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与文化创意产业

2017-11-29李维伊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保护知识产权

李维伊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发扬公平正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复合产业既涵盖了创新精神又突出了文化特色,因此,加强对文化创意的产业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上,知识产权起到了最直接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业;保护

早在20年前,就有理论指出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的经济,传统的资本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创意经济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未来将是创意的时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些年,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植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中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下不断涌出,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社会焦点更多地集中在文化创意园区的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的利好政策上面,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利润和低门槛更容易导致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其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通常成为纠纷核心,因此,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势在必行。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要素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两个要素,其一是文化产业,其二是创意产业,但文化创意产业又不仅仅是两个要素的简单相加的关系。

我国文化部最新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内容涵盖了一下四项: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创作、制造以及传播和展示;以实现文化生产为目的辅助性活动;文化产品的载体和制作文化用的工具的生产;生产文化产品专用生产设备的生产。这里的文化产业就是提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文化产品时必须的设备、工具、载体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性产品的生产等,文化产业不以创造、创意为必要条件。

创意产业的出现源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意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第三产业中机动性最强、最富有活力的主体。创意产业是以其个性化的元素代替并超越传统文化符号而形成,在意识形态上更具有独立性;创意元素种类丰富,更容易实现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在不同创意元素相互结合、相互碰撞中,创意产品能够更加适宜激烈的市场环境,从而得到更多的认可。

文化创意产业即以文化为背景,将创意同流行元素、高新技术和审美艺术相结合,贯穿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作为文化和创意相互碰撞、博弈后的产物,其更加具有复杂性。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能通过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实现战略要求。

二、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范围

对知识产权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知识产权包含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最基本的传统形态;广义上的知识产权则被赋予了开放的性质,在包括但不限于文学、艺术、科学及工业等领域中,凡是由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权利,广义上的知识产权代表了未来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也说明了知识产权具广泛的外延空间。

首先,对著作权的保护。根据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著作权是该项产业的核心,首要任务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对著作权的保护:一是将已有的创意想法转变成产品,因为现有的著作权法仅仅保护已经表达出来的作品,隐藏在作品当中的思想、情感则不受法律的保护,表达出来的作品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模型或者影视等。其二,当文化创意作品完成后,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创作的时间、紙质性记录文本等。其三就是利用著作权限制度,利用新的创意来丰富自己的产品。

其二,对专利权的保护。对文化创意类产业的保护首先应该进行著作权保护,但是文化创意类产业具有元素涉及广泛、创新速度快等特点,只有著作权的保护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还利用专利权实现对文化创意类产品的保护。这时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实现对专利的保护:一是将专利产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核,确认此项专利独一无二。二是及时申报专利,防止他人侵权,在专利权未申请下来前不可将相关信息向外透露。三是了解不同专利的不同保护期限,及时重新申报。最后,将专利申请下来后,一定要积极利用专利权,实现专利价值的最大化。

其三,对商标权的保护。商标是企业无形资产中的重要组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同样适用。对商标权的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公司自身商标的保护,二是从事标识设计的企业,应当注意及时申请专利,商标转让比版权转让具有更高附加值。其最重要的武器是法律。法律保护商标专用权,同专利权一样,商标权保护也有期限,应及时续期以防被侵权。

其四,对商业秘密权的保护。商业机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小到关系到对某个客户的报价,大到某项技术的突破,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力度。上文说到著作权的保护,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已转化为作品形式的产品,但商业机密权可以保护还处在设计等作品未完成的阶段,为防止形成过程中的创意受到他人的不正当获得,就可以利用该项权利实施有效保护。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还可以落实在员工上,明确劳动者在规定时段不得利用公司商业秘密从事个人活动。

三、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时代发展经济的关键,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源源不断涌现,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因此带来的知识产权纷争也不少。创意产业之所以源源不断的兴起和发展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创意专利权保护的完备。只有在有完备保护体系的前提下,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的文化创意动力。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20-25.

[2]张世君.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保护策略之构建[J].法学杂志,2011(1):42-44.

[3]朱自强,张树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保护知识产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