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策略

2017-11-27马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转变小学生

马瑛

摘 要: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讲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些基本策略,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37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力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注入式、填鸭式的接受性学习,尽可能地消除机械训練的现状,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实质就是要向40分钟要质量,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一、紧扣课文特色,立足课文整体,感悟体验和积累语言

对话描写是课文《第一朵杏花》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抓住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不放,让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针对性练习:提取并出示对话内容,去掉标点符号,让学生先加标点,再读课文,通过想象,根据对话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按情节加上提示语,有了提示语,学生读文时便能很快进入情境,能积极还原人物的思想,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中,感受人物内在的品质,从而使人物的精神得以再现。学生紧扣对话特色,抓住重点词句,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形成语感、积累语言,真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依据体裁特点,结合生活经验,激发思维和提高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要抓住文章特点,分清体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生活体验,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进而激发思维、丰富想象、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可直接从题目入手,抓住“江南”和“春”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哪些地方是写江南的,哪些地方是写春天的,在诗中寻找相关的字、词、句,穿越时空,借古人的眼睛看江南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说说。可见,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词句的解释,而是让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借用诗人的眼睛、耳朵去感受。

三、抓住关键词句,采用多种形式,加深理解和朗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觉钻研课文内容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在反复的朗读中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感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得到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获得美感的效果。在课堂上,师生互动,通过教师领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读通、读懂,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领会文章的核心要义。只有领会课文内容,才能分析概括,进而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中“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总理的生活简朴,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这段话设计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

那是一间( )的( )的房子,室内陈设( ),( )张( )的写字台,两把( )转椅,( )盏台灯,如此而已。

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填关键词句的同时,在心灵深处感悟陈设的简单,在训练的同时感悟并体会流露在词句间的情感。

四、定位年段要求,运用师生对话,升华情感和生成语言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形成思想认识,产生情感体验,生成语言积累。这种对话要在充分朗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

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低估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咀嚼课文”“扳口喂食”。实际上,到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就应该提出几个统领全文的关键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读。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可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学生很快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美景”。“美景”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美丽景色”的笼罩下,让学生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眼中的西湖美的理由,最终体会到诗人真是陶醉于西湖美景中有感而发。

五、结合学生特点,引导适度拓展,总结经验和坚持练笔

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的根本。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大多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克服课堂上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做到精讲多练。从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各个视角,依据文本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说话和写话。这种练习要讲究综合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个性化的语言。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天天练笔,会有长足进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讲究策略,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小学生转变落后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样,变呆板为灵活,进而使课堂高效、学生愉悦、老师幸福。

参考文献:

[1] 丁淑丽.浅谈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黑河教育,2015(4):38.

[2] 刘文波.自主·合作·探究——浅谈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 (7):170-171.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转变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我是小学生