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2017-11-29罗涛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社会学现代化

罗涛

摘 要: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扎实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路、措施,努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社会学;乡村治理;现代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提升。乡村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最小单位,扎实开展好其治理工作,即是全面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进一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治理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基层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不强,比如个别乡村村霸、宗族势力干涉村务管理,乡村自治能力严重不足,再比如一些乡村干部贪腐成风,群众怨声载道,乡村发展极不和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这乡村治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滞后。为此,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扎实有效的开展好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

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打牢乡村治理经济社会根基

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办法,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总体而言,受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制约,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基础薄弱,城镇集聚度不够,导致城镇功能难以向乡村地域实现有效辐射。因此,各地、各区域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城镇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点、发力点,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首先要创新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一盘棋”的指导思想,打破城市、乡村分治工作格局,坚持城市、乡村协调、统一发展,凝聚区域发展优势力量、优化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资源,统筹城市、乡村规划建设,進一步扩大城乡统筹管理范围,重点抓好住宅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等规划工作,推动城市、乡村同步、协调、快速发展,杜绝以往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重城市、轻乡村,先城市、后乡村的错误倾向,实现城市、乡村的平衡、协调、有序发展。

二、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乡村治理发展质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始终牢牢围绕这一要求,实现乡村治理工作可持续、又好又快、绿色健康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治理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乡村治理工作上,要始终坚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相结合,将提升经济效益与改善自然环境统筹兼顾,坚决不能再走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式的“亡羊补牢”之路。要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建设的方方面面,构建起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制约于各区域乡村条件的不均衡性,在相当一部分区域,乡村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速率,明显高于环境资源的恢复水平。为此,要有效整合各类发展资源,按照层级,建立起乡村治理生态循环体系,时刻将生态保护作为乡村治理不可触碰的红线、底线。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绿色联动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法制先行,及时督导的绿色治理思路,不断强化工作组织领导,确保乡村治理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开展。要提高意识站位,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将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及治理规划始终,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先进示范效应,又符合本地域实际情况的思路、做法、措施,助力乡村治理工作创新而为。要加大政策宣贯教育力度,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传媒,充分运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有效向广大乡村居民宣传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治理工作要求,引导其不断强化生态发展理念,主动承担治理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保障乡村治理绿色资金投入,为实现绿色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和物质支持。

三、狠抓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乡村居民排忧解难

基层政府部门是乡村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广大乡村居民的公仆。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即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乡村治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基层政府要始终牢记责任使命,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深入践行“四个全面”工作要求,深化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重点围绕乡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的推诿扯皮、态度冷漠、吃拿卡要、自由散漫、尸位素餐等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着力形成基层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管理机制。在民生上,要将扶贫攻坚、扶危济困做为重点,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下乡结对子等活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把解决乡村居民生活困难做为工作重点,主动做为,克难攻坚,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树立人民公仆良好形象。要充分发挥出村镇政府密切联系党组织与乡村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大下访活动,积极主动赴基层、听民声、解民忧,不断改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使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结出硕果。

四、坚持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努力构建幸福和谐家园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工作要求。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方略下的科学决策。乡村依法治理要将完善、提升乡村民主自治能力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组织管理上,要全面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要求,抓好乡村组织机构建设,杜绝乡村治理、管理漏洞、短板;在民主管理上,要坚持依靠乡村居民管理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认真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乡村居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官大乡村居民成为推动乡村建设、治理工作的主力军、主人翁。在法治监督上,要发挥好村务管理委员会的积极作用,狠抓乡村监察机关建设,健全完善乡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主动接收乡村居民监督,建立起全员、全覆盖的乡村民主管理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提升乡村自治自管能力,为打造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和谐乡村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切实抓好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关系到我国国家治理工作的实施成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央政府“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实施城镇一体化进程,才能促进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洪远.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J].《农村工作通讯》,2014(22):44-44.

[2]贾文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J].《当代广西》,2014(21):55-55.

[3]邱春林.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4(11):97-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社会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