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手机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2017-11-29邓志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游戏

邓志勇

摘 要:手机大规模进入校园后,从特定角度来讲,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和手机争夺学生的过程。本文基于案例和笔者的工作心得,尝试用先堵后疏的方法降低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手机网络;初中;班主任;游戏

吃饭、睡觉、打“王者”……当下年轻人戏谑玩手机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德国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花3小时使用智能手机。当然初中生也属于这“三小时”大军的一部分。《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显示,初中生拥有手机的达77.8%。笔者所带的班虽然在农村学校,但也有大半学生拥有手机,而且不乏新款手机。以潮水之势进入校园的手机,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为急需攻克的难题。

一、手机给班级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1.手机使用不当会引发公众事件

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或老师们的无心之失,如果被学生用手机拍照或拍视频发布到网上,经过网络呈几何级数地放大,小矛盾或无心之失也会形成公众事件。笔者所在地区的某中学发生过类似的事例:有两个女同学在班里打架,有围观的同学用手机拍成视频,取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在微信上转发。短短的时间内,班主任还没来得及把事情经过了解清楚,该视频就已经在本地社区网、微信群、QQ群传开了,点击率快速上升。本来班主任可以处理好的打架事件,至此变成公众事件,校领导和政府相关领导不得不出来澄清事实。即使这样,这件事仍给学校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也给当事人和当事人的班主任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在百度搜索“初中生打架视频”,可得到7 710 000个相关结果。可想而知,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2015年5月,网友发布三张照片爆料上海某“最霸气女老师”带学生出游,身后有一背书包男生为其打伞。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开,连中央电视台和bbc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上海市教委迅速展开排查,责令其他学校自查整改。不过事情很快反转,媒体后续报道“这位女老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孩子是自愿为老师打伞”。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老师在记者面前泪流满面,检讨自己,并求网友不要再评论攻击小朋友。拍几张断章取义的照片,定格几个动作,花少许流量,便让上海市教委紧急排查,其他学校立马整改,女老师饱受网民的声讨——当然还有诸多网民的“狂欢”。在手机泛滥的年代,谁也不知道哪天會成为“网红”,恐怕谁也不想当这种“网红”。

2.以手机为导火索,频发事端,加重班主任的工作量

首先,拿着新款手机的学生容易成为社会青年敲诈勒索、拉拢入伙的目标,增加安全隐患。在校期间,由于学生保管不当,手机丢失或是失窃的事情屡有发生,班主任只好化身“福尔摩斯”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往往求之而不得,这时同学们之间便互相猜疑,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其次,争相炫耀新款手机,互相攀比,同学间互相不服气,往往容易产生口角,甚至动手打架。有些学生在用手机聊天时,为了标新立异,往往口无遮拦、夸夸其谈,有意无意间伤害同学自尊心,激发同学之间的矛盾。曾经有一个学期,笔者就调解过好几次学生的矛盾冲突,了解事情的原委,发现导火索都是手机。

最后,个别学生因为爱面子要求家长买新款手机,让家长经济不堪重负;手机到手后无节制使用,产生高额话费、流量费,学生用上万元给游戏买英雄、买皮肤的报道也常见于报端。家长焦头烂额之时,班主任也少不了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

另外,还有学生在宿舍偷接电线为手机充电的行为,也可能引发用电安全事故。以上种种都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3.手机给日常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手机体积小,功能多,隐藏方便,连上4G网络,宛如“小网吧”。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老师、家长被蒙在鼓里。曾经有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经常趴桌子睡觉。问他怎么老是精神不足,他说就是累想睡觉。宿舍管理老师并没有反映他在宿舍有违纪现象,同宿舍的同学也反映他早早上床睡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过了一段时间他家长收到高额话费单,才知道他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玩手机。被窝蒙头,不露一丝光线,即使玩到凌晨三四点钟,也很难被老师和同学发现。该学生的身体熬坏了,班风、学风也因为他受到了影响。在课堂上,也有学生在老师眼皮底下悄悄地把手机打开,时不时地关注手机的信息,玩游戏、看电影,用耳机听歌,学习效率自然非常低。曾经有个别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护机心切,公然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用手机扫描题目,一两分钟就能抄到标准答案。老师精心设计的练习,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成绩自然提不高。平时成绩检测时,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成绩”来得太容易,这些学生上课就更不专心,更不认真学习。

4.沉迷手机难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一,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类垃圾短信、朋友圈谣言、虚假广告、诈骗电话、黄色网站等不良信息大行其道。据2015年成都市教育局的一份课题研究显示:有70%以上的学生曾在手机上网过程中接触到了不良信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肯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艾布拉姆森教授对11至14岁的青少年使用手机的习惯进行了研究,认为频繁使用手机会改变大脑的思考方式。手机的使用正在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驱使他们疏于思考,行为方式变得更冲动。由于手机聊天的延时性,不能了解对方所处的环境、表情、动作点,往往用语词不达意,彼此形成误会。如果长期依赖手机交往,现实世界中的交际能力将会变差。

第三,当今最流行的《王者荣耀》手机游戏,拥有2亿用户,据报道称这款游戏玩家低龄化严重,中小学生玩家占用户的57%以上。这类游戏趣味性强,还可以通过购买英雄、装备参加比赛获取经验晋升,如果隔一段时间没玩就会降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长时间沉迷在手机游戏里。有心理专家认为,长期沉溺在虚拟世界,缺乏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容易让学生有想法极端、内心封闭、不善交际的问题。endprint

二、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

即使手机进入校园有以上种种负面影响,但手机是先进生产力的产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中。因此,要完全阻止学生不接触手机是不太可能的,班主任对手机的管理,可不能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班主任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寻求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加强学生自身的自控力,才能把手机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1.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明确使用手机的目的

智能手机里几乎都安装着QQ、微信、游戏软件、视频播放软件等。学生带智能手机入校,除了上学、放学期间方便和家长联系外,更多的是用于和同学、好友联系,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明确,使用手机是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通讯需求,而不能把手机当成一个高端玩具,从而玩物丧志。使用手机带来了负面影响,是使用者本身出了问题。对自控力较差的初中生群体,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放任自流,任由手机在校园泛滥。班主任可利用新生入学或是每年新学期开学初加强向学生宣传滥用手机的害处。学期中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方面的教育。收集典型事例来举行辩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手机使用不当导致的危害。另一方面,教会学生通过手机上使用导航、查阅资料、了解资信、使用各科学习软件、学习手机摄影等。让学生明白,手机只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工具,我们的生活不能被手机所支配。

2.班主任应规范学生手机的使用

第一,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来管理学生手机,让班主任管理起来有章可循,底气更足。《教育法》第43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对手机说“不”,完全是有法可依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校讯通和家长宣传学校有关手机的管理制度,寻求家长的配合支持,降低管理的阻力。要求家长不让学生带手机到校,或只能带功能简单的手机到校,相应的学校可以多設置公共电话或开放办公室电话以解决学生联系家长的需要,减少校园手机存量。

第二,班主任应利用班干部会议、主题辩论会、周会课、团队活动课统一全班同学的思想。讲清楚手机对学习的影响,取得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争取让需要带手机到校的同学签下保证:严格按规定时间使用手机;如非紧急情况,在教学区和宿舍区不得使用电话。设定数名班干部监督同学的手机使用情况,同学之间也可互相监督。班主任巡班时要多留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对那些精神萎靡的同学或经常和同学交流游戏心得的同学要重点“关照”。

第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比如在需要安静的公众场合,不能随意接打电话,大声喧哗;上课时,手机必须关机或调到静音状态;无论是餐桌旁,还是在家庭聚会中,不能埋头玩手机打游戏;不在休息时间给别人打电话;接听电话要使用敬语等。所有这些,都应该纳入日常德育工作中去。

3.班主任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有计划地举办体育比赛,在班里组织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制订训练计划,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校外可以和家长一起组织爬山、徒步等户外活动,一起阅读,一起骑行等,还可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多汲取正能量。苏格拉底所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大力发展学生课余爱好,学生的精力有所出路,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成就感,性格也会更阳光。学生不再无聊,自然也不再沉迷手机。

4.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给沉迷手机的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现今初中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玩伴不多,他们渴望向外界寻求同伴,探索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手机恰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学生可通过聊天软件达成一种获得广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假象,久而久之难免过度沉迷其中。很多家长没空陪孩子,就会把手机给孩子玩,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有些家长和老师自身也是手机的重度依赖者,学生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了。故而老师和家长要转变心态,不能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一味指责。要先从我做起,在孩子面前不看或少看手机,做孩子的好榜样,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陪伴,多和孩子谈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温暖,自然也不会抱着冷冰冰的手机不放了。

总之,班主任管理手机应该先堵后疏,堵疏结合。“堵”是要控制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地点,以免恶习积重难返;“疏”是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手机的仆人。

参考文献:

1.蔡耀得.从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利弊谈校园手机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72-74.

2.朱林芳.变堵为疏,化弊为利——中职生使用手机背后的教育反思[J].大观周刊,2012.

3.孙彦川.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该堵还是该疏[J].中国教师,2012.

4.文艺平.中职班级管理刍议[J].河南农业,2010(14):4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游戏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爆笑游戏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