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青狮文化形态研究*
2017-11-28胡宏东
郑 骋,胡宏东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2.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广东揭阳青狮文化形态研究*
郑 骋1,胡宏东2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2.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国狮文化由来已久,有种类、色别之分,以广东省传统狮而言,则有佛山醒狮、松岗七星狮、碣石五色狮、梅州席狮、韶关青蛙狮、揭阳青狮等。以揭阳青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资料、口述史、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狮运动的文化形态进行探究,从青狮运动的表演构成、表演程式、内容属性、礼仪习俗等4方面深入透视青狮文化。研究得出:青狮体型庞大,狮头硕大沉重,采用传统的青色制成,具有十八节动作;"青狮"文化,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寄托着人们驱魔避邪、迎祥纳福、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象征威猛、魄力、权势、雄性的民族文化;青狮运动是融民俗、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青狮运动;文化形态;潮汕地区
舞狮,在广东潮汕地区也叫“舞虎狮”,历来是潮汕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舞蹈,也是较为普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自明朝,潮汕逢年过节便盛行舞狮习俗,据明朝开始修纂,雍正年间印制的《揭阳县志》卷四记载:“上元张灯树、放烟火、伴八景、舞狮子、坊间俵……”[1]张心泰《粤游小志》:“潮、嘉新年,有舞狮戏,以五色布为狮身、狮头,彩画如演剧式。一人擎狮头,一人擎狮尾,一人戴大头红面具,裼裘短衣,右手执竹梢,左手蒲葵扇,为沙和尚,别一短小精悍者为小鬼,蒙鬼面。[2]揭阳“青狮”,是传统的潮汕狮,也叫“青狮白目眉”或“开口狮”,是潮汕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舞蹈,它是融制作、绘画、武术、音乐、杂技、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揭阳南枝拳名家孙振高在传统青狮的表演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开馆授徒,后其子孙淑强接过衣钵,继承青狮的保护和发掘工作。揭阳青狮于2011年被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孙淑强被评为“国级非遗传承人”。本研究着重对青狮文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窥探出青狮文化形态所具有的独特民俗风采,也希望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对青狮的传承与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1 青狮的表演构成
1.1 器具制作
青狮体型庞大,狮头硕大沉重,是由传统纯手工制作而成。从外部构成来看:现存于孙淑强狮艺武术馆青狮头长度多为40cm~60cm,重约20多斤,最大的狮王狮座直径3m,高3.28m、宽3.38m、长22.8m(连狮被)。狮头先是用木材构架作为支架,用黄泥制成狮头模型,再用纱布一层一层裱糊成型。然后用牛皮纸由内向外涂贴而成,达到一定厚度后再涂上以青色为主颜色,画出额头、牙齿,雕出鼻孔,最后安上耳朵和眉毛。[3]再附上狮被和狮尾,制成的前额突出,眉贴兔毛,目如铜铃,鼻孔高大,口似血盆,齿用实木,长须鬈发,狰狞威猛,刚劲有力,独具潮汕特色的青狮。从制作装饰来看:现代的揭阳青狮头外表油彩勾勒,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富有戏剧面谱的效果。狮面贴上绒球,小铜镜,金属片等装饰;狮眼用木头雕刻固定而成,犹如铜铃,灵活凶猛;狮眉用白色兔毛制作而成,有点睛醒目的作用,有“青狮白目眉”的美誉。狮耳过去是用弹簧固定,为使狮子表现得更生动活泼,抖动更明显,目前采用铁条连接在一起;狮齿是由上下两排实木制成的牙齿,用力合行,发出响亮的声音,体现出狮子的威猛。
1.2 表演装扮
