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革新

2017-11-29黄霞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革新就业指导高职

黄霞

摘 要: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如今高校的职业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课程实效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笔者就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革新提出几点看法。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模式上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课程形式、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上,这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与完善,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提供帮助,确保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顺利就业,最终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职;教学模式;革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为在校大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所提供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各高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进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大学的整个培养过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起步较晚,就业指导大多停留在职业指导阶段,即帕森斯式的处于应急安排的“就业安置”,主要是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常规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形式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采取的做法。但对课程认识度不高、投入不足,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与学生需求相去甚远。

一、为提高课程实效性,许多学者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课程内容空泛不合理

不少国家已经把就业指导教材内容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的知识,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到现在为止,位列美国大学排行榜前例的学校,大部分将就业指导列为课程范围。在我国,尽管不少学校从形式上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能学习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课程内容来看,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主要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比较关注,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

在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在行政机制推动下才开设。有的院校在大一就开设了这一课程,一学期就结束了;有的学校到了毕业班,才开始开设这一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是专职教师出身,因此,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欠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形式随机等问题,加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状态。高校学生亟需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

(三)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任职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热点。此外,教师还要熟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取得了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缺乏对就业指导的足够了解,且实践性不够。

二、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和途径,则需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以及提供就业指导实践机会

(一)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课体系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强化:

1.建立健全教学组织,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主要职能是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制定评估标准。就业指导课不能一直沿用一本教材,教研室要进行广泛及时的调查研究,制作较为直观的课件,提升课堂的新鲜感。

2.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大一开始清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大二阶段教授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占据就业优势,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阶段,学校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择业观和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同时组建就业心理指导团队,对学生就业心理做出调整,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传授面试技巧和职场规则。上述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链条。

3.做好创业教育指导。从2003年开始,美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每5个人就有1个参与过创业。其中不乏取得相当成功者,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吕伯格。创业作为一种全面展示自身综合技能的活动,需要将个人智慧与多项技能密切结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培养创业意识,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使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并且善于创业。很多高职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都是一笔带过,更谈不上有创业方面的指导。

(二)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并注重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关注本学校、本专业一些生动鲜活的就业实例,为学生们所熟悉,这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体现专业特色,并搜集在择业及工作岗位出现的典型,总结其经验,形成就业指导课堂的案例。并采用专业理论展开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我期望值和嚴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自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就业意识。

(三)增加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形式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应用很多团体辅导技术,例如角色分配、小组研讨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为同学们建立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模拟现场招聘活动,通过纠错、正确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言辞礼貌以及行为举止等。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调查解决学生的难题。另外,可以提供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公布招聘信息,成立就业指导网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交互性,通过网上就业指导论坛、开展网络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endprint

(四)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

一是请求职技巧指导专家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安排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有专门研究的权威专家走进课堂授课,让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专业的就业技巧指导;二是请单位招聘主管进课堂,邀请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主管、职业中介负责人、培训经理等招聘专家讲解招录环节中选才标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应聘要领和应聘程序;三是请成功人士(尤其是学长)进课堂,现身说法,通过他们对自己的求职、创业经历的阐述,让学生消除盲从心理,感悟职业发展的过程和成功背后的艰辛历程,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

就业指导课其指导性和实践性特征明显。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社会调查、模拟训练和专业指导可交叉进行。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心理疏导、面试礼仪讲座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其认清现实就业的形式,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和开拓意识。就业指导中心需要详细记录各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实际案例来进行指导推广各项工作。高校要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教学组织过程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现场招聘等活动,特别是本校的招聘会,让学生能够进行亲身体验,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做好面对就业困难的心理准备,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加强师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国家教育部曾明确指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放到高校师资隊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需要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制,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考察,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完善就业课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完善。

(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教材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与必要保障。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材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权威性。所以,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教材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注重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系统性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使学生觉得本课程可以为他们带来实际的需求,从而乐于接受甚至是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洪源《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职场秀”节目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2月.

[2]何璐、李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0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新就业指导高职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