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只剩24位了
2017-11-29
开国将帅只剩24位了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年富力强、战绩辉煌的开国将帅已寥若星辰。除了上将、中将全部逝世外,1360名开国少将也仅余24位在世。他们其中任何一位从参加革命到生命画上句号的一生,都是为了新中国成立、发展、繁荣而奋斗的一生。
据报道,2017年9月17日,开国少将、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党组成员钟炳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于9月25日上午10时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大厅举行。
在钟炳昌离世之前,今年已先后有8位开国少将陨落。随着他们的离去,意味着一共1614名的开国将帅尚存24人。他们年龄均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以上。
几乎参与了所有新中国成立发展中的“大事”
钟炳昌几乎参与了所有新中国成立发展中的“大事”,包括红军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
公开简历显示,在建国前,他于1932年参加了红军,之后的两年,他先在后方医院工作,后在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做政治工作,期间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他随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期间他行军打仗,抬送伤员自不必说,等部队到达云贵边境遭到敌人袭击,钟炳昌在抢救伤员时负伤,最终靠拄着拐杖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接着又是抗日战争,他参与巩固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担任多个不同师、分区、旅的政治指导员、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做政治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
在钟炳昌退休之前,一直在中科院工作,感情很深,即便退休,也仍通过书刊杂志等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时刻关注中国科学院的发展。201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看望96岁钟炳昌时说:“我们都要学习钟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2011年,中科院党组书记白春礼看望钟炳昌(左)
健在者年龄均超过90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开国将帅就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被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查阅公开报道发现,聂荣臻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2015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 14人,2013年的 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在开国少将这一级,目前尚有24人健在,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梳理发现,如今健在的少将,其年龄都已经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或超过100岁。年龄最大的是殷国洪少将,已经106岁,年纪最小的是王扶之,为94岁。
今年8位开国少将陨落
在钟炳昌离世之前,今年已先后有8位开国少将陨落。他们是104岁的原军委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101岁的原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盛治华、103岁的原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贵德、101岁的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100岁的原武汉军区副政委任荣、103岁的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魏国运、100岁的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101岁的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
他们曾经在战场屡建奇功。例如,冀中抗战时期,廖鼎琳指挥战士们装作送粮的伪军,成功端掉了敌人设在安平的一个炮楼;他还曾指挥部队集中火力假扮野战军主力,将敌人“调虎离山”,十几个人成功营救被鬼子围困的老乡。
抗美援朝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4师师长的向守志率部打了一场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阵地防御战”的战役。他们在西方山与敌进行了9个月的阵地防御战,共歼敌18900余人,使志愿军的防御阵地向前推进13平方公里。
一步步参与建国历程的他们对国家有特别的情感。退休后,他们依旧关心国家发展,不断发挥余温。以在2015年“9·3”大阅兵上的一个标准军礼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张玉华为例,自1986年离休后,他的工资留 60%,其余 40%都捐出。30多年来,他用自己大部分收入,给西到新疆、西藏,南到海南岛,北到东三省的贫困群众、学校捐款近百万元。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已写好遗嘱,并三次修改,他写明丧事从简、不要骨灰盒。今年9月10日去世后,按照生前遗愿,他的眼角膜被捐献。
魏国运生前,每年武汉的旧同事、家乡人都会来看望,提来的特产他统统不要,每次都是让对方在家与他聊聊天,说说湖北变化。几个监利企业家去给魏国运祝寿硬被他拒绝了。事后他对子女说:“现在中央讲‘八项规定’,提倡不铺张不浪费,我们也要尊重规定。”
他们其中任何一位从参加革命到生命画上句号的一生,都是为了新中国成立、发展、繁荣而奋斗的一生。
(《解放日报》2017.9.23、《法制晚报》2017.4.17、《长江日报》2015.10.2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