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阿拉善种树植心

2017-11-28何小琼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拉善治沙种树

何小琼

2017年7月14日,42岁的吴向荣作为一席公众号的第495位讲者,出现在众人面前,深情地讲述了如今的阿拉善沙漠。他用十五年的执著和毅力,让如今的阿拉善万亩绿树繁茂,百鸟婉转歌唱。

阿拉善少年的梦想

吴向荣来自内蒙古阿拉善,是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计划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基地负责人。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是种树的。”这一种就是十五年。

阿拉善的意思是“五彩斑斓之地”,它的寓意非常美好,应该是有着肥沃的土地,绿草如茵,花团锦绣。但在吴向荣记忆中,阿拉善不是浮尘就是扬沙,还会隔三岔五来一场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强劲的风不但会卷起沙粒,还会卷起房屋、农田、动物和人。一瞬间,就可以让原本安详宁静的乡村变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吴向荣小小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吴向荣有三兄妹,在他印象中,一直是母亲操持着家,而父亲常年在外忙碌着沙漠治沙的工作。就算父亲难得回家,和家人谈论的也永远是他的科研项目。这时的父亲,侃侃而谈描绘沙漠蓝图:将来沙漠也会有绿洲、五彩缤纷的花园、百鸟朝阳的光景。父亲所憧憬的,也是吴向荣所向往的。他对父亲充满了崇敬。

那时的治沙措施主要有两种,飞播植草和飞播撒草籽。吴向荣一直希望能领略一下父亲所说的飞播植草。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一天,父亲问他:“敢不敢坐飞机?”这一问,吴向荣兴奋起来。他当然不知道,父亲所说的飞机,不是蓝天上气派的大客机,而是专门用来植树造林的农用机。坐在上面,空间不但狭小,而且空气浑浊,噪音巨大,他能看到的只有蓝天和远处一望无际的沙漠。正当吴向荣感到失望时,父亲大声说:“向荣,我们要开始了。”

于是,吴向荣看到了至今让他难忘的一幕。只见父亲和其他两位叔叔一起用力踩下飞机的特殊装置,无数的种子从飞机底部飞了出来,开始是一堆,然后飞快地四散开来,再扩散,再扩散……前面的还在飞散,后面的前赴后继跟着追随而去。在漫无边际的沙漠,这情景就像一群欢快的精灵降临,美妙极了。那一刻,吴向荣暗暗努力,也要以自己的努力,为沙漠撒下精灵。

吴向荣的父亲和他的团队一年年地治沙,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土地荒漠化面积依旧一年年增加,30%、40%、50%……名副其实的沙进人退。许多牧民不得不远离熟悉的家园,那些无奈的身影让吴向荣沉默了。没有人愿意离开,也没有人愿意家园荒芜,但沙尘暴太可怕了。

为了梦想而努力

1992年,一位日本学者到阿拉善进行沙漠种水稻的相关考察。而吴向荣从他那儿得知日本多绿化、生态环境好,在环保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于是,第二年,18岁的吴向荣决定去日本留学,主修环境学。

毕业后,吴向荣觉得日本环境领先于别的国家,是因为经济发达,经济发达了,自然就有钱来治理环境。这样的想法使他留在日本又读了经济学。假期,吴向荣邀请日本朋友来阿拉善做客。日本朋友问道:“为什么这里全是沙漠,你们不种树和草吗?这样以后会全部沙漠化,而且面积会不断扩大。”这一问,让吴向荣心里难受,泱泱大国,有什么理由让人小看。

就这样,毕业于环境学本科和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吴向荣回到了阿拉善。但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更不是单纯地种树就能治沙。在沙漠中种树很需要技巧:树苗必须很细小,因为沙漠里蒸发量太大,只有叶子少了,树苗的蒸发量才会相对减少;树坑要挖60厘米,这样能保水,也能让树根扎得更牢更深。这些点点滴滴触动了吴向荣,让他更明白,沙漠之战,是持久战。

