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单位女教工行政管理执行力的论析
2017-11-29王丽娟
王丽娟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随着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深化高校体制改革进程中,全面而准确地掌握高校女教工工作,充分发挥女教工“半边天”、“主力军”的作用,准确把握女教工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对提升高校女教工行政管理执行力,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基层单位;女教工;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高校基层单位女教工执行力的内涵建设
随着高校内涵式建设要求,高校基层单位、专业学院的职能更加明晰,责任更加重大,高校基层单位是落实高校各项规章制度、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主体单位、关键力量,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执行者。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发展、政策解读、执行、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行政管理工作日益凸显出了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的发展趋势。至此,如何实现高效准确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特别是女性占多数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队伍提出的更高要求。
执行力作为一个企业管理概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来,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提升,是展现“中国智慧”和夯实“中国方案”又一鲜明典型,是对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的系统规范。提升高校基层单位的执行力,重点在于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执行力。经实践调研发现,由女性占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女教工在工作中顶着“半边天”、成为“主力军”。因此做好高校基层单位女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准确把握女教工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富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女教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是对实现高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规划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女教工执行力现状调研
为真实掌握高校行政管理的女教工执行力的情况,我们于组织了调研工作。经过数据分析、统计得出,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员职称结构上主要集中在初、中级职称。人员年龄结构呈现以青年教职工为主的发展趋势,35岁以下为46.6%,36~45岁为33.2%,45岁以上为20.2%,中青年教师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学历结构方面硕士研究生级以上占比例为79.1%,本科为16.8%,其他为4.1%,硕士研究生学历占多数。
1.高校女教工紧紧围绕行政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学院中心环节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意识,在工作上有落实。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总体上对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评价较高,综合评价各项主要工作非常满意占31.5%,比较满意占57.9%,其他占10.6%,同时,来自学生方面的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女教师要比男教师更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说明高校女教工对目前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认可并付出努力和智慧,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高校女教工同时身兼数职,既要完成和男教工一样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受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教工还要承担着家庭生活等事务,多种角色同时承担导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存在着较大压力。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工的压力源主要来自科研、教学、家庭事务等,其中15.7%的女教工任务教学工作是其主要压力,66.3%的女教工认为科研工作是其主要压力来源,还有18%的女教工承担着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这说明她们在多重角色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這些挑战与压力不仅会影响到她们的身体健康,更会对她们的心理方面产生压力。
3.作为现代女性和高知女性,女教工对个人进步提升的要求是严格的,期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并得到认可。通过调查显示75%的女教工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80%的女教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了规划,女教工在学历提高、晋升职称、职务升迁等方面均作了不同程度上的设计与实施。但通过调研也呈现出了一个凸显的问题:行政管理人员对自我发展与未来趋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52.5%的人认为这支队伍发展空间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教体制的改革也给高校中从事管理与服务的教职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思想状态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新态势,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队伍不稳定性需加以关注并予以指导。
三、高校女教工执行力制约因素分析
女性的社会性映射到高校女教工则体现为她们需要承担着众多角色,她们即是教师的同时更是女儿、妻子和母亲,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下,女教工要比男教工在家庭生活、赡养父母、教育子女方面承担着更多的任务,消耗着更多的心力和体力。而另一方面,她们在岗位上也承担着同样大的工作量,并和男教工一样面临着同样的考核、竞聘等严峻挑战。这些重要的角色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导致了女教工承担着来着社会、家庭以及事业上的多重压力,从而客观上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的执行。
女性的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也会影响着女教工的事业发展。每位女性都会经历月经、孕育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必然的生理周期一定程度上对女教工的职业生涯中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年女教工多是80后独生子女,多是直接从博士、硕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们在拥有了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在人际交往、工作能力、交友婚恋等方面存在了较大缺陷。
高等教育环境及体制对女教工的影响。高等教育环境并没有对男女教工进行区别对待,并在更多的方面对女教工尚存在一些欠缺,特别是在体制和制度上,大多数普通女教工比男教工的退休时间早五年,在女教工经历了痛苦的更年期生理规律归于正常化的时候他们也大都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她们奋斗30余年的工作岗位闲暇下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影响了女教工的工作热情和执行力。endprint
四、提升高校女教工执行力的对策研究
高校女教工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女教工在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上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创造性地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默默奉献。加强对高校女教工的队伍建设,重视这支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科学构建女教工工作的管理机制,发挥女教工的优势,拓展女教工的创新空间,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女教工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稳步形成事业心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的高校女教工队伍。
(一)关注女教工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关爱机制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关注女教工的身体健康,关心女教工的心理健康,设立专门的女教工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女教工联谊活动,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阶段的女教工开展专家讲座,使女教工能够在这些活动中释放压力、拓展视野。充分发挥女工委员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加强女教工思想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加强女教工的思想引领工作,促进女教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女教工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在女教工群体中制定有关评优、选优的规章制度,将典型示范与制度规范相统一,提升女教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强化本岗工作的责任化和规范化,提升执行力。
(三)强化女教工优势定位,完善激励考评机制
充分发挥女教工的优势,调动女教工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女教工对学校亲切感和归属感。积极打造女教工学习、工作的激励机制,规范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及评价机制。在工作贡献方面对女教工能够按照岗位设置差别、教学科研区分、职称年龄异同和工作成效实绩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客观评价,有意识地向青年女行政管理人员倾斜,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公平化和人性化。
(四)激发女教工创造性思维,拓展发展空间
针对时代特征,学校应积极利用一定的学术资源与手段,有针对性的为女教工提供开拓、创新、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培养女教工,特别是青年女管理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勇气和能力,为女教工在行政管理等方面提供更为充分的先期条件,拓展女教工的工作发展空间。
(五)提高女教工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
提高高校基层单位女教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女教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水平、组织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處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女教工具备这些技能,提高工作水平,不能简单的依靠教职工本人的自发学习、主动学习,还需要从校、院两级单位有规划地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师德教育、纪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化培训,从而有层次、有步骤、有目标地提高女教工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这就不仅是要求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来,更是需要切实做到将管理方法、管理思路、执行路径更具体化地落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上来,进而提升人的执行力,更好地落实各级各类管理制度和工作思路。
(六)完善女教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制度建设。
女教工工作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通过专门的女工工作体制干预、影响女教工职工的发展,并切实解决女教工面临的实际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现已建立的女工工作管理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做到熟悉掌握日常性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女教工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平台建设,组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完善现有的女教工工作管理制度下发挥创造性思维拓展适应女教工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翁朝葵.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责任心于执行力的提升[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2]刘丽霞,陈洪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8期
[3]郭洪亮.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执行力[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4]常娟,郭玉霞,孙宇.高校女工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管理,2011年第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