潮汕的狮子主要有青、红、黑三种颜色,分别代表刘备、关羽、张飞。其中青狮为最大,是狮艺中的最高级别,武功最扎实,闽南泉州一带流传谚语“青狮白目眉,有本事任你来。”[4]主要采用传统的青色制成,而为何没有采用历朝皇帝的黄色,是为了表现出“桃园三结义”时的刘备。其寓意则是一取威武挠勇,二取义薄云天,三取团结一致。红狮,被称“关公狮”,舞姿豪放勇猛,气宇非凡;黑狮,俗称“张飞狮”,舞姿动作粗犷,气势逼人,有武士之风。青狮的表演为双人舞,一人握狮头,一人披狮身,舞狮尾者需紧跟于后,俯身跟随狮头做各种动作。舞狮者,身穿舞狮装,下穿灯笼裤,双手两臂俱镶上须绳,以添动态。舞者两人,一人高撑狮头,一人罩于狮身,在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的狮神逗引下,互相配合,表演出各种优美滑稽的姿势造型,表演时表情逼真,动作精腻,惟妙惟肖,惹人喜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表演性。
1.3 人员构成
青狮的表演为双人舞,一人握狮头,一人披狮身,但在人员构成上,并不只是两人参与,具有一套传统的表演程式,须有旗帜队伍、狮神、狮球、青狮、锣鼓组、青狮直旗、功夫队、青狮王(大型庆典活动才出现)等。青狮普通表演时队伍人员构成为:旗帜队伍共5人,出于引导,表明舞狮队名称;狮神2人,用于挑逗;舞狮球1人,为领舞人;四头青狮16人,分2组,相互交换;锣鼓组和四面青狮直旗共10人;功夫队伍,人数没有固定,一般为18人,多则30余人;最后是“青狮王”,共12人,为狮馆馆长、教练或本狮队首领,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情等。参加青狮运动的人员都为青狮馆的人员和武术爱好者,有长期从事青狮队的传承人,有以青狮为职业者,有业余爱好者、有培训学员等,舞狮队人员皆功底扎实,技术精湛。表演青狮阵时,先由12人武术队员跑成二排表演“青狮盾牌刀,再由四头常用青狮和武术队员互动表演青狮阵容。
2 青狮的表演程式
2.1 开光点睛
舞狮受传统礼法习俗的熏陶,青狮也弘扬和继承之,尤其是当要启用新青狮子进行表演时,必须按传统的习俗程式有一个开光点睛仪式。新做狮头都必须择取“吉日”,举行“开光点睛”仪式,由狮馆馆长进行“点睛”。如有政府、单位、公司参与“开光点睛”仪式,也可由对方最高领导、总经理、个人老板等来完成点睛仪式活动。青狮“点睛”顺序是先给狮头扎上红头结,簪上金花,称为簪花挂红。用毛笔蘸上朱砂给狮子的左眼、右眼开光,接着点上耳朵,再点上嘴巴,然后点上狮头额前印堂的星镜,最后一笔,由狮头画到尾巴,象征灵气全身贯通。[5]每当点到一处时,点睛人须说出一词(四字),俗称“做四句”,如一点 “风调雨顺”、二点“国泰民安”等。“点睛”过程庄重而又圣洁,目的是使狮子通过“高人”的“洗礼”之后“显威”,变成有灵性之物。“点睛”结束后,紧接着就锣鼓喧天,鸣放鞭炮,接着由主持人请狮神(伯公、伯嫲)先出场来引狮子出洞,然后雄狮起舞,向长者以及观众行礼,“点睛”仪式完成。
2.2 临门参拜
舞狮班有一套规定的传统规矩和表演程式,青狮的临门参拜有传统的礼仪要求,每到一处必先拜该地乡门,然后依次参拜当地土地伯公、井神、乡村长老、当地拳馆,接着再挨家挨户地参拜,以示尊重。舞狮班无论走到何地,该地就要放鞭炮以示欢迎,但此时狮子不能随意进门,必须经过三个步骤,即做嘴巴大关、嘴巴小关和“金鸡独立”等动作,直至鞭炮放完才能进门参拜。参拜时必须在灶君前左、中、右做三叩首动作,共做三回合。参拜完毕要离去时,狮头必须面对主人舞动,倒退着出门,并呈送贺年红纸,全部参拜完毕后,便在当地找一空阔场地进行表演。[6]舞狮表演包括舞狮传统套路如:“狮出洞”、“ 狮搔痒”、“狮采青”等,最后是武术表演,由舞狮队拳术高手进行表演,拳术有南枝拳、李家教拳等。
2.3 青狮献瑞
揭阳青狮在南方狮舞中占有重要一席,既遵循南狮传统礼节习俗的基本的规范,有又具有独特的潮汕民俗风采。青狮历来就寄托着人们驱魔避邪、迎祥纳福、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并且青狮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古青狮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与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齐名,为佛教的两大神兽。孙绪《沙溪集》卷十五:“文殊坐青狮子,居东青龙也,震木也;普贤坐白象,居西白虎也,兊金也。”[7]于是在潮汕民间每逢春节、节庆游行、喜庆日子、迎神赛会等活动,都有成群结队,敲锣打鼓、舞动青狮、走村串户、临门拜年等舞青狮习俗,出于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驱灾除害、迎春接福、万事如意之意。由于青狮有借助驱邪镇妖、迎春接福,预报来年万事如意的良好心愿,因此各家各户也都很乐意争取青狮的光临舞动。也有让锣鼓声、鞭炮声、围观人群的笑语欢声来增添喜庆节日气氛,所以把这一活动的全过程称为《青狮献瑞》。[8]这一程式,沿袭至今,得到潮汕民众的认同。
