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冶金工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7-11-28邱家用居殿春白妮徐敏人徐玉松
邱家用++居殿春++白妮++徐敏人++徐玉松
摘 要: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冶金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冶金工程学科教学进行深度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技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网络环境下冶金学科“自主、协作、探究、资源开放式学习”多元混合的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发展,促进冶金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 冶金工程 网络环境 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247-02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under the era of internet big data.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to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structed to form the diversified network interactiv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ode (autonomy, cooperation, explore, the resources open learning) of metallurgy subjec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rriculum and high quality cours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for metallurgy subject.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发展,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手段与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了教学时空,丰富了教学资源[1]。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向教育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教材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大都处于“失声”状态,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其进行改革是当前的必要任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3-5]。本文针对冶金工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自主开发与多元引进相结合建设冶金工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网络环境下冶金学科“自主、协作、探究、资源开放式学习”多元混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1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进展与动态
隨着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对当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种被称为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教学设计、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研究等方面,在以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研究中,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网络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7]。在目前席卷全球的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8],国内外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新技术、数字化技术、在线课程、微课、移动学习等带来的全新挑战[9],从而促进高校“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10],未来学习者应该是能够善于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这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1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要求从边缘化走向内核式的学习支持,把超越浅层、面向深度学习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12]。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是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2 冶金工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江苏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科的办学定位是“创新型冶金人才培养”,要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工程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我校冶金学科教学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冶金学科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工程实践分析与处理能力。传统教学普遍采用“课件+黑板+粉笔+讲授”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具体、形象生动的印象,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某些课程教材中部分内容陈旧,与当前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的动态前沿脱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全面深刻认识,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与效果。endprint
2.2 教学资源缺乏有序管理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由于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有序管理,海量的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脱节,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开发新的资源,尚未能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协作、探究式”新型教学模式。因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3 冶金工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点,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冶金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多元混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冶金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1 现代信息技术和冶金学科教学的整合
有效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平台、课程网站、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适应冶金学科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实施学科课程“学”与“教”的活动。特别是引进先进的仿真模拟平台,如网络模拟炼钢仿真平台,让学生在此仿真平台中开展模拟炼钢大赛,犹如身临其境的开展炼钢操作,提升对冶金工艺流程各个工序操作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提升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讲授课程内容方面,舍去部分陈旧内容,增加当前本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前沿方面的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制作Flash动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2 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冶金学科信息教学资源
结合本校冶金学科的特点和现有条件,采用“自主开发”与“多元引进”相结合方式[13]构建各种数字化的学科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冶金工程学科信息化资源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类资源、专业类资源、软件类资源和服务类资源。其中,教学类资源主要指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公开课、网络精品课程、微课、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教学实践、教学成果等资源。专业类资源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问答及拓展等。软件类资源是指自主开发和购买的有关教学、学习的各种应用软件、仿真模拟软件等。服务类资源主要是公共教学服务平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将自主开发和多元引进方式相结合,通过不断整合优化已有资源、自主开发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多元化引进和完善各种优质资源,最终形成本学科信息教学资源库,为网络交互式教学活动打下坚實的基础。
4 结语
针对冶金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和教学资源缺乏有序管理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冶金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冶金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最终形成网络环境下冶金学科“自主、协作、探究、资源开放式学习”的多元混合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冶金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116-117.
[2] 何克抗.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5-14.
[3] 郭莉,任维政,夏海兰.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18-122.
[4] 李木洲.试析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过程之挑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1-5.
[5] 王晓凤,阮绩智,周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互动混合式”翻译教学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9(4): 429-433.
[6]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92-95.
[7] 陈巧云,李艺.中国教育技术学三十年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共词分析和文献计量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5):87-95.
[8] 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1):11-13.
[9] 张蔚磊,李馨,赵云建.高等教育数字化学习的未来——访哈佛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克里斯德迪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7.
[10] 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92-103.
[11] 王靖,刘志文,陈卫东.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具身认识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1(1):71-78.
[12] 张静,陈佑清.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4):20-24.
[13] 方兵,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3(6):88-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