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开设跆拳道选项课的对策研究
2017-11-28邢智马强
邢智 马强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跆拳道课程能够有效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关于跆拳道教学实践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法与对策,为高校体育跆拳道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跆拳道;特点;作用;对策
跆拳道(TAEKWONDO),跆(TAE),意为用脚踢脚踹;拳(KWON),以手掌击打;道(DO),意指一种手与脚运用的艺术方法,也为一种精神。跆拳道是朝鲜民族的传统武艺和竞技、娱乐项目之一,起源于朝鲜半岛,古称跆跟,花郎道,是两个人之间手脚并用直接采用攻防技术斗智、斗勇战胜对手的传统搏击格斗术,也是一项紧张激烈、惊险刺激的以腿法对抗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竞技运动,更是一门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品质的高尚武道文化。
1跆拳道符合高校精品体育课程建设的要求及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技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体育理论与人文知识的传授。当下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也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教学任务。跆拳道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意志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又因其项目自身的吸引性,高校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跆拳道教学。以上因素完全符合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自我参与度等,对于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跆拳道“道义”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2.1渗透性
跆拳道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以独特浓郁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已成为高校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渗透能力,受到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和追崇。
2.2动态性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且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跆拳道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自身陋习,形成终身体育教育。
2.3客观性
高校跆拳道运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3跆拳道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社会关系问题是高校学生在校园生活里遇到的所有困扰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高校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两类,有专家统计,高校学生同学关系问题较师生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里的同学关系没有中学时融洽,在大学里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同学关系中功利色彩浓重,傲慢、自负、虚荣等现象在高校学生身上十分明显,这些问题的突显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1学年的跆拳道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在社会性发展层面的现状有所改善,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主要表现为学会了尊重他人,待人谦和有礼,处理事情时会冷静思考;有45%的学生认为,通过合作性练习改善了人际关系;通过多个学院拼班授课的方式,有机会认识别的学院的朋友,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
4在开设课程时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层次
高校应当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精神,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设置必修学分,使其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分年级分内容地进行职业指导。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成功成才教育,以适应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为主,侧重使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前景,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并明确努力方向。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思想教育,从他们的择业观入手,使他们树立从基层开始工作的观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5结论与建议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行为训练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激发学习的潜能;培养良好生理和心理素质,克服骄娇二气和惰性,磨练意志和毅力;启发和增进创造欲和想象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总体而言,高校跆拳道运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为社会造就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绵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5).
[2]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3]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6(2).
注:本論文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在跆拳道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探索研究》,编号2016JG03,成果论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