3 青狮的内容属性
3.1 套路动作
青狮运动是融舞蹈、杂技、武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动作包括传统狮艺中的戏绣球、盘凳青、高青等高难度的青狮技法,也包括目前舞狮最新的梅花高桩中的上桩、飞桩、采青、回桩、收式等技法。青狮独有的主要套路动作有十八节,依功夫深浅由一至十八排列,十八节动作主要用于表演和拜神。十八节名称分别是:1.狮咬脚、2.狮咬虱、3.睡狮、4.狮翻身、5.踏七星、6.踩八卦、7.狮过桥、8.耍狮、9.救狮、10.桌上工夫、11.桌上探井、12.狮切血、13.咬水果、14.抢金钱、15.咬青、16.狮接礼、17.拜庙、18.四门到底。[9]根据青狮的套路动作和演练内容可大致分为地面狮和特技狮。传统地面狮整套动作舞动起来像一套舞台剧,根据大头佛挑逗做各种动作,整套剧情表演下来近一个小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舞法、戏狮、过桥、采青、睡醒等动作套路;特技狮舞法则表现在难度技艺上,较为惊险,时间比地面狮短。主要内容包括:地面特技狮、竿上飞狮、平桩桌面、梅花桩。[10]青狮的舞狮动作技巧讲究七字诀——“静”(冷静、思考)、“看”(左顾右盼)、“探”(探桥、探青)、“采”(采青)、“闻” (听鼓声)、“睡”(睡狮)、“醒”(醒狮)。[11]
3.2 舞法技艺
青狮的舞法特点结合传统的技法和流行的舞法,融合中国武术和潮汕民俗特色的精髓,成为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观。舞法套路有着内容丰富、构思巧妙、风格别致的特点。舞青狮时有三大要求,一是动作表情方面,在做表情时须表达出狮喜、怒、醉、睡、醒、动、静、怕、寻、探、望等神态,在做动作时充分表现出狮子翻、滚、卧、闪、腾、扑、跃、跳等动作。二是立威方面,文狮、武狮表演时,迈步不能过于夸张,柔驯勇猛,体现青狮狰狞威猛、英勇雄性、顽皮好动和翻山越岭等动作形态。三是宗教礼仪方面,要突出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并充分将之表现出来。在传统青狮舞法套路中,最能体现青狮队技艺的是采青环节。采青,是一种集技能和智慧于一体的技艺表演,形式和摆设要求甚多,按传统南狮套路,采青包括操青、惊青、食青、吐青等动作,按青的摆设高度来分,可分为三类:一为高青、二为中青、三为地青。[12]青狮采青时主要进行“高青”和“地青”表演。
3.3 风格特征
“青狮”称为“青狮白目眉”,意为狮中之王,与其他狮最大的区别就是青狮有着狰狞威猛、英勇雄性、气势磅礴的风格特点。青狮舞狮界中代表最高级别,象征着威猛、魄力、雄性,在做舞狮阵时,一般阵头不敢以青狮出阵。由于其狮头硕大沉重,从外观或重量要比传统醒狮超出一倍以上,青狮动作幅度大,要求较高,青狮队员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训练,需具备较高的武术功底才有舞青狮的基础。因此,一般舞狮队不敢选择舞青狮。在潮汕民间游艺“青狮”和“红狮”是体现舞狮者拳术高低的标志。凡舞青狮者,其拳术必是高人一筹,属武艺高强班,人们把他视为最厉害的舞狮班。“红狮”俗称“狮母”或“老实狮”,自认为拳术一般,他们视舞狮为文体活动,外出时循规蹈矩,如偶尔遇青狮班时也即先参拜,以表尊重。[13]因此,青狮一直以来在中国的舞狮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业界公认的“狮王”。
4 青狮的礼仪习俗
在传统舞狮礼仪习俗中,青狮的表演也跟南狮一样,有严格的要求,也遵循“三遵循”、“七禁忌”的基本礼仪规范。青狮在不同场合如游街、广场、庙会等的表演有着不同的套路和礼仪,其礼俗在民间得到民众的认可。也正是由于有这些传统礼仪的约定,使舞狮界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礼让、团结友好的风气,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永久承传。
4.1 游街出巡
青狮游街出巡方面,狮阵较为“磅礴”,队伍构成较为壮观,并且与其他场合略有区别。往往出现在潮汕春节前后、节庆游行、营神赛会等文娱活动中。在潮汕地区,青狮游街往往与潮汕标旗锣鼓队游行结合在一起。潮汕标旗锣鼓队游行,早在清代、民国时期,十分盛行,以祈丰年、避邪趋吉的意识演绎而来的大锣鼓春游。[14]游街时,青狮的队伍安排在最前面,目的在于避邪开道。由旗帜队伍、青狮王、功夫队、狮神、狮球、青狮、锣鼓组等组成。目前揭阳青狮游街出巡顺序是:以旗帜为先导,其次是由12人推行的巨大青狮王,第三是武术功夫队,第四是在狮神、狮球带领下的青狮队,一般有8对16头狮,最后是鼓乐队。游街时每到经过佛堂、庙宇、公厅、武馆等,要遵循“礼仪规矩”,必须鞠躬行礼。[15]青狮舞动时,配上传统的潮汕大锣鼓,动作随着鼓乐的变化而变化,动作合韵合拍,有潮汕韵味,使狮子昂首腾跃、威风凛凛的形象表现得更逼真生动。群狮表演过后便是武术功夫队表演,武术表演主要采用潮汕特色拳种,使潮汕传统青狮艺衬托得更加威武。有南枝拳、朱家教拳和李家教拳等套路,人员在20~30人之间。
