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7-11-28马青丽
马青丽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辅助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地图包含的信息通常是隐性的,通过认真读图才能够发现,想要弄清地理研究对象的规律与特点,就必须读图,将研究对象的要素落实到地图上。然而,现在很多高中生读图能力都较弱,无法从地图上获取关键的信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夯实基础知识
在日常学习中,想要全面理解地图中包含的信息,就必须先分析地图。首先需要先找出地图中的有效信息资源,熟悉地图中的图例与注记的含义,由此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理解地图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等高线的图形与颜色来判断地图各个区域的地貌、分布范围以及地形起伏等资料。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理解地图的几个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以及注记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读图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对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名词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例如,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等知识时,就可引导学生先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进行归类与对比,加深印象。想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这些概念,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来源或成因等,同时结合生活现象来解释。例如,在教学“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教师就可通过引导学生来理解其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一词汇有深入的了解,只有熟悉专业词汇,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地图做好准备。
二、掌握基本的读图程序
当学生熟知“常用图例”,并能够清楚地说出地图中的各个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读图练习。读图一般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读懂地图,才能够顺利达成目标。在读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先看地图的名称,确定地图主题,随后按照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与方向等,再按照地图的符号来确定陆地、山脉以及河流等事物,还需按照比例尺换算粗实际的距离,按照等高线来判断海底地形或山脉走向。在引导学生读图时,应当参照如下原则:1.图文结合。在读图时,应当将地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辩证地思考图文间的联系,使地图与文字形成互补,即地图将文字形象化,文字去解说地图中的地理现象与特征等。2.适当精简。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通常较大,因此在读图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恰当地提取其中的信息。在每次读图前,要先确定读图的主题,使学生明确读图的目标。3.新、旧知识相结合。在读图时,还应当注意多向联系,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够激活旧知识,又能够吸收新知识,较为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概括能力。
三、勤加积累,识记辨析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步骤后,教师就可引導学生多读图,积累地图资料。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多识记地图的基础上,需要将地图的位置与轮廓牢记于心,如此才能够为后续的用图做准备,快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地球气候千变万化,地图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区域的地图来说,其形状、地理位置不易分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此种类型的地图,还可引导学生借助栅格法来绘制中国区域图、世界区域图、工业分布图以及洋流图等,还需强调一些特殊区域的地图,如希腊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以及克里米亚等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看到地图就能够联想到相关地理信息,逐步增强学生辨别地图的能力。
四、加强训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图的讲解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地图,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填图与绘图的能力,为今后的用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填图与绘图的训练通常可在新课结束后,作为巩固练习进行,其能够帮助学生强化空间概念,加深对地图的理解与记忆。
第一,填图练习。填图练习一般可在“地理练习册”上各个州以及各个分区的轮廓底图上,按照相关要求来填注山脉、河流与海洋等地理事物,由此构成综合性的空间格局,加深对地理事物特征的理解。
第二,绘图练习。绘图练习通常可在空白的地图上进行彩描,例如,在教学《世界气候类型》图时,就可将“热带雨林气候”区域涂成绿色,将“温带季风气候”区域涂成蓝色。彩描一定要突出重点,均需按照地理事物的类别进行区分,有些可以画点,有些可画斜线,这样就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还能节约大量绘图的时间。此种教学策略可运用在区域地理的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运用图例、经纬网以及注记等知识来自主读图,获得相关知识。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地图外,教师还可提醒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来认识一些景观图或数据图等,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同时交给学生地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但是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充分掌握地理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