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领域非法集资需提防

2017-11-29赵宴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6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集资保险公司

赵宴

针对如何防范保险业非法集资,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出预警通告,让大众及时识别保险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以期合理规避风险。

通告指出,一般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当前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领域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

保险领域非法集资犯罪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则为:

1.主导型案件。指保险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公司管理漏洞,假借保险产品、保险合同或以保险公司名义实施集资诈骗。主要手段有:犯罪分子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或者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承诺额外利益,或者与消费者签订“代客理财协议”,吸收资金;犯罪分子出具假保单,并在自购收据或公司作废收据上加盖私刻的公章,甚至直接出具白条骗取资金。

2.参与型案件。指保险从业人员参与社会集资、民间借贷及代销非保险金融产品。主要手段有:保险从业人员同时推介保险产品与非保险金融产品,混淆两种产品性质;保险从业人员承诺非保险金融产品以保险公司信誉为担保,保本且收益率较高;诱导保险消费者退保或进行保单质押,获取现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

3.被利用型案件。指不法机构假借保险公司信用,误导欺骗投资者,进行非法集资。主要手段有:不法机构谎称与保险公司联合,虚构保险理财产品对外售卖,进行非法集资;将投保的险种偷换概念或夸大保险责任,宣称投资项目(财产)或资金安全由保险公司保障,进行非法集资;伪造保险协议,对外谎称保险公司为投资人提供信用履约保证保险,同时以高息为诱饵开展P2P业务;假借保险名义,以筹建相互保险公司、获取高额投资收益为名吸引社会公众投资,或者以“互助计划”、众筹等为噱头,借助保险名义进行宣传,涉嫌诱导社会公眾参与非法集资。

所以,在识别保险领域的非法集资时,重点是购买保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三查、两配合”,即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客户热线或保监会、行业协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转账缴费、配合做好回访。

另据笔者获悉,为防范化解风险,保监会计划即日起至7月份在保险行业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行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集资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各式非法集资套路与反套路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当心非法集资搭上网络传销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