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三千姐妹,绣出七彩人生
2017-11-28
近年来,江苏宝应的乱针绣声名鹊起,在鲁垛镇,乱针绣更是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知情人都说,这离不开莫元花等领头人的示范带动。
多年来,扬州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扬州工艺美术大师莫元花,带领全镇三千多名留守妇女,巧手绣出一片天。2016年,莫元花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莫元花作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一展乱针绣的风采。
潜心磨砺练出过硬手艺
1982年,莫元花出生在宝应县鲁垛镇普通农家。2001年,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后,莫元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外企工作,选择与专业并不对口的乱针刺绣行业。莫元花只拿过笔没拿过绣花针,刚开始的学习是痛苦的。她经常熬到半夜,绣两针就要拆一针。手戳破,背熬酸,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掌握技巧,她专程去苏州拜师,钻研影像基础知识和绘画艺术。
刻苦一番,成了水平“还不错”的绣娘,但莫元花不满足于此。怀着对乱针绣艺术的痴迷,她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乱针绣进入更高殿堂?
人物肖像是乱针绣的常见题材,以前,绣娘们往往采用交叉乱针、三角乱针针法。这两种传统针法规律性较强,表现的人物样貌不够灵活,表情呆板,流畅感不足,画面光泽也较平淡。莫元花对此很不满意,就找来很多资料,反复揣摩,绣了拆,拆了绣。
在前辈传下来的四十余种针法的基础上,她综合运用,研发出最适合肖像表达的技艺——16系环节操作法。多次尝试后,作品不管远观还是近看,表情都更加细腻,活灵活现。莫元花又尝试用这种针法绣制其他需要展现细腻感的画面,发现也颇具表现力。
2013年,莫元花的“乱针绣针法与色彩搭配”得到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传统苏绣只有平针绣、打籽绣等十多种针法、绣法,莫元花的创新,使得更多的题材、绘画风格得以通过乱针绣的形式实现再创作。
心系姐妹带出绣娘队伍
近年来,人们更倾向于从事挣钱快的职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转向城市。而一些已婚妇女和待业女孩,苦于没有技能,只能赋闲在家。莫元花看着很焦急,一来很想帮她们实现就业创业,二来担心古老的技艺失传,于是,她走上了乱针绣的传承之路。
莫元花利用早早晚晚的时间,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和姐妹们算账,谈心,交心。对留守妇女来说,能有一份既照顾到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再欣喜不过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把乱针绣制作当成不错的选择。
之后,莫元花与县职教集团合作,开办了职业技能中专班,让学员们提升学历和专业水平;又与镇成人学校联合,开办了中小学生兴趣班,培养了一批批刺绣娃娃兵;与市、县劳动部门携手,建立了职工乱针绣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多次邀请南京爱涛公司、常州刺绣研究所等单位的刺绣大师亲临鲁垛培训指导。
如今,农忙之余,绣娘们银针飞舞,彩线穿梭,绣出一幅幅精美作品,也绣出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供不应求的乱针绣不断扩大着鲁垛的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镇上有了乱针刺绣产业园,莫氏国凤乱针刺绣公司更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
莫元花不但毫无保留地教授各种技艺,还时刻关心公司里每一名员工,积极为女工谋福利。通过她的努力,女工们均与公司方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护合同》《工资协议》,全体女职工还参加了县互济会。
除此之外,莫元花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年,她都定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解闷,送上食品、衣服等物品。她主动和残联联系,结对帮扶残疾儿童,点亮孩子们生活的希望。她参与慈善活动,不仅带头捐款,还动员亲友一起献爱心。
声名鹊起亮相国际舞台
2008年奥运会前夕,莫元花接到有关部门和北京奥组委的邀请,需要赶制三幅巨幅刺绣作品。这是宝应刺绣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的机会,这也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任务,不能有丝毫差错。
为不负重托,莫元花带领团队,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加班加点。作为主针人,莫元花一有时间就盯着样品画,反复看,拼命悟。制图、固定、挑色、刺绣……每天一睁眼,就是刺绣,人熬瘦了一圈。
莫元花带着70多名技术顶尖的绣娘,经过60个日日夜夜的赶制,终于将作品完美地摆在了奥组委有关负责人面前。“精细雅洁,针法独特,线条流畅,气势宏伟,形象逼真,真不愧是‘入遗的民间艺术。”对方如是说。
近年来,绣娘们的作品先后在许多重要活动中亮相——第十届全运会接待厅的《九寨秋色》、江苏广电大楼落成献上的《沧海腾龙》、中国驻法大使馆的《长城》、2011年辽宁中朝友谊桥开通仪式上的《中朝友谊桥》等。
在许多重要历史时刻,莫元花的作品也成为展示品或赠品。1991年绣品《归程》是江苏省政府赠送给香港的回归大礼,《万里长城》赠送给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奥运会水上场馆图》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在莫元花指导下所绣的北京、上海、天津火车站的三幅作品,均获得国家级展销金杯奖。工作之余,她还将刺绣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相继发表了《浅析乱针绣》《绣苑奇葩——乱针绣》等论文,為乱针绣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追求完美的莫元花,在刺绣这条路上不断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来日方长”是她的人生信条。她解释说,乱针绣手工业前途漫漫,千万不能急躁。她庆幸时代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而乱针绣是一个能够展示女性才华的舞台。她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吸引更多的女性加入,让非遗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的同时,共同创造出社会价值。
(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供稿)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