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融合初探
2017-11-28崇桂洲
崇桂洲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更是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鉴于此,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农村小学结合当前实际,将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1.农村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实施的组织形式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生阶段即开始对团队合作精神予以启蒙和培养,在小学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当然不排斥学生个人独立或在家长协作下的研究。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
2.从课本与生活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课文中设定研究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研究课题的设定上。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对于小学中年级段,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要推敲,不能随便。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是设定课题的一般方法。阅读类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研究课题;表达类教学内容本身有时就是语文实践,值得进行研究性学习。如苏教版三年级上练习7,关于戏剧脸谱的表达课教学。
还可以通过学生质疑提炼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如研读《西湖》,在深读阶段,学生会质疑“天上人间”为什么“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借此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小组讨论等研究性学习,区分“溶化”与“融化”“熔化”不同含义。
课文后面作业要求中的拓展练习设计,很多就是为了给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引导的,作为研究课题最好不过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练习5“ 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就非常适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从生活中设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如《小稻秧脱险记》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我们班大部分为农村孩子,基本上家里都种水稻,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他们分别从“杂草和庄稼的不同”、“除草剂好不好”这一角度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二、农村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導
1.教师指导与注意事项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决定了教师在以下方面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切不可贪大求全;重点对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进行相应的指导。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水平。
(2)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拓宽小学生的思路,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与细节操作,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3)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活动展示,作品展示。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留下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结果呈现和学生反思无需格式化要求,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出现,以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出现倦怠情绪。
2.不忽视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疏导
在指导之外,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
三、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的”课程,而不是“分科的”课程。要求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农村小学就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当时当地的社情民意,特别是要结合各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融合状态。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必将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语文课程标准》
[3]《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