困难难以预料。第一次种树在2003年,正好遇上了非典,全国严阵以待,层层防护,没有办法去管理,树苗全军覆没。2004年,他再次和团队出战。吴向荣明白,要把沙漠变成绿洲,并不是种树、淋水这么简单,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后期管理。

2005年,吴向荣提出了沙漠锁边的概念,就是在沙漠边缘人工种植绿树,形成一道防护墙,这样可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张。更重要的是,绿树成荫之后,才会有鸟类和动物来安家。

在造林治沙的工作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牧民们的环保意识。阿拉善以牧民居多,他们以游牧为生,走到哪儿,哪儿就是羊群的天下,除了草,连好不容易种活的树苗也不能免除。吴向荣和同伴们好不容易种的、刚刚有了绿色的树苗,往往在大批羊群经过时受到伤害。欢快的山羊好不容易看到绿油油的叶子,马上冲破围栏,争先恐后地进行围攻,大快朵颐。遇到这种情况,吴向荣和同伴们不能训斥,也不能发火,只能尽力驱赶羊群。然后积极和牧民沟通,解释植树治沙是为了美好的家园。经过多次努力,很多牧民被吴向荣的执著打动了,也加入到了环保护林的队伍中。

种树植心沙漠变绿洲

在吴向荣和团队的努力下,一些动物开始来阿拉善安家。最先来的是几只喜鹊,它们在绿树间欢快地掠过,叫声婉转。吴向荣和伙伴们开始憧憬着飞鸟成林的景象。

2007年,有一批树木长势不错,正当开花结种时,遭到害虫红斑芜青的袭击。红斑芜青专吃花蕊,对树木的杀伤极大。吴向荣采取的措施是喷农药,喷药结束后,树木又开始生机勃勃。

可是,有一天,一只喜鹊忽然变得烦躁不安,低一阵高一阵地横冲直撞到房子的玻璃上,撞击后,喜鹊晕头转向地打转,然后又拼命地振翅再次撞击玻璃。吴向荣和伙伴们看得触目惊心,眼巴巴地看着喜鹊撞得血肉模糊,直到跌落在地。

吴向荣久久地看着地上那只满是尘土的、小小的身子,心疼不已,也百思不得其解。随后,吴向荣又看到了另外三只喜鹊以同样的方式死去。

经过细致调查,吴向荣终于知道了喜鹊自杀的原因。因为给有虫害的树喷了农药,害虫死了;而甲虫吃了死去的害虫,也死了;接着沙漠蜥蜴吃了死去的甲虫,也一命歸西;沙蟋吃了蜥蜴也难逃一死;最后,喜鹊吃了死去的沙蟋……吴向荣愧疚不已,错误的决定,伤害了原本拥有了新家的喜鹊。

吴向荣重新审视自己的治沙理念。难道只是单纯地种树吗?只是单纯地治理沙漠化?都不是,而是如何跟已经受到伤害的土地成为朋友,和它们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要的不止是种树,而是种树植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拯救沙漠,才可以去改变沙漠,才可以从根本上让沙漠成为家园。从此,吴向荣再没有给树打过农药,更没有用过化肥。种树有虫很正常,而这样会吸引鸟类来灭害虫。鸟类来多了,就能捉更多的害虫,如此,也会有更多的鸟类来这里安家。年复一年,无数的喜鹊来到阿拉善,这里渐渐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十几年来,吴向荣很少陪伴妻子和女儿。令他欣慰的是,女儿非常懂事,也以他为荣。女儿非常骄傲地告诉同学:“我的爸爸在种树,他种了很多树。”是的,正像他所说的:“我是种树的。”他种下的是树,也是希望,是阿拉善的希望。

如今的阿拉善,已经有长20公里、宽500米的防沙锁边林,治沙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吴向荣也将秉承着自己的理念“种树植心,心中有树”,让沙漠变成绿洲,将不只是梦想。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拉善治沙种树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种树
一起来种树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阿拉善(三首)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