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竹笛引进音乐课堂

2017-11-28许朝平

美术文献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唱竹笛乐句

□ 许 婷 许朝平

将竹笛引进音乐课堂

□ 许 婷 许朝平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课标提出建议,器乐教学应与歌唱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也可用乐器演奏欣赏曲和主题音调等。这表明,器乐进音乐课堂是课改提出的要求。

竹笛是是我国民间传统乐器,指法简单,吹奏容易:音色悦耳,音域适中;价格低廉,重量轻,便于携带;不易损坏,经久耐用:容易保持卫生,消毒方便。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课标对器乐教学的要求。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我尝试将竹笛这一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进行器乐教学、辅助歌唱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歌唱教学中充分发挥竹笛的功能。在指导学生普遍学会竹笛基本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在歌唱教学中发挥竹笛的多项功能。

1.营造课堂氛围。

在歌唱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演奏、个别学生独奏或学生集体合奏已学过的轻快活泼的歌曲,可以营造音乐气息浓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激发学习动力。

让学生会唱歌是歌唱教学的第一要务。而会唱歌的前提是让学生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提供聆听的音源不同,效果也有差异。对于聆听录音、聆听教师范唱或范奏等方法,学生已习以为常。若能让学生聆听同伴用竹笛吹奏,学生除了欣赏歌曲旋律,还能感受榜样的力量,从中受到激励,产生向同伴学习、认真学唱的内驱力。

3.扫清学唱障碍。

学唱一首歌曲,往往会遇到音准障碍,尤其是一些半音的音准。如歌曲《春晓》的教学,二声部学唱具有较大难度,我先组织一部分学生用竹笛吹奏低音部,另一部分学生学唱高音部;然后组织一部分学生用竹笛吹奏高音部,另一部分学生学唱低音部:最后,让学生配合唱二声部。这样,就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音准障碍。

4.弥补嗓音不足。

小学生群体学唱歌曲,存在音准、音域、音色等个体差异。特别是已进入变声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因嗓音的变化而不敢放声歌唱,学习唱歌的兴趣和主动性也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以吹奏竹笛弥补嗓音的不足,从而学习唱歌,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唱奏结合、以奏促唱,既能满足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吹奏的过程中建立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进而大胆学唱。

二、以竹笛辅助歌唱教学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竹笛辅助歌唱教学要讲究“得法”,即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1.听唱法。

这本是歌唱教学常用的方法,即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或范奏歌曲。而教师或个别学生运用竹笛吹奏歌曲旋律,学生聆听、学唱,更能凝聚学生聆听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唱的有效性。例如在《春晓》的歌曲教学中,教师请一组同学用竹笛吹奏歌曲旋律。每吹奏一个乐句,其他学生就学唱一个乐句。学会整首旋律之后,还可以由教师用竹笛吹奏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学唱歌词,从而提高学唱效果。

2.互动法。

即运用竹笛吹奏进行师生或生生互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唱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教师吹奏一个乐句,学生学唱一个乐句:也可以是个别学生吹奏一个乐句,其他学生学唱一个乐句。在学唱歌词时,可以教师吹奏旋律,学生哼唱歌词:可以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吹奏歌曲旋律,其他学生学唱乐句歌词:也可以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吹奏歌曲旋律,其他学生哼唱歌词。这样,就使学唱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增强了学唱的有效性。

3.伴奏法。

即运用竹笛吹奏歌曲旋律,为学生的学唱、独唱、小组唱、合唱伴奏。伴奏可以是教师伴奏,也可以是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伴奏。到学生学会歌唱后,可以分男、女声,男生为女生歌唱伴奏,或女生为男生歌唱伴奏,引导男生和女生间唱、奏密切配合,提高学生唱与奏间的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竞赛法。

即在学生学会歌唱并会吹奏后,组织学生展开奏、唱竞赛,或奏、唱结合竞赛(即两人一组,一奏一唱和谐配合;或四人一组,两奏两唱和谐配合)。请学生派代表当评委,以竞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和谐配合或主动练奏学唱,达到唱、奏双丰收,并营造和谐合作与平等竞争的歌唱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获得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学唱竹笛乐句
My Mother
二十八,把面发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新闻
我的坚守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竹笛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