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实现的路径

2017-11-28

冰雪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冰雪院校运动

林 然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1 引言

最近20年来,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产业兴则国家兴”被证明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企业是产业发展、兴盛的基础单位,比它大的是行业,然后是产业。多个同产类的企业构成了行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多种行业形成集合或系统构成了产业。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近几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企业面临着世界各国企业以资金、技术、经营理念、文化品牌集群挑战与竞争愈发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企业应如何冲出重围,在挑战中找到机遇,成就未来,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谋求生存和市场利益最大化,要面对现实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追求、创造新的赢利模式,这是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持久卓越的企业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同时,不断转换成长方式、产品策略、运营模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从企业的发展看,人才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作为培养我国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主动反思自己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和存在价值,如何适应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企业的新要求,如何实现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应该讲解哪些理论知识,传授什么实践技能,是事关我国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体育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10],其中冬季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个人意志品质、健康体魄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11-19]。高职院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时代的追随者,但缺乏迎接未来时代挑战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要以创新精神进行课程设置,要按照未来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构建人文精神与快乐体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能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冬季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实施人性化教学,把冬季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作为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突出冬季体育教育的人文化特征,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化模式。

2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理念的偏差

纵观我国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与侧重,教育目标不外乎技能的学习、体质的达标。但在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体育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学生在大学、中学、小学阶段的技能学习、体质达标成为一纸空谈。从1985年开始到2010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对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 m跑、男生1 000 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201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及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率比2002年大幅增加。

在我国许多省市的小学,为了安全怕受伤,上安全体育课;初中,为了安全怕受伤,为了应付体育中考,上应试体育课;高中,为了安全不受伤不出事,为了应对高考,一切都要让路,学生自由自在上体育课;大学,学生没有什么压力,考试学分没有以往那么重要,凭个人爱好上兴趣体育课,60 min成为学习目标。其结果是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了14年的体育课,到大学毕业都不会跑步、不会游泳、不会单双杠、不会前后滚翻、不会攀爬、不会马步,甚至许多女同学没有接触过篮球、排球和足球,没有真正学会任何一项运动技能,连基本的运动常识都不懂,更没有通过体育课养成运动习惯。这就是我国学生的体质下降的真实原因所在,社会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教学理念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体质严重下降。

当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出一点事情或意外家长就追究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体育教学最容易使学生出现运动性意外伤害事故,所以体育教学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教师怕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绊倒摔跤、擦破皮肤、受伤,体育课教学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一堂课下来学生身体不出汗、衣服不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教学能够强身健体吗?能够磨练意志吗?能够塑造完整人格吗?能够为企业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吗?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让每一名学生体质健康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理念,特别是冬季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更加侧重体育的社会层面,通过冬季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的意识与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通过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实现体育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校体育的教学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2.2 教学内容教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表明:夏季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武术,以及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为主,由于这些运动项目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冬季以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与高山滑雪为主要教学内容。除武术、羽毛球和滑雪,其他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初中都学过,许多体育老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授这些项目,并且教学内容也是简单的重复。

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冬季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技术动作练习中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使得整个冬季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不能体现出探究性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手段过于程序化、教条化和简单化,

特别是冬季体育教学没有体现出冰雪体育知识和文化的传授,未能将冰雪体育运动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影响了冬季体育教学的效果。

2.3 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机械化、单一化,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还是局限于:出勤率、技能掌握、运动素质提高三个方面,忽略了对教学主体变化情况的评价,未能从多元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冬季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冬季体育教学中他们的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心理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体育修养、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养成。而且机械化、单一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体育基础差的同学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其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2.4 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较少

高职院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不够,大多是跑跑步,做做早操。跑、操只讲求形式不讲求过程,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只追求量变不追求质变,加之学生对早操的认识度不够,不能达到预期完成效果。高职院校有组织的最大课外体育活动就是冬季运动会,但由于项目设计过多地强调比赛的竞技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运动会未能达到人人参与的举办目标,加之宣传力度不高只能成为一部分同学的一场冬季课外体育活动。

3 实现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的策略

3.1 建立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的理念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推进高职院校冬季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根本之策是树立人文体育的理念,进而在人文体育的思想意识之下,以人为本,推进改革。人文体育理念就是以人文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事实上,它与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体的。它要求对体育的认识要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文化与机体锻炼的结合中实现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文体育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倡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人格、体格、性格的塑造,情商、智商、动商的培养,责任感、正义感,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

让学生在冬季体育中享受身体活动乐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逐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生存意识、积极的参与精神、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健康的竞争心理。因此,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个性需求,正视学生个性、需求、价值观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冬季体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树立人文体育理念是实现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育目标的根本之策。

3.2 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

良好体育行为和习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需要有丰富体育理论、保健知识的支撑,我国高校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首先,教师在教授某一项技能之前,应向学生对该技能的发展历程、健身价值、文化内涵等进行介绍,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所学技能,从而真正产生兴趣,提升求知欲望,使其受益终身。其次,高校应该将体育课分离,增加保健课程。通过不同专题的讲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创伤处置方法,卫生保健知识,能够为自己或他人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提升运动欣赏水平等。只要这样,从学生的角度长远的考虑,才能使体育成为贯穿其一生的重要内容。

3.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人文化的教学评价是基于以上各个环节的人文化来设置不同评价参数,其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素质等个体差异,不要刻意地追求学生的运动成绩,不要把有些非显性因素进行主观的量化,而要把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科学评价和人文评价结合。人文化评价特别关怀克服无助的心理障碍,重在尊重,使之走出心理误区,享受快乐的健身,领悟生命的真谛。

评价体系应该更加多元化,不能过分的重视终结性评价,应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对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掌握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帮助。由于学生之间的体育基础差异比较严重,在对学生进行横向评价的同时,对部分学生应增加纵向评价的比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以生为本”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3.4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设快乐的冰雪体育人文教学环境

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本校特色不同于传统运动项目的校本课程。首先,教师在选择新的教学内容前,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刚步入校园,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比较陌生——社会交往;第二年学业繁重——情绪调节;第三年即将步入社会——应对挫折等等。其次,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社会功能,营造轻松、愉快、活泼、团结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使学生的生命在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激情、超越、失败、成功,感受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使其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再与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一样,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特征。由于高校学生体育基础差异较大,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要分层次,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重视,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创造快乐的冬季体育人文化教学环境,就是将人文的体育教育理念具体化为环境形态,以直观和感人的教学形式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方式,使人文的冰雪体育教育理念在冰雪体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相应的人文效果[25]。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创建丰富的人文化教学情境,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动机出发,引导学生在冬季体育课练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竞争性,以及创造性等,使冬季体育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缔造者。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3.5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为满足不同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设施。高校不应该把课外体育活动局限在校园内,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出去,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高校可以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转交给学校的各个体育社团组织,使他们在组织体育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

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口径、宽泛性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就业岗位窄而专的技能要求,直接导致产业细分和新专业的诞生。这种新技术其实就是针对职业岗位进行人才培养所要传授的产业核心技术,即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及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人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是把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把其培养成为身体健康、个性鲜明、心理素质过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良好体育行为和习惯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的人文化需要由理念到条件全方位地加以创新,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体育教师的肩上,体育教师应成为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开拓者,把握体育具有的鲜明的为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文特征,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1]石海立.高校冬季体育课程中的“健康第一”与人文关怀[J].冰雪运动,2005(4):76-77.

[2]史海立,徐京生.高等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应追求的三重教学境界[J].冰雪运动,2009,31(6):84-88.

[3]刘涛.北方高职院校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冰雪运动,2010,32(2):85-88.

[4]赵文艳,魏亚茹,陈霞.冬季运动项目大学生运动员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2):66-69,88.

[5]白云.高职院校冬季冰上课现状及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J].冰雪运动,2009,31(2):76-79.

[6]张武卫.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冰上课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冰雪运动,2009,31(4):82-87.

[7]焦艳娟.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9,31(5):82-84.

[8]王学如,冷嵩.从素质教育看冰雪运动对改善北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冰雪运动,2012,34(2):81-84.

[9]李文瑶.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J].冰雪运动,2012,34(3):79-82.

[10]谢明华,邱云涛,刘雪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上课教学中师生冲突若干问题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6):49-52.

[11]孙立君,孙国民,王彦成.冰上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冰雪运动,2005(5):72-73.

[12]王淑华,雷霆,任玉梅.高校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冰雪运动,2007,29(6):75-76,79.

[13]黄雪峰.黑龙江省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冰雪运动,2007,29(3):77-79.

[14]张强,吕吉勇.冬季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1):73-75.

[15]郑来发.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对策[J].冰雪运动,2010,32(1):85-88.

[16]孙玉巍.冰雪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5):57-59.

[17]刘滨.高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J].冰雪运动,2011,33(3):80-83.

[18]夏光.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快乐属性的实现[J].冰雪运动,2011,33(6):78-82.

[19]王丰秋.高校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6):83-87.

猜你喜欢

冰雪院校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