4.2 广场表演
青狮的广场表演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青狮白眉阵,包括大刀藤牌阵,青狮白眉阵,戏狮小品。二是青狮鼓阵,一般配备1鼓1锣和8钹,以钹为主,队员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变换阵型。三是四狮报喜(高杆采青),由四头青狮配合,狮子戏绣球、盘凳青、爬杆等青阵表演。主要的表演套路有“狮搔痒”、“狮采青”和“桩阵”等。“狮搔痒”,是由舞狮者举起狮头作摇头摆脑姿态,以快步绕圈走动,边走边舞如猛虎下山之势。当舞至广场中心时立即俯坐于地上,时而用脚搔腹背,时而转头咬尾巴,称“搔痒咬虱”;[16]青狮“采青”分“高青”和“地青”两种。“高青”设有擎天柱、上碟、上膊三种主要方法,“地青”有多种可分为橘子青、盘青、八卦青、七星伴月青、毒蛇青、桥头青、蟹青等采青方法。当青狮舞至高潮时,赏彩的主人会从高处悬挂红包,舞狮者则要用铁杆爬至7米高的红包底下进行采摘,青狮攀至最高处,再纵身张开大嘴取下青,围观群众鼓掌喝彩,以示祝贺。此时,狮子须颔首垂腰,四方作揖,回礼祝福;“桩阵”,在桩阵表演方面,青狮掌握最新流行的“梅花桩”,在高桩舞狮中做上桩、飞桩、采青、回桩收式等动作,独创了一套高梯采青的新技法。
4.3 入庙探神
入庙探神是青狮运动最高敬意的礼貌仪式,也称参神。传统的探神仪式最具地方特色,在神明的寿诞时,在庙会进香或绕境活动时,青狮入庙探神,与神明打招呼,表示祝贺。青狮入庙探神其动作包括请狮礼仪、踏左右门、洗脚、洗身、咬尾、踏七星、踩八卦、三拜礼、左右附神、狮探门、读门联、探石狮、蟠龙柱、绕天公炉等十三种。入庙探神时进行传统排阵表演有洗狮与量狮、骑狮、睡狮和刣狮等表演的套路。洗狮,是在入庙前狮子将自己洗干净,包括洗狮脚和洗狮身;量狮,是在洗狮之后,开始量狮,检视狮子是否有长大一些;骑狮,狮丑走至狮子中间,准备骑狮,第三次才成功骑上去,狮子翻身舔狮丑的身体,狮子起身,骑狮结束。睡狮,即狮子想睡觉,狮子咬咬狮尾身体愈收愈小,狮头就靠在狮尾睡觉;刣狮,常作最后一个压轴节目的表演,狮者手拿大刀与舞狮者做对打的动作,是舞狮中最具代表的武术表演。
5 结语
以上述略可知,青狮文化已成为潮汕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形成本土的风格特色,它凝聚着民族的生命力,维系宗族情感的纽带,蕴含着深层的人文价值。本文对潮汕青狮运动的文化形态进行分析和整理,着重从青狮运动的表演构成、表演程式、内容属性、礼仪习俗等4方面进行的剖析,对推动青狮运动的科学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传播青狮文化有意义,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索新的思路。揭阳青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至今,既是历史发展的印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大力弘扬和继承。使其注入现代元素,积极促进青狮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展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风格别致的传统体育项目。
[1] 曾邦泰,陈树芝.雍正揭阳县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327
[2](清)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M].卷11,上海:上海着易堂铅印本,1891.302
[3][9][10]孙淑强,李选标.青狮[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10.10,17,17
[4]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福建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57
[5]林友标,章舜娇.醒狮[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37
[6]叶春生,施爱东,等.广东民俗大典[M].(第2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03
[7]孙绪.沙溪集[M].(卷15),北京:钦定《四库全书》本,3
