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挺进西藏,11日打开“睛”彩门

2017-11-29通讯员牛国梁

河南电力 2017年5期
关键词:雪域分队洛阳

文_本刊记者 张 静 图_通讯员 牛国梁

挺进西藏,11日打开“睛”彩门

文_本刊记者 张 静 图_通讯员 牛国梁

援藏采访分队11人与4名援藏干部员工合影

这里有寺庙与磕长头的人,有纯净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泊,有能游渡江河激流的牦牛,这里就是西藏,梦中的天堂。而对这些梦境般的美,我从没想过去碰触,有风俗、饮食习惯上的担心,更有身体上难以适应的恐惧。

我的“惧藏”心理在2017年3月20日被彻底终结,随着洛阳供电公司援藏采访分队的正式成立,受公司党委的信任和嘱托,11人组成的援藏采访分队挺进西藏,用11日的感同身受打开了洛阳援藏史上的“睛”彩之门。

初衷不疑 面对艰险唯有执笔前行

新年伊始,由洛阳公司财务资产部的濮汝钦、环城营业部的李振威、嵩县供电公司的张继锋和汝阳县供电公司的白军涛组成的援藏团队在聂荣县供电有限公司帮扶8个月回家探亲之时,我们得知,他们去的是西藏最艰苦、高反最严重、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聂荣县,而且一去就是一年。

面对聂荣县公司一年抄一次电表、收一次电费的原始状态,4个人为聂荣县公司争取了电缆、仪器、智能开关等改写县域电网历史的物资援助,帮助他们开展员工专业培训、强化安全措施、追补偷逃电费、规范营业秩序、建立财务台账、签订供用电合同……他们甚至还经历了5.1级地震,被问及是怎么熬过来的,“人活着应该吃些苦头的。”话毕,濮汝钦他们笑得就如西藏的蓝天白云般纯净透明。

我心震撼,是什么让他们艰苦着还幸福感陡升?援藏团队的雷锋式无私奉献精神,点燃了我们走近他们、读懂他们的迫切希望,这种高度契合洛阳公司“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精神理念的付出行为,让我觉得唯有执笔前行、点滴记录、深度挖掘,重现洛阳援藏团队的精神风貌才对得起记者的称号,也正式对自己曾经的“惧藏”心理作告别。临行前两天,我告知家人要带队去西藏采访援藏干部员工,家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这还是那个连赴藏旅游都多次拒绝、坚决不进藏的你吗?”是我,没错。

初心不改 用心传播援藏精神

聂荣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悦耳谷”,但年平均气温零下2℃、含氧量约为洛阳50%的聂荣,环境不是一般的恶劣,实在无法让人愉悦。洛阳公司对口帮扶的聂荣县公司,也是目前全国电力援藏中唯一一个市级公司组建的成建制援藏团队。

洛阳公司新闻中心被援藏团队克服身体极限,守护高原灯火,用超常的精神和毅力在聂荣县挥洒青春和汗水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定成立由文字、摄影、视频11人组成的援藏采访分队,赶赴援藏帮扶点聂荣县进行实地采访。

3月20日,洛阳公司党委书记刘志贺为援藏采访分队壮行,一再嘱咐分队成员注意安全,此行要开辟新思路、寻找新亮点,深入挖掘援藏干部员工支援建设藏区的感人事迹,有效推进公司“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理念落地。分队队员也纷纷表态,一定不负众望,用心工作,将洛阳援藏精神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11人带着公司的嘱托,背着沉甸甸的行囊,携着干部员工真切的关爱,面对镜头,举起鲜红的“援藏采访分队”队旗,自豪无比,用定格的画面吹响了启程的号角。

挺进西藏,对于高原反应的体会才深彻入骨,一句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做足了“度娘”科普,做足了心理准备,怎奈高反还是来势汹汹,反反复复,呕吐、恶心、胸闷、头胀、睡不着觉、大口喘气……高反,怎一个“痛”字了得!

初历聂荣 将心认真交付雪域高原

在聂荣县采访的5天时间里,援藏采访分队11人克服严重高反侵袭,白天带着氧气袋在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上进行人物专访、视频采集、素材收集等工作,晚上用制氧机吸氧,再完成组稿、照片整理等,每天至凌晨三时左右才上床休息。

当天的新闻绝不过夜,这是大家达成的共识。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们睡眠困难,吸氧,吸氧,吸氧,是吸氧支撑着大家采访、写作,仅我一人,就在雪域高原上完成了9篇援藏新闻及采访日记的撰写,全方位展现了援藏团队与采访分队胜利会师并赠送相关物资、为10千伏下曲乡线路安装智能分支开关解决长期困扰用电难题、到下曲乡牧民家帮扶共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8周年、到聂荣神华希望小学开展“电力安全进课堂”活动等新闻事件。

无论高原反应如何剧烈如何难熬,援藏采访分队新闻采编人员都坚持当天新闻必在次日清晨前整理完毕,所有新闻稿件、图片及在线制作相关视频第一时间联络媒体发布。4月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播出《“河南洛阳”援藏“智能开关”守护“光明天路”》,报道了洛阳公司援藏团队以奋斗者的姿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4700米“生命禁区”线路安装智能开关,给人民群众送去光明的事迹。此外,河南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搜狐、《今日头条》等媒体对此的报道篇次成功破百,社会美誉度和公众影响力极高。

回想与援藏团队一同破冰前行,一起喝清冽山泉,津津有味地吃80摄氏度的水泡成的“钢丝面”,采访时流鼻血塞上纸卷被偷拍,播放从洛阳出发前为4位援藏人员拍摄的亲情视频把所有人感动得稀里哗啦,还有为了赶稿抱着吸氧机凸着眼、肿着脸、紫了嘴唇的囧样……凡此种种,无不让人怀念这短暂而匆匆的共处时光。

回程的车上,渐行渐远的雪域高原美景似乎向大家默默告别。我们能做的,唯有拿起手机定格这最美的画面当做送给濮汝钦的生日祝福,也送给暂时分别的洛阳援藏干部员工,纵有千般不舍,我们的心已经认真交付这片雪域高原,4位英雄,我们洛阳见!

编者按:在帮扶即将结束之际,洛阳供电公司组建援藏采访分队11人,挺进西藏11日,走近4名援藏洛阳人,挖掘他们坚守雪域高原,守护电力天路的真情故事。

1-3 奔赴一线,深入采访

猜你喜欢

雪域分队洛阳
挑战雪域之巅
洛阳正大剧院
雪域时光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洛阳自古繁华
雪域高原
雪域之巅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