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重塑城市生活—以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
2017-11-29撰文张杰
撰文/张杰
工业遗产重塑城市生活—以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
撰文/张杰
景德镇是一个因传统陶瓷产业繁荣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现代陶瓷工业城市。这里曾经瓷窑遍地,工厂林立。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90年代中后期,大批瓷窑、工厂因老工业衰退而被迫关停,退出了历史舞台。长期以来,老城的大量旧厂区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导致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功能『黑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下,如何利用遗产资源推动整个城市品位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提出,采用『织补城市』策略,将老厂区的保护及更新、改造纳入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对景德镇14个老厂区的环境进行整治并重新进行产业定位,希望借助老旧陶瓷厂区的复兴,带动整个城市的复兴。
徐家窑
坯房
徐家窑:窑厂修复与工艺传承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从历史上来看,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业起源于汉代。宋代,得益于高岭土的发现,景德镇生产出高品质的青白瓷,并开始在全国享有盛誉。元代,为满足朝廷的需求,景德镇兴建了大量窑厂 ,其生产的青花瓷远销中东与欧洲。明清两朝,皇家还在景德镇设立了朝廷御窑厂。明朝后期,朝廷逐渐放松对民间陶瓷生产的限制,民窑逐步发展起来。
清朝时期,朝廷对瓷器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官窑产量严重不足,不得不将大量烧制工作分配到周边各个民窑。官窑与民窑默契配合,形成“官搭民烧”的生产模式,即在御窑厂内完成制坯成型工序之后,再在民窑中最终烧制完成。因此,围绕着御窑厂形成了一系列的陶瓷生产、物流、商贸等相关配套设施。民窑旁边是大量的坯房,坯房外围是工人居住的民房。徐家窑就是这样一座民窑。
徐家窑是一座可容纳300多担坯的蛋形柴窑,也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柴窑遗址。1949年后,徐家窑归建国瓷厂管理经营,主要烧制碗、盘、壶等日用瓷和颜色釉瓷,直至1979年停产。从那以后,徐家窑的窑与坯房日益荒废,成了这座城市的功能“黑洞”。
我们注意到,此前景德镇已建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展览馆,但没有一处直接建于原窑址上。因此,我们决定,复建徐家窑,打造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遗址”。
经过多方专家讨论,我们最终制定的复建原则是:保留原有遗址现状,尽量使用原有材料,恢复原形态。在复建过程中,很多老工人也积极参与了进来。他们对徐家窑非常熟悉。有了他们的参与,复建工作事半功倍。经过努力,我们最终将徐家窑按原形复建出来。
位于“十大瓷厂”老厂区北部的一座圆包窑
经过整修复建后的徐家窑,于2016年11月8日上午成功点火复烧,传承千年的窑工技艺得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停烧38年之后,徐家窑最终复活成一个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
徐家窑的修复是群体记忆的彰显,也是地方技艺的传承。这座“活遗址”已然成为景德镇瓷业遗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溪川:从老厂区到文创产业园
20世纪50年代后,景德镇陶瓷工业逐步推进现代化,烧制工艺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从柴窑到煤窑、油窑、气窑的大转变,并相继组建了建国、宇宙、为民等十几家大型瓷厂。到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共建成了14个陶瓷厂。景德镇人习惯将它们统称为“十大瓷厂”。
“十大瓷厂”的成立推动景德镇瓷业飞速发展,并多次承担了国礼瓷、纪念瓷、出口瓷等重大政治任务,取得了新中国陶瓷史上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很多陶瓷工厂外迁到新区,加上国企改制,原有的很多陶瓷厂逐渐衰退。后来,老厂区形成了以宇宙陶瓷厂为中心,东至为民瓷厂,西至陶瓷机械厂的老城区工业遗产片区。
基于此,我们提出,从织补城市、城市复兴的角度出发,将整个旧城的老厂区纳入整体规划,统一考虑。我们研究分析了该老厂区历史上的空间布局和工序流程,对这一地区的产业和社会服务功能等做了规划,包括改善整个地区的交通状况、以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发展等。按照计划,我们首先从“中央核心区”宇宙陶瓷厂开始整治,并逐渐向外延伸。
宇宙陶瓷厂厂区非常破败,我们采取“能保留的保留,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治。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保留了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煤窑厂房内的烧煤圆包窑和窑坑,还完整保留了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气窑厂房内的所有现存管道设施。
无论哪种方式,其根本都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生活本质。我们的最终目是:借助活化工业遗产资源的方式,重塑城市人民的美好生活。
按照方案,我们将锯齿屋顶的联排厂房改造成院落形式,以提高通风系数和采光率,增强舒适性。我们把厂区北边的部分厂房改建成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着我们从当地一些机构和老工人那里征集来的关于“十大瓷厂”的资料。我们把南边的厂房改建成美术馆,用于艺术展览。它的建筑立面是用废弃的老窑砖砌成的,还保持着“窑厂本色”。
宇宙陶瓷厂周边的其他厂房在改造过程中,也都被设计成与餐饮和艺术展览有关的新空间。比如,北侧原有的煤斗及附属空间如今已变成了咖啡馆。
厂区的改造与复兴使其变成了一个年轻、开放的国际社区,带动了整个景德镇的文化产业发展。在炎热夏季的晚上,这里成了市民游憩、纳凉的所在,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休闲场所。
这座充满时代气息的老城改造区项目最终被命名为“陶溪川瓷文化创意园”。“陶”即“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指明了景德镇瓷器的生发源头,寓意悠久历史;“溪”指老厂区引自凤凰山(紧邻为民瓷厂)的溪流;“川”指溪流流经厂区后再汇入南河,流经昌江,最后注入鄱湖,象征景瓷业蓬勃兴盛,由小溪流发展为大河“川”,重振瓷都雄风。
在改造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与社区环境密切结合的原则,通过传承技艺、留存社区记忆、现代化改造等多种手段,为老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日常生活环境。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根本都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生活本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借助活化工业遗产资源的方式,重塑城市人的美好生活。
改造后的老厂区成了一个年轻、开放的国际社区
工业遗产重塑城市生活——以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
设计就是挖掘特色——以延安市子长县魏苑农家乐设计为例
张杰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清控人居遗产院研究院院长,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城市设计课程负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