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深度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增收愿望促进就业帮扶与精准脱贫无缝对接
——打造乡村“扶贫车间”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11-28胡跃明

老区建设 2017年17期
关键词:车间贫困人口贫困户

□ 胡跃明

顺应深度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增收愿望促进就业帮扶与精准脱贫无缝对接
——打造乡村“扶贫车间”模式的实践探索

□ 胡跃明

本文作者在基层查看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情况

进入脱贫攻坚冲刺期,江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就业扶贫工程的部署,着力拓展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在大力推进外出转移就业扶贫的同时,对农村留守贫困人口探索打造了乡村“扶贫车间”就业扶贫模式。

一、坚持精准帮扶,搞清兴办“扶贫车间”扶持谁

定南县扶贫车间

江西是农民工大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或转移进城就业,长年留守农村的多为能力脆弱、素质低下或家有特殊难处的困难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更是如此,全省建档立卡的301万人中,老弱病残小和半劳力人口占到55.3%,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人口占到60%。这部分人口或因缺劳力、缺能力、缺素质,外出务工难就业、就地增收无门路,主要依靠保障扶贫、生活救济;或因家中劳力外出“挣钱”与需要“顾家”相冲突,家有老人、病人和孩子要照看,只能留守在家、收不抵支。留守贫困人口状况,构成了我省深度贫困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我省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为此,我省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强化贫困人口特别是深度贫困人口精准帮扶。一方面,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使贫困人口生存生活有兜底。另一方面,重点瞄准留守贫困人口,鼓励探索就地就近扶助就业新举措,让留守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有门路。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方便留守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扶贫车间”在我省各地应运而生。各地针对留守贫困人口特点,普遍规定“扶贫车间”必须是劳动密集型,更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增收效果好,从业人员基本收入有保证;务工形式活,就业人员可工活、家事两兼顾。目前,全省各地共兴办乡村“扶贫车间”近3000个,涉及三产的近300个工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2万多人。

二、强化政策引导,明确支持“扶贫车间”扶什么

我省鼓励贫困乡村积极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集体闲置场所建设“扶贫车间”。在政策支持上,全省统一规定:每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不少于5人,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吸纳1名贫困人口就业,按年给予“扶贫车间”1000元一次性奖补;对“扶贫车间”就业贫困人口,给予每月120-150元工资补贴和“雨露计划”、“金蓝领”等就业技能的免费培训;对有贷款需求的“扶贫车间”,根据其吸纳贫困户就业户数,按每户5万元贷款额度给予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对热心公益兴办“扶贫车间”的爱心企业,优先确定为全省就业扶贫基地,择优推荐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加大“扶贫车间”扶持力度。像大余县统一制订了“扶贫车间”建设标准,对覆盖全县22个贫困村的“扶贫车间”,支持办理产业扶贫贷款100多万元,县财政专项安排600万元补贴贫困户工资。定南县对兴办的达标“扶贫车间”,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许多地方对“扶贫车间”从业贫困户,还参照城镇职工给予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补贴。

三、注重扶贫实效,落实建设“扶贫车间”如何做

围绕农产品以及来料加工品、传统工艺品、特色土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加工生产,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一是集中政府投资进行建设。像龙南县通过政府投资在良富镇、定南县在鹅公镇建设就业扶贫示范园,以示范园区招商引资,集中建设“扶贫车间”,就近广泛吸纳留守贫困人口进园就业。二是对接企业生产进行建设。采取“工业企业+扶贫车间+贫困农户”模式,引导县级工业园区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到乡村。像石城县动员园区鞋服加工企业创建“扶贫车间”42个,每个乡镇都有2个以上。南康区发掘家俱区域主导产业优势,引导园区家俱企业建起了100个乡村“扶贫车间”,吸纳留守贫困人口就业2000多人。三是立足扶贫产业进行建设。围绕特色产业扶贫基地产品采摘分类、分拣包装,将“扶贫车间”建在田间地头。像赣南脐橙、吉安蜜柚、遂川板鸭、上饶茶叶、广昌白莲、九江水梨、万载花炮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车间”在全省星罗棋布,留守贫困人口一出家门、便进厂门,极大方便了他们就地实现就业增收。四是结合扶贫搬迁进行建设。许多地方在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采取“楼上住房、楼下车间”的方式建设安置房,落实搬迁贫困户后续帮扶。像龙南县2016年的23个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点,有15个采取这一方式建起了“扶贫车间”。五是注重灵活就业进行建设。针对留守贫困人口难以离家的困难,将适宜分散加工产品延伸入户,推进居家就业。像井冈山市拿山乡承接红色教育基地的“红军鞋”生产订单,组织贫困户居家纳制、计件回收,贫困家庭厅堂变厂房,足不出户实现了就业增收。瑞金市“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将咸鸭蛋生产加工分散到100多户贫困户,合作社统一收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贫困户居家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定南县鹅公镇鸿祥数据线加工厂(就业扶贫车间)的工人正在进行数据线加工的场景

四、统筹多方力量,破解发展“扶贫车间”怎样帮

定南县扶贫车间

我省发展乡村“扶贫车间”在政府主导下,坚持统筹力量、合力帮扶。一是发动企业带建。遵循市场规则,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将发展乡村“扶贫车间”与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充分调动企业带动发展乡村“扶贫车间”的积极性,让工业企业招工不再难、让贫困群众增收更方便。像上犹县工业园区集中开工的9家灯饰企业用工量大,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灯饰装配加工外包方式,带动建起了33个乡村“扶贫车间”,吸纳2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二是鞭策乡镇自建。按照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的要求,倒逼乡镇倾力帮扶留守深度贫困人口增收,增强兴办“扶贫车间”紧迫感。像定南县各乡镇对接园区电子企业和外出招商引资并举,以数据线加工为主体,建起了覆盖全县7个乡镇的100多家“扶贫车间”,吸纳1600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三是组织单位帮建。结合推进单位驻村定点扶贫,把帮建“扶贫车间”作为重要帮扶方式。像弋阳县妇联挂点帮扶畲族贫困村雷兰村,顺应留守贫困妇女就地就业愿望,驻村工作队联系项目和订单、单位提供资金和设备,在村“妇女儿童之家”设立“扶贫车间”办起了电子玩具厂,全村20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孩子留住了母亲、老人留住了媳妇、家庭增加了收入。四是吸引返乡人员创建。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拥有的信息和经验优势,鼓励他们带着市场和订单返乡创建、领办和管理“扶贫车间”。像遂川县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对接园区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企业投资、返乡人员创建管理,在全县建起35个乡村“扶贫车间”,为1000多留守贫困人口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岗位。

我省发展乡村“扶贫车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突出成效主要体现在:创新了帮扶精准脱贫的新方式。贫困户特别是深度贫困户留守农村与外出打工一样,都有就业收入且更加灵活方便,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增强了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力。根据生产操作熟炼程度,“扶贫车间”就业贫困群众每天可获收入50-100元,每月可获收入1500-3000元,昔日缺乏脱贫信心的“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也能通过勤劳双手有尊严地增收,激发了他们战胜贫困、实现脱贫的自信心。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共推进。依托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建设乡村“扶贫车间”,既方便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又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降低了用工成本,群众高兴、企业满意,产生了互联互促、良性循环的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总结自身经验,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推动江西乡村“扶贫车间”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胡跃明,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车间贫困人口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隐形贫困人口
“扶贫车间”拔穷根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A7_p69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