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2017-11-28连晓华

商情 2017年38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促进和谐

连晓华

[摘要]群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实现身心键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也正是和谐文化构建的本质特征和要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关系;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保证。和谐文化构建虽然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其基础、重点和难点在于群众文化建设。因为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实践的文化,是整个国民文化建设的基础。群会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实现身心键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这也是和谐文化构建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构建的主体。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群文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过去有句话叫做“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意思是说,群众文化的经费投入不足,活动设施不够,而人才队位建设较好,文化活动卓有成效。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在农村,文化活动场地、设施建设被纳入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创建工作之中:在城镇文化基础设施被纳入统一规划之内,很多地方,文化活勤中心、文化广场辉煌气派;各地文化馆(站)办公条件、专业设备空前改善。文化自身的强大功能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全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投入。但是,群众文化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却不容乐观。

(一)群文专职队伍青黄不接,机制僵化,业务萎缩

文化馆、站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处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最基层、最前沿,在文化建设领域起着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和实施文化活动的枢纽作用以及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会文化活动规模和活动水平的职能作用。自建制以来,群文工作者优良的作风、过硬的业务,一直被广大群众所尊爱和依赖。文化馆、站应该是和谐文化构建的重要阵地,广大群文工作者是和谐文化构建的生力军。但目前文化馆、站的专职队伍建设,却不容乐观,专业群文干部年龄普遍偏高:用人机制、工作机制僵化,致使庸者不能出,能着不能进:内部管理松散,创新能力不够:很多乡镇文化站业务荒废:村级文化室有屋无人,形同虚设。群文队伍和业务工作面临青黄不接、整体萎缩的不利局面。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加与文化馆、站职能作用的逐渐薄弱形成反差。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但质量水准普遍较低

如今泊发组织、自娱自乐的群文活动可谓遍地开花,但其求新、求美的巨大热情与实际能力和活动效果相差甚远,“老人、老味、老一套”成为普遍现象。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正在被历史所尘封,任之变为“遗产”而要等将来的“专家们”去挖掘抢救;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又由于知识、能力所限而,难以被享用:基层创作人才匮乏,优秀群文作品稀少。而精英文化与市场运作所形成的“赚钱文化”和“文化赚钱”越来越火,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是“赔钱的文化”和“奉献的文化”日益被冷落。此外,一些封建迷信,颓废低俗甚至黄色下流的不良文化还在蔓延,不良文化的社会消费水平在逐年提高。

(三)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严重脱节

对社会专业人才有机整合、有效利用不够,造成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严直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教育系統的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有专长的社会文艺人才,都是群文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文化馆、站业务力量的重要补充,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机整合、有效利用。二是由于专业文艺团体多为市场化经管,生产难、演出难、生存难的状况普遍存在。受市场规律和消费水平的双重制约,许多地区的群众得到一次现场高雅艺术享受并非易事。专业文化活勤与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严重脱节。

(四)网络文化既有“公益”也有“公害”弓l导与监管滞后

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青少年文化活动的阵地之一。由于引导和监管力度不够,网络文化在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些不良的文化内容和违规的经营方式侵蚀着社会,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规范网络市场、序化网络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和谐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对网络文化除了加强监管外,更应该积极引导,因为后者是根本,更长效。群众文化职能部门也应该在丰富和推广健康、进步的优秀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二、坚守群众文化公益性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坚守群众文化的公益性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障群文职能部门的全民公益事业性质:二是大力加强公益文化建设。核心是政府统筹规划和经费投入。

(一)公益文化事业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是以公共经费做保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文化事业

坚守群众文化的公益性,是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改革开发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并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得出的结论。其次,文化本身的历史性、民族性、大众性、交融性,本质上所体现出的是“公益性特征”。

(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群文事业的方方面面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我们在坚持群众文化主体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还要积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有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正确引导文化消费。努力争取使社会人力、财力成为政府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补充,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和谐局面。要把基层文化站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不清、不顺现象尽快理清理顺:把靠商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项目放到社会、放到市场: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实现经营实体与公益事业的完全剥离,使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三、准确把握和谐文化特征。扎实推进构建工作

任何一种文化环境的形成,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文化积淀的结果。和谐文化构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工程。群众文化涵盖了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队文化,也是“专业文化”的母体。因此,群众文化在和谐文化构建中的主体作用毋庸置疑。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宏伟工程,我们还必须明确和把控好和谐文化的以下特征。

(一)和谐文化是健康、优秀和先进的文化。不容许腐朽、消极甚至反动的文化与之共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和谐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二)和谐文化是全社会共建的文化。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而不是孤立的、狭隘的、单纯的文化建设更不是文化部门的孤军作战。各级政府应在宏观规划、健康引导和硬件投入上加大力度:各行各业都应为和谐文化构建作出贡献,社会每个成员都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参与者和想用者。

(三)和谐文化构建既要因地制宣、实事求是又要兼顾平衡。一方面有优势的地方和行业,要上水平、出特色、起带头:另一方面,要特别关心和帮助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在“硬件”和“软件”投入上给以倾斜。把搞好文化下乡与做好乡下文化结合起来,让专业文化无私地帮助和奉献于群众文化的软件建设。

(四)和谐文化构建是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持续发展过程,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一蹴而就。任何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总之,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和场馆建设是和谐文化构建的两翼,一是应该相互使进、协调发展。一般说来,场馆建设比较容易,而人才培养和使用是长期和艰巨的。忽视了人才培养,再好的场馆也只是“形象工程”和“文化外壳”而已。因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在引导群文活动、普及弘扬优秀文化、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修养、实践技能和活勤水平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文化馆、站更应扎扎实实、坚持不解抓好群众文化创作、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等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促进和谐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