[8]郑昆明.青狮献瑞[Z].清流文史资料(第8辑),1992:29
[11]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43
[12]陈耀佳,林友标.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17-19
[13]刘志文.广东民俗大观(下卷)[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265-266
[14][16]方烈文.潮汕民俗大观[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293,309
[15]林友标,陈耀佳.南狮文化形态探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20-23
An Overview of the Culture Form of the Green Lion of Guangdong Jieyang
ZHENG Cheng1,HU Hong-Dong2
(1.Department of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 522000,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China's lion culture is long-standing, different in type and color, in terms of the traditional l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re are Foshan lion, Songgang seven lion, Jieshi colored lion,Meizhou mat lion, Shaoguan frog lion, Jieyang green lion and others. This essay takes Jieyang l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literature, oral history,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mposition of the green lion sports, and study in depth the culture of green lio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performance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program, content attribute, manners and custom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green lion is large size with a heavy head, it is made of traditional blue, having eighteen parts actions; " green lion " culture is Chaoshan people's spirit sustenance, it stands for the good wishes of people: exorcising ward off evil spirits, meeting auspicious fortune, and everything goes well; it is the symbol of national culture's powerful, forceful, influence and masculine; the green lion sports is an event that combines customs, sports, art, culture as a whole, 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sports; green lion sports; culture form; Chaoshan area
2016-12-20
郑骋(1982-),男,讲师,硕士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项目(GD15DL02);2016-2017年广东省体育局科研项目(GDSS2016041);2015年揭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JY15KL16)
G852
A
1007-323X(2017)02-0087-04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