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源性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11-28黄群宋洪波滕慧王艺伟安凤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黄群++宋洪波++滕慧++王艺伟++安凤平

摘 要:食源性流行病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初步探讨在农林类高校如何开设该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介绍问题导入教学法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源性流行病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218-02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1]。食源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食品学科中具体应用的分支学科,以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与方法研究食物中毒、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食源性变态反应重点性疾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等[2]。福建农林大学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博士后流动站,为福建省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食品学科优势、雄厚师资力量的保障条件下于2013年开始开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并招生,至今已招收5届学生、1届毕业生。食源性流行病学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如何在农林类高校的食品学院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提升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 课程设置改革

作为方法学的食源性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类学生必需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在该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32学时,2.0学分,最初在第六学期开设,现已提前至第五学期开设。因为目前没有专门的《食源性流行病学》教材出版,遵循优选原则选用沈洪兵、齐秀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配套的《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并推荐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作为教参。

先修课程为卫生统计学,与卫生统计学、食品卫生与安全学的相关学科联系密切。例如,流行病学总论的方法学部分需要应用卫生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各论中内容需要应用食品卫生与安全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但食源性流行病学与上述相关学科各有侧重,食源性流行病学是从人群角度研究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策略与措施,食品卫生与安全学是从微观入手探索疾病发生机制。总之,食源性流行病学与各学科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2 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既秉承流行病学的基础理论、方法部分,又结合农林高校食品学院优势、凸显食品学科特色,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病原体的传播方式,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现场调查,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监测与预警等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人群中食源性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食源性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及预防控制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工作任务;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病因研究、食源性疾病防控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工作。

优化后具体教学内容有绪论、疾病的分布、病因和病因推断、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感染性腹泻。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用、特点与用途;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定义、特点、种类与用途、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偏倚及其控制,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及制订原则,疾病三级预防与疾病监测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常用测量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基本过程及病因推断的原则等,能够有一系统的掌握。

3 问题导入式教学法

食源性流行病学实践性很强,如果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传授,会限制学生自主获取、养成学习依赖,难以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孕育,遠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在当代高等教育新形势与挑战下,该课程同时面临内容多、任务重而学时有限的困境,引入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跨越困境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发挥食源性流行病学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更为符合创新性食品卫生与营养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证明其为实效显著和创意突显的教学策略[3]。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PBL教学特点,筛选经典案例、设计教学问题,比如吸烟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弗明汉心脏病的前瞻性研究、维生素C与坏血病关系的实验性研究及反应停与海豹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团队,将案例及问题在教学计划安排的前1周发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初步形成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时简要介绍案例后循循诱导发问,触发学生积极性、随机抽组回答,老师予以总结与点评。通过P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新林,徐谦,郎建英,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60-361.

[2] 刘燕群,沈红兵,高莉,等.食品安全专业的流行病学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935-936.

[3] 杨铮,倪进东.P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58-15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