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7-11-29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耳穴

王 菲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王 菲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耳穴 颈夹脊穴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骨质增生、肌肉萎缩、关节错位、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颈部神经根受压出现颈项部或上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病变,是临床的常见病,约占颈椎病的60%,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该症尚无特效疗法,西药、物理牵引、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仅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取得根治疗效,且疗程长、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不理想[2]。与之相比,中医针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更易接受。针刺耳穴能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运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与常规针刺相比,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更佳[3]。本研究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诊断标准[4],表现为典型神经根型刺激症状,如麻木、疼痛等,有颈部劳损或损伤史,病程长,反复发作,时重时轻,可急性发病。影像学结果显示,颈椎曲度发生变化,不稳或有骨刺,椎间孔狭窄,韧带钙化。西医诊断标准:符合《颈椎病》中相关诊断标准[5],神经根型的麻木、疼痛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表现为阳性,影像学表现为椎间孔狭窄,有骨刺等症状。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及西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30~68岁;全部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影像学结果异常但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等其他病变引起的颈肩部麻木、疼痛者;骨结核、椎体融合或滑脱者;心、肝、肾、肺等严重疾病患者;有手术适应证,需立即进行手术者;30 d内接受其他相关治疗研究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1~68岁,平均(40.28±7.32)岁;病程 10~52 个月,平均(32.41±6.39)个月。 对照组男性 30 例,女性 15 例;年龄 30~67 岁,平均(40.15±7.46)岁;病程 7~50 个月,平均(33.16±6.54)个月。 两组患者男女比、平均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选取心、膀胱、肩、颈椎、皮质下耳穴及颈夹脊穴为主穴,根据患者症状加穴,以手背、上肢桡侧和拇食指症状为主,加耳迷根穴、大肠穴;以上肢、手掌尺侧和无名指、小指、中指症状为主,加心穴、肝穴,全身均有症状,加肾穴;头痛者,加神门穴。针刺耳穴操作,患者取坐位,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在穴位处常规消毒后,进针2~3分,以刺入耳廓软骨层为度,留针30 min。颈夹脊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后,在后正中线旁的颈夹脊穴C3~C7上,向内斜进针,以患者有酸、麻、痛、胀为度,进针 0.7寸,得气后 15 min后,行平补平泻法,再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根据《经络腧穴学》上相关治疗建议[6],选取风池、合谷、肩井、天柱、外关、颈夹脊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得气后15 min,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

1.4 疗效标准 采用中医症状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生活能力。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疗效标准拟定[4]。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均全部消失,颈肩部等活动恢复正常,肌肉恢复正常,日常活动、工作恢复正常,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恢复,疗效指数为≥60%,<9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改善,疼痛缓解,日常活动工作较受影响,疗效指数≥30%,但<60%。无效:上述标准未达到,甚至病情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分值越大表明疼痛越剧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两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 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中医症状评分 V A S评分研究组 治疗前 1 1.0 8±1.8 4 6.1 3±1.3 9(n=4 5) 治疗后 6.2 8±1.4 6*△ 3.1 1±0.9 4*△对照组 治疗前 1 0.9 7±2.0 5 6.0 8±1.4 7(n=4 5) 治疗后 7.5 3±1.7 5* 4.7 6±1.1 5*

3 讨 论

中医学尚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命名,许多专家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机在于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并在关节筋骨处集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或者劳损过度、急性外伤等因素损伤机体颈肩部,出现气血不畅,经络痹阻;或者本身机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于养护,外邪趁虚而入,出现血脉瘀滞,筋骨松懈,引起颈椎病变。该病为本虚标实证,本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标在于外邪入侵、血脉瘀滞。经络、气血不通可引起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同时可累及经络所经部位[7]。目前中医治疗该证的手段包括推拿按摩、活血化瘀中药、穴位注射、针刺等。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止痛迅速、操作简便、副作用低、疗效确切、经济等优势。根据中医经脉学说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手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及督脉等关系密切[8]。

夹脊穴是临床常用的奇穴,位于脊柱两侧,与太阳经、督脉等经气相通,直接与经络脏腑相互流注的腧穴。针刺夹脊穴可有效疏通太阳经、督脉,发挥调和诸阳的作用。现代病例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能刺激脊柱旁的脚杆神经和脊神经,通过影响缓激肽、β-内啡肽、五羟色胺等物质的释放,调节神经功能[9-10]。颈椎病的针刺治疗普遍会选择颈夹脊穴,其临近督脉、足太阳经,针刺颈夹脊穴可振奋全身阳气,疏通气血,通则不痛,能显著减轻疼痛症状。

耳穴是指耳廓表面皮肤与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互连通,可反应人体病理、生理变化。当机体出现病变时,相应耳穴可出现变色、变形、脱屑等阳性反应,可伴有结节、压痛点等触感[11-12]。目前认为针刺耳穴的作用原理包括免疫学说、生物控制论生物电学说、德尔他反射学说等。针刺耳穴,可发挥双向调节的作用,促使机体失衡状态恢复,发挥止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针刺耳穴(颈椎、肩、枕部等对应)能直达病所,刺激皮质下穴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迅速发挥止痛作用,针刺心穴能宁心安神、镇静止痛[13-15]。有研究表明,刺激耳穴可改善细胞膜功能,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清除肌肉组织的乳酸,减轻神经细胞损伤[16]。有研究表明,刺激耳穴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颈椎病恢复[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与常规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的疗效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常规针刺相比,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14]。

[1]王维明.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13-2714.

[2]李波,李建华,吴涛,等.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95-397.

[3]景福权,袁红丽,马晓丽,等.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7):641-643,64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5]李平华,孟祥俊,吕刚.颈椎病[M].5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59.

[6]胡玲.经络腧穴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6-153.

[7]陈学明,冯世庆,许崧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析及减压方式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2):103-108.

[8]万碧江,黄伟,张压西,等.透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50-651.

[9]路阳,黄钰玲,倪瑛,等.电针刺激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四川医学,2013,34(5):707-708.

[10]徐雯,金成宪.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6):80-81.

[11]陈晓英,但小红,李明波,等.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中国医药导报,2014,(36):75-78.

[12]李明,徐天舒,阮建国,等.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7(9):24-27.

[13]田洪昭,孙忠人,张秦宏,等.颈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50-1052.

[14]林海瑞.针刺配合耳针沿皮透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25-28.

[15]李曙明,尹战海,王莹,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和分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7-11.

[16]谭惠民,高维滨,秦继红,等.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1):86-87.

[17]景福权,牛相来,汪秀梅,等.透灸法结合电针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8(4):367-369.

R245.32+3

B

1004-745X(2017)11-201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1.040

2017-03-13)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耳穴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