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凤辣子”的言语形象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翻译研究

2017-11-29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流动站上海200433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名作欣赏 2017年33期
关键词:凤姐情态译本

⊙姚 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流动站, 上海 200433;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凤辣子”的言语形象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翻译研究

⊙姚 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流动站, 上海 200433;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的霍译本与杨译本中王熙凤的语言特征的翻译进行研究,并对比两个译者的翻译风格。本文发现:霍克斯在翻译王熙凤的语言表情时采用在言说词后增添表人物说话时情态特征的词项这种显化翻译策略,再现和凸显原著中王熙凤的形象,而杨宪益夫妇不作此类增添。

《红楼梦》 霍译本 杨译本 语料库 熙凤 言语形象 译者风格

一、引言

《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曹雪芹成功地运用了语言艺术,赋予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使每个人物的语言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和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形神逼肖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陈德用、张瑞娥,2006:81)。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得最精彩、最成功的文学典型之一。她的美貌泼辣,她的精明强干,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巧舌如簧,她的随机应变,她的乖巧机智,她的杀伐决断,她的争强霸道,她的贪赃枉法,她的机关算尽,她的狠毒阴险……真可谓变幻莫测,一人千面!”(李希凡、李萌,2011:1)作为形式的人物言语特征,是体现人物性格和形象等深层内容的重要手段,王熙凤艺术形象的生命和魅力就在于她极富表演性的言语特征。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翻译王熙凤话语形象的报道动词的研究不多,对王熙凤的话语方式的翻译研究也少有人问津。

Baker指出,小说中的报道结构“在小说对话的构造中是普遍而且起重要作用的,因此,对说话者的角色和人物刻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小说人物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而译者在翻译这些小说人物说话方式时有各自不同的翻译风格”(2000:245)。

“在传统文学批评中,人们一般仅注意人物话语本身——看其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具有个性特征,是否有力地刻画人物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文体学与叙述学的兴起,西方批评家愈来愈关注表达人物话语的不同方式。”(申丹,1999:33)“《红楼梦》长达一百二十回,多达七十余万字,共描述了四百四十八个有形有肉的人物,客观上讲,研究者面对如此庞大的文本信息量,没有合适的统计工具,单凭手工统计,很难进行全面的数据提取和分析验证。而应用语料库,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刘泽权、赵烨,2009:252)

本研究用中科院的ICTCLAS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原著进行分词处理并建立语料库;牛津大学的WORDSMITH 6.0.0文本处理与分析软件,作为霍、杨译本语料库在切分、标注、统计等方面的工具。为了便于表述,下文分别将语料库简称为原著、霍译本、杨译本。

二、语料采集与分析

对比来自霍译本和杨译本,发现霍译本中“said Xi-feng”R1位置后续词项中含有表王熙凤说话时特征的词项比杨译本丰富得多,霍译本在情态、声音和动作方面做了精心的显化翻译,对凤姐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翻译,都是在全方位地表现她灵动的性格和心计,使凤姐这一形象丰富饱满,栩栩如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形兼备的活生生的凤姐儿。

首先,从情态描绘中分别抽取霍译本和杨译本中“said Xi-feng”和“said Xifeng”的R1位置后续词项与“笑”有关的描写,具体可参考下页图1。

由图1可知,霍译本显化王熙凤说话时爱笑的表情。爱笑喜笑会笑,的确是《红楼梦》原著中的凤姐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她“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习惯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不管微笑、大笑、冷笑,还是不怀好意的笑……无论是处于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她都能笑而自如。笑,是她的处世手段,霍译本正是通过显化王熙凤各种各样“笑”的表情,把这位嘴甜心辣、八面玲珑的贾府少奶奶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图1 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熙凤说”R1位置后续词项与“笑”有关的描写

再从情态描绘中分别抽取霍译本和杨译本中“said Xi-feng”和“said Xifeng”的R1位置后续词项中其他情态的描写,如下图:

图2 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熙凤说”R1位置后续词项其它情态描写

由图2可知,霍译本中的王熙凤说话时的表情比杨译本中丰富得多,霍译本显化了王熙凤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说话表情,从她说话的情态上可以看到她的形象、她的神态、她的地位、她的气势、她的性格,乃至灵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读者看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即“精明中含着狡诈,泼辣中带有阴险,追求独立的个性又包藏着权欲和贪心”(李希凡、李萌,2011:28)。

三、霍译本和杨译本对王熙凤的人物言语形象翻译策略的对比分析

“好的文学翻译不是原作的翻版,而是原作的再生。它赋予原作以新的面貌、新的活力、新的生命,使其以新的形式与姿态,面对新的文化与读者。”(许钧1998:470)

例一

原著: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第12回)

霍 译 本 :‘It’s true then,’said Xi-feng,smiling delightedly.‘You really are an understanding sort of person—so much more so than Rong or Qiang! ’

杨译本:“You’re certainly much more understanding than Jia Rong and his brother.”

上例中,杨译本省译了“凤姐笑道”,而霍译本把“笑道”,翻译成“said Xi-feng,smiling delightedly”,在“smiling”后面还要增添“delightedly”以强调她的面部表情,而读者都已知王熙凤在贾瑞来之前已经发恨要“叫他死在我手里”的,这个词的增译,更加让读者不寒而栗的体悟到王熙凤心机之深,她笑里藏刀地假意挑逗,陷贾瑞于歹毒的“相思局”中,读者读到此处的“delightedly”不仅毛骨悚然,而她的口蜜腹剑的形象也深深印入读者脑海。

例二

原著:(王熙凤)因笑道:“方才临来,舅母那边送了两笼子鹌鹑,我吩咐他们炸了,原要赶太太晚饭上送过来的。我才进大门时,见小子们抬车,说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不如这会子坐了我的车一齐过去倒好。”(第45回)

霍译本:‘Just now as I was on the point of coming over,’she said,bringing these reflections to a rapid conclusion,‘two crates of quails arrived from my aunt’s.I told the servants to fry them,intending to send them over later for your dinner.Then,on my way in through your gate,I met some of the boys from here with your carriage.They said it had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and they were taking it outside to be mended.Why not make use of my carriage instead?We can go over together in it now,and you can dine at my place afterwards on the quails.’

杨译本:So she said cordially,‘As I set out just now,my maternal uncle’s house sent over two baskets of quails which I told the kitchen to have deep-fried and sent over for your dinner.And as I came through your main gate,I saw some pages carrying off your carriage for repairs,they said it was cracking up.Why don’t you come back now,madam,with me in mine? Then we can go together.’

上例中,霍译本把“(王熙凤)因笑道”,翻译成“she said,bringing these reflections to a rapid conclusion”,并没有翻译“笑”字,而是增译了“bringing these reflections to a rapid conclusion”显化了工于心计的王熙凤的形象。通过“these reflections”指引读者回读上文王熙凤的内心的盘算:

“凤姐儿暗想:鸳鸯素习是个可恶的,虽如此说,保不严他就愿意。我先过去了,太太后过去,若他依了便没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就疑我走了风声,使他拿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了应了我的话,羞恼变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不如同着一齐过去了,他依也罢,不依也罢,就疑不到我身上了。”

而且还增译了“a rapid conclusion”来体现王熙凤的伶俐善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策略,为不让婆婆邢夫人将来怀疑是自己走了风声,便编了一个谎言和她一起坐了车去找鸳鸯。

而杨译本把“(王熙凤)因笑道”,翻译成“she said cordially”,也没有翻译“笑”字,而是改译为“cordially(发自心底)热诚地”,这种改译显化了其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虽然有个“so”冠之,但与上文中对王熙凤的心理转变的描述仍略有些脱节。

可见,霍译本的译文词汇,使读者对王熙凤的“心机又极深细”“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例三

原著: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第45回)

霍译本:‘Fancy!’said Xi-feng,mockingly.‘The respected elder sister-in-law! The one who’s put in charge of these young ladies to guide their studies and teach them needlework and good manners!You encourage them to start a poetry dub,but as soon as the question of money arises(and incidentally,how much money is involved?—it can’t surely be very much),you’re not interested: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杨 译 本 :‘What an elder sister-in-law you are! ’scolded Xifeng.‘You’re supposed to be in charge of these girls’studies and of teaching them good manners and needlework.If they do wrong you ought to remonstrate with them.Now they’ve started this poetry club which shouldn’t cost much,but you refuse to take charge.

上例中,霍译本把“凤姐儿笑道”,翻译成“said Xifeng,mockingly”,翻译时将“笑”转译为“mockingly(嘲讽地)”,而杨译本将“笑道”转译为“scolded”,不用“said Xifeng,adv.”结构。凤姐作为二奶奶,对大奶奶李纨的说辞用“mockingly”去嘲讽显然比用“scold”去责备更加妥当,这一点霍译本更加贴切点,王熙凤缺乏文化教养,亦不会吟诗联句,然而对平辈妯娌宝玉及众姊妹并不刻薄。此处霍译本显化了她的心灵口利、谐趣横生、欢乐活跃“逗哏”般莲花之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的“凤辣子”形象。

四、结语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通过研究具有可比维度的霍译本及杨译本平行语料库,发现了霍译本和杨译本对王熙凤的人物言语形象翻译存在明显的差异:

霍译习惯使用“said Xi-feng”来翻译“凤姐(……)道”,并在该表达式的后续副词使用上精心增添表凤姐说话时情态、声音、动作等特征的词项来再现和凸显原著中的王熙凤的形象;而杨译并不频繁使用“said Xifeng”来翻译“凤姐道”,即便是使用此类翻译结构,也是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不作此类增添,更多的情况下,他或省译“凤姐(笑)道”或转译为其他动词结构。

经典文化外译已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战略之一。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我国古典白话小说西渐中由于译者、译入语读者以及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古典白话小说英译主要以变译为主,焦点在于故事情节的传输和描述,对于原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色则关注甚少,而使异域文化群体领悟到我过国经典文化中深邃广博的世界观、人生哲学、人格美学形态和内涵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霍克斯的译者风格是显化人物形象的翻译风格,这种译者风格充分和有效地传播了中国典籍小说的独特人物文化形象。

[1]曹雪芹.程乙本红楼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2]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n I、II、III)[M].London:Penguin,1973,1977,1980.

[3]Yang,Hsien-yiamp;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1980.

[4]Baker,M.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000,12(2):241-266.

[5]陈德用,张瑞娥.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与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J],外语教学(5):81-84.

[6]黄国文.《论语》英译意译方法研究的功能句法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6-21.

[7]刘泽权,赵烨.《红楼梦》人物“哭态”探析[J].河北学刊,(29):252-255.

[8]李希凡,李萌.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论[J].红楼梦学刊,2001(4):1-29.

[9]申丹.有关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33-38.

[10]许国璋.借鉴与拿来[J].外国语,1979(3):1-13.

[11]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2002(1):62-69.

[12]许钧.“形”与“神”辨[J].外国语2003(2):57-66.

本研究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3012

作 者:姚 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凤姐情态译本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人心买卖
“凤姐”列传
才胜德缺是凤姐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