外,要特别注意紧密围绕课标要求,设计探究内容。在一次听课研讨中,授课老师根据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巧妙地设计了学生课前组成小组参观广州起义博物馆、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广州图书馆等活动,然后在课堂上提供了广州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系列数据,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这种课堂内外相结合、小组合作实践和课堂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史料开展历史研究的能力。
二、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
合作与探究是学习活动的形式,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开展,但每一门学科的活动内容却各不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师设计合作探究内容时应重点在培养学科素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利用史料开展历史研究的能力。如教师设计“本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路线研究”的实践活动时,引导学生首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其次要结合当地的交通、饮食等基础设施深入探究,再形成路线设计方案。为了更深入了解历史,学生又把当地历史放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查找更多史料,对历史现象追根溯源。这个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巩固和运用历史知识,形成历史网状思维和学习历史研究方法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具有良好效果。
三、以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为核心
高中生的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设计合作与探究任务,尤其是设计课堂上的活动任务时,首先要紧扣学习重点,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为出发点,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以辅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为目的,教学的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学生理解不好,将成为以后学习的障碍,因此,利用好合作与探究活动辅助学生攻克难点是有效的方法。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全单元共有三课时涉及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授课让学生识记知识点将十分枯燥。如果把单元整合,利用合作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选择科技、文学或艺术等古代中国文化的其中一至两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探究古代中国科技文艺的发展根源,分析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中期交流、结题汇报,形成小论文、资料汇编、系列图片展览等成果,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更牢固地掌握教学重点。
四、以合作探究的活动条件为基础
合作与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开展,但是探究条件和环境不同,设计的探究内容应有所不同。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与研究的条件,同时,又应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研究活动做出调整。例如,在课堂上的合作与探究活动受时间和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学生拓展的空间受限,探究的内容则要以当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中心,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为目标,不宜离开课本太远,不宜作过多拓展。
课外的合作探究活动则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观念,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作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和生活开展实地考察、名人访谈、历史古迹参观等活动,真正走进历史发展的长河,走进历史的探究活动中。
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
普通高中的学科教学均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大班教学为主要形式,人数一般在40人左右,教师设计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水平的梯度,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尽力避免合作学习中“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把一个探究问题分解为几个不同难度的小问题,让学生尽可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保持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例如,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社会上的不同势力使历史发展线索错综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也是历年来各类考试失分比较严重的板块。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中国民主主义发展”这个范围比较大的探究问题分解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等专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探究,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分解“大问题”为“小问题”可以降低学习难点,逐步形成历史发展脉络,把各条脉络根据时间轴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历史的网络,形成了历史的网状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