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感受兴趣
——浅析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课中的运用
2017-11-28赵久慧
□ 赵久慧
创设情境 感受兴趣
——浅析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课中的运用
□ 赵久慧
游戏是人类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喜爱。根据组织及参加游戏目的的不同,游戏可分为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智力性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其中活动性游戏亦称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敏果敢的良好品质及作风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将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符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教学原则的。
一、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的做法和体会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各级学校至少有相当的一部分初高中、职教学校少上或干脆取消了体育课,使得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连一些简单的游戏都做不好。甚者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以为游戏只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因而很少见初、高、职教教案课堂之中,这实在是一种偏见。曾记得上大学时在图书馆阅过国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材安排上,游戏占有相当比重,充实而丰富,适宜而谐趣。如日本《体育原理的体育分类列表》中,体育课的第一项就是游戏,他们不论大中小学,对于体育游戏这一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都颇为重视,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来学。”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某一练习进行多次反复是完全必要的,若在此间安排穿插适宜的体育游戏,则不仅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避免枯燥乏味感,而且会收到组织教学的最佳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利的。在实践中引入了体育游戏的内容,收到了一定效果,同学们也很欢迎,我的基本做法和体会如下。
1.用于准备部分,能缩短对基本部分的适应时间。
为使学生尽快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必须有一段准备活动时间,让学生身体各部分能充分地活动,体热增高、兴奋增强。若每节课都用慢跑后做定位操的形式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出现慢跑抬不起腿,做操抬不起胳膊的现象。尤其是午睡之后上体育课,学生的大脑皮层尚处于抑制状态,不做些趣味性的动作是不易很快兴奋起来的。如果在准备部分运用游戏方法则效果大不一样,如果让学生听口哨做不同的动作,引起学生大笑则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又如拍肩、打手能使学生活动兴趣大增,动作幅度加大,自觉性增强而使身体快速进入适应状态。
2.用于基本部分,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的基本部分里,如选择一至二个与教学内容相近的诱导性游戏,动作难度低些或以比赛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手脚上产生感觉,对技术的掌握是有利的。如篮球运球教学中,就利用游戏性质的比赛,沿直线前进、运球手形正确、不走步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这既是游戏,又直接服务于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一举两得的事。在动作密度大或枯燥单一的重复动作教学中,也可适时加进某些游戏内容,有助于学生神经放松,消除疲劳和厌烦情绪。这较之用言语来克服学生的低沉、怠倦,花力气来组织教学,效果会来得快,更好。再如在短跑教学中,有30米、50米的加速跑重复跑,几次之后学生便不感兴趣了,若加进30米、50米“迎面接力”的游戏内容,学生为了接力取胜,在兴奋、愉悦之中不自觉地完成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任务,教师组织教学也轻松得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用于结束部分有助于放松整理,及时消除疲劳。
课的结束部分习惯上都是作一些放松整理活动。这是因为在课上练习时,学生的肌肉处于紧张程度,尤其是大运动量后更有必要放松一下,做到“一张一弛”,让学生以爽快的心情离开操场,更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
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些趣味性、戏剧性的游戏内容,也能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恢复机能和消除疲劳,达到放松整理的良好效果。如利用一分钟的“猜鼻子眼睛”游戏,让输者为赢者作身体有部位的垂打和按摩,然后互相垂打和按摩,以此起到放松整理、消除疲劳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心理方面的积极意义
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深研《运动心理学》,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所谓心理发展规律是指青少年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形成的质的心理特征。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是学生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走向成熟阶段,其年龄特征表现为不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变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并运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手段克服其情绪易波动等“可变性”的心理因素,适应其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及求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学生感觉器官的机能敏感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如跳高中的竿上动作、跳远中的空中动作,单、双杠上的一些动作技术等,都是在提高视觉、运动感觉和前庭感觉等机能敏感性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和获得的。
诱导性游戏是帮助学生尽快地学会和掌握新的技术动作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说,就是利用大脑皮层内原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打好新的动作定型基础,并恰当地运用各动作技能之间的良好影响。在进行诱导性游戏时,学生在已掌握相当娴熟的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技术动作,必然会激发其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有效地纠正错误动作,促使新的动作自然出现或尽快掌握。讲授“挺身式跳远”时,运用“空中立正”比赛的游戏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根据教材选择与课的基本部分十分接近的游戏内容,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事先有一个粗糙的分化过程,这对掌握和提高基本部分的技术动作十分有利。当课的基本部分强度和密度较大或内容枯燥单一时,适当采用限制性和转移性的游戏,能使学生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细胞被暂时抑制而得以休息,从而使学生神经系统出现新的兴奋高潮,调节其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消除疲劳,使课堂产生新的活力。
三、游戏的选择及其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或结束部分选择和安排适当的游戏内容,不是为了“点缀”一堂课,更不是想“取代”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课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游戏内容的选择是重要的。
作为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要重视体育游戏的选择及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
首先,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游戏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在进行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完成,取得胜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品德;第三,在体育游戏中,经常采用对抗竞争的形式,有很多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难度,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培养学生机智、果敢、顽强品质;另外,它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是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受教育,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更佳,效果会更好。
2.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发展学生智力。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都要求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游戏,都要开动脑筋启发思维,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及适应都起到很好作用。
3.培养身体活动能力及运动技术与战术。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身体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能培养学生的社交作用。
大家也许不知道体育、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体育及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能加深同学相互间的了解,增进友谊;能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社会交往的知识与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游戏内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课的准备部分可选择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其注意力集中的游戏,还要有助于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得到充分的准备,掌握量不太大,时间不太长的尺度。如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可用“反语口令”、“三五成群”、“打手返身跑”、“贴膏药”等,为配合教学基本部分内容时,上肢活动可用“推小车”比赛、“传球比赛”等,下肢活动可用“跬跳比赛”,全身活动可用“迎面接力”等游戏。
课的基本部分,可选择那些能够刺激学生锻炼积极性、利用新的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的游戏内容。在体操和田径内容的教学中,可采用“点将比赛”的方法,为增强度可采用“计时计数”游戏;为纠正错误动作可采用限制性和辅助性游戏内容,为调整强度密度、消除乏味情绪可采用转移性游戏,如“闭目念经”、“相互计数”等等。
课的结束部分用以调节神经中枢和更好地放松整理的游戏,可采用戏剧性、舞蹈性的轻快内容,使气氛活跃,发出有益身心的笑声,达到放松消除疲劳之功效,如“记步点”数呼吸次数等。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游戏内容时,下述几项应以重视。
1.有的放矢,密切配合教材进行认真的筛选。不应单纯从学生兴趣出发而加以滥用。
2.游戏的选择应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合理则用,不适合的则不用。
3.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能喧宾夺主。体育游戏只是配合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情绪,如过早中止游戏,会使学生的热情未及时放出而挫伤积极性;过晚结束则又会使学生神经肌肉产生疲劳,情绪下降。
4.做到少而精,避免游戏充斥全课。
5.要配合德育教育,注意体现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热爱集体的精神,注意其内容的思想性、实用性,切忌低级庸俗的内容出现。
6.体育游戏即是一种教学手段,也不是每课必用,需要则用,不需要则不用。
总之,体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指正,游戏结束时要有总结,以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受到教育的双重效果。此外,场地的选择,器材的安排,简明生动的讲解以及正确处理游戏中的犯规和胜负,确保安全等因素,也都是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同样应予以重视并进行认真的研究。
(作